有趣童年(童年记趣)

我六十年代初出生于石家庄市东北方向的一个农村,也就是和河南一镇、山东一村齐名的河北一集的辛集市一个普通村落刚退休一年,在怡儿弄孙之暇,常常回忆起儿时的一些伙伴和事情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童年,和现在的孩子没法比,那时没有电视电影、手机和各种现代玩具,但也有很多现代的孩子尤其是自幼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没有机会体验和参与的事情,其中有很多自认为有趣的事,根据脑海中的印象,记录下来,以飨同辈,也给那些比我小的朋友们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有趣童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有趣童年(童年记趣)

有趣童年

我六十年代初出生于石家庄市东北方向的一个农村,也就是和河南一镇、山东一村齐名的河北一集的辛集市一个普通村落。刚退休一年,在怡儿弄孙之暇,常常回忆起儿时的一些伙伴和事情。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的童年,和现在的孩子没法比,那时没有电视电影、手机和各种现代玩具,但也有很多现代的孩子尤其是自幼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没有机会体验和参与的事情,其中有很多自认为有趣的事,根据脑海中的印象,记录下来,以飨同辈,也给那些比我小的朋友们提供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 熬鹰

之所以把熬鹰放在最前面,一个是这件事印象深刻,另一个原因是熬鹰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需要机缘。

我们村玩鹰的我记得就是我父亲、一个叫爷爷的老人、一个叫哥哥的壮年和一个叫叔叔的青年,住的都离我家不远。

玩鹰的前提是有鹰可玩,那个年代鹰还不是保护动物,是可以随便逮的,也有卖的,从我知道玩鹰一直到鹰作为保护动物保护起来,方圆二三百里周围,卖鹰的市场就有一个,就是灵寿县的池庄镇。

我们村玩的鹰是苍鹰,自己就能捉兔子。邻县深县玩的是兔鹘,必须配上狗。苍鹰的爪子非常尖锐有力,我小的时候见过一爪子就把大人手掌给抓透了,还是戴着棉手套的情况下。捕猎的时候苍鹰是用一个爪子直接抓住野兔的屁股,另一个爪子按住兔子的头,让兔子没办法继续跑,同时用嘴啄食野兔的脖颈,等后面的人赶过去后才能在鹰爪下把野兔择下来。兔鹘的爪子是秃的,追上野兔后不是用爪子抓,二是用翅膀扇兔子的头部,所以用兔鹘捕猎,一般都是两只兔鹘,还要配上细狗。如何区分苍鹰和兔鹘?很简单,一个是颜色,苍鹰的颜色一般是褐灰,胸部和翅膀底下夹杂白色羽毛,个子也比较大,一般体重在3斤半左右,个子太小的抓不住野兔,苍鹰捕猎都是单打独斗。兔鹘的颜色是红褐色,个子和体重比苍鹰小,一般2-3斤,最明显的特点是架苍鹰的时候小臂上一般要戴兔皮做的不经过鞣制的硬皮套袖,防止苍鹰用力把人抓伤,兔鹘则不必戴套袖,直接架在小臂上就可以,再一个明显区别是兔鹘不捕猎的时候一般都戴一个帽子,把眼睛遮住,看到兔子的时候把帽子摘下来再放兔鹘飞出去捕猎。

我们老家平时能看到的鹰有四种,一种就是能抓兔子的苍鹰,后面我们详细叙述。

第二种是个体比较小但很灵活、速度非常快的鹞鹰,老百姓直接叫鹞子,武术里面的鹞子翻身动作,就是指的这个鸟的动作。鹞鹰由于个体小不能捕猎大的动物,因此玩鹞鹰的人极少,个别玩鹞鹰的是当宠物养。我听老人们讲过,玩鹞鹰把鹞鹰训熟以后,平时都是把鹞鹰藏在宽大的袖筒里面,遇到麻雀的时候,把胳膊伸直,鹞鹰就会像离弦之箭一样,直接飞过去把麻雀抓住再飞回到玩鹞鹰的人小臂或肩膀上,但我没有见过实际的场景。鹞鹰身材修长,体重也就一斤左右,所以动作非常灵活迅速,小型的飞禽或鼠类基本逃不脱鹞鹰的捕猎,也就是燕子能逃脱它的猎杀。听老人讲,燕子在遇到鹞鹰的时候能逃命,靠的不是速度,二是灵活。过去的农村,田地里有很多土井,由于过去工业不发达,地下水位高,农村灌溉除了雨水,基本是井水灌溉。也就是在地里挖三米左右深度,就可以有地下水了。解放前土地都归中农、富农和地主所有,斗地主分田地后分给了所有农户,所以基本每个小地块都有土井。土井的用砖砌起来的,一般直径在1.5米至2米之间,平时井里基本上都有1米多深的水。燕子遇到鹞鹰追赶的时候,就会飞到土井上空,由上到下直线俯冲下来,在临近水面时迅速掉头,向上飞出来,而鹞鹰由于个体大、速度快,却做不了这个急回头,所以会一头扎入水里淹死。

第三种我们老家的叫法是屎鹰,现在我知道学名叫灰脸鵟鹰,比兔鹘大,比苍鹰小,颜色黑褐色,以蛇类、蛙类、老鼠、蜥蜴等为食物,一般秋天九月份以后天高云淡的时候在天上张着两个翅膀不扇动、一直转圈盘旋的就是屎鹰,由于个体较小,飞行速度慢,不能捕猎野兔,基本没人玩,偶尔逮苍鹰的时候会逮住,也就直接放生了。

第四种就是大家认为不吉祥的猫头鹰,由于猫头鹰的叫声很像猫的声音,我们老家都把猫头鹰叫呱呱喵。前面三种鹰都是白天飞行和捕猎,夜晚藏匿在安全的地方过夜。猫头鹰正相反,白天藏匿在密林里睡觉,晚上出来捕猎,以老鼠蛙类为主。苍鹰和鹞鹰是不吃腐烂肉食的,屎鹰和猫头鹰是吃腐烂肉食的。过去的农村坟地很多,而坟地里都种着柏树,年长日久会形成茂密的柏树林,猫头鹰一般栖息在那里。一片树林有没有猫头鹰栖息很容易辨别,因为猫头鹰的粪便是白色的,而且一般里面有毛发,这是因为它吞食老鼠的原因,茂密的树林里树底下有白色的粪便,一般就是这里栖息这猫头鹰。猫头鹰身材短粗,一般体重也就3斤左右,飞行速度慢。猫头鹰的头看起来和猫头一样,圆圆的,尤其是头上的两撮羽毛,很像猫的耳朵,所以才叫猫头鹰。猫头鹰的叫声,让很多人害怕,甚至传说听到猫头鹰的叫声要死人,所以过去认为不吉利,所以很少有人玩猫头鹰。但是猫头鹰的肉却是极香,老人们讲夜里在十字路口吃猫头鹰的肉能把鬼招来,因为太香了。不过我却是吃过一次。前文说的那个按乡亲辈我叫爷爷的老人,家里有猎枪,也就是火铳,曾经在坟地里打下一只猫头鹰,带到家里杀了,弄成了肉丸子,让我吃了几个。那会儿年龄很小,还没有上小学,而且家里除了过年或八月十五,是吃不到肉的,不知道害怕,所以当时确实觉得好吃。猫头鹰的羽毛,做成了扇子,像戏台上诸葛亮的鹅毛扇,只不过鹅毛扇是长形的,猫头鹰扇是圆形的,因为羽毛比较短。那把扇子我玩了好几年,后来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因为苍鹰能捕捉野兔,所以才有人玩苍鹰。在过去食物十分匮乏的年代,野兔就等于是庄稼人的山珍海味。

我们村玩苍鹰的人基本都是自己逮苍鹰。苍鹰是候鸟,每年的十月份以后就有苍鹰从北方飞过来向南方迁徙,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这个时候就是逮苍鹰的时机。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如何操作,我们村的方法是织四片网,网眼很大,等苍鹰迁徙路过的时候,在空旷地里用四根竹竿插在地上(不能插得太深太牢固,一碰很容易倒),把四片网分别固定在四根竹竿上,围成一个口字,把一只鸽子的腿用绳子拴住,在口字中央钉个木橛,把鸽子拴在木橛上,绳子也就一尺左右,鸽子能围绕着木橛转动,但飞不起来,只能证明鸽子是活的。

苍鹰飞行方式不同于那三种鹰,一个是基本不在天空翅膀不动的盘翔,基本上都是扇动翅膀,另一个飞到树上的时候部分飞到很高然后才落到树枝上,而是贴着地面飞,一直到树的近前,才突然直起来向上飞,类似于飞机起飞时拉升时的状态,在一个是苍鹰绝对不会落到晃动的树枝上,一般都是落在刮风也不会晃动的很粗的树枝上。之所以把捕鹰的网插在空旷地面,一个是容易被鹰发现,再一个是捉的时候或鹰逃脱的时候不容易碰伤鹰的翅膀。鹰看到地面上活动的鸽子,会直接俯冲下来直接抓住鸽子,但是想抓着鸽子起飞的时候,由于鸽子用绳子固定在木橛上,所以不可能直着起飞,必须有一定的角度斜着离开地面才能升空,这时候就会碰到任一方向插得不牢固的网。鹰的撞击力道足以把网和竹竿碰倒,网就会盖在鹰的身上,越挣扎,缠的越紧,只能接受逃脱不了的现实,等放网的人过来,把鹰捉住。说起来简单,其实捉鹰的效率很低,鹰的数量很少,路过的时候能否被发现不知道,被发现了也插上网放了诱饵,鹰是不是饿、有没有捕食猎物的欲望不确定,放网的人能否及时赶来不确定,一般一个迁徙季节能逮住一只三斤半左右的羽毛完好的鹰就非常不错了,一般都是三四个人在村子周围插网,一年能逮住一个成年鹰就是幸运。因为迁徙的鹰除了成年鹰之外还有不到一岁的幼小的儿鹰,个子小,体重轻,一只鹰很难独立逮住一只野兔。最喜欢的是2-3岁的鹰,由于脱毛以后和儿鹰不一样,有了白色的羽毛,老百姓就把这种鹰叫破花,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捕捉野兔的经验和能力都在最佳时段。捉住了年老体弱的鹰,多数都直接放飞了。

捉住了鹰,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新捉到的野鹰,性极凶暴不安,见人后恐惧冲撞,或可主动向人攻击,驯养的第一步是先驯服它的野性,也就是熬鹰。,首先用柔软熟皮革套在鹰的脚踝上面,这叫绊脚索,然后把鹰放在一个用木头搭制的类似于单杠一样的鹰架上,把绊脚索固定在上面的横梁上。绊脚索一般长七八十公分,鹰在横梁上能左右移动或转圈。在鹰架上放一天不喂食,让人在四周观看,目的是减轻鹰对人的恐惧和陌生。第二天,就要溜鹰,把鹰从鹰架上解开,用手的大拇指套住绊脚索另一头的圆环,防止鹰突然起飞逃脱,小臂上套上防止被鹰抓伤的生兔皮(未经鞣制,材质很硬)套袖,把小臂端起来,让鹰站在小臂上,架着鹰专往人多的地方去,尤其是集市,目的也是为了让鹰不再惧怕人类。此时每天喂1次兔肉(如果是火铳打的,要注意提前把铁砂去掉,如果是夹子夹住的就简单了,直接撕破兔皮就可以喂食了),把新鲜的野兔肉用手送至其嘴边,让鹰吃个半饱即可,,使其处于饥饿状态,吃不饱,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和脾气了。溜鹰的时候,要尽量使其多听各种声音,将鹰在手臂上的时候驯养者手臂要不停的晃动,鹰为了平衡就要保持紧张状态,同时不断用手抚摸鹰体各部位,包括其头和嘴壳等处,促使猎鹰与驯养人接近。鹰在饥饿和精疲力尽的状态下,会加快接近驯养人。到了晚上,就是大家说的熬鹰时刻到了,所谓熬,一个是熬鹰的精神,不让它好好睡觉,一个是熬鹰的性格和脾气,再一个是改善鹰的体质。由于野外和人工驯养条件相差太大,怕鹰一时适应不了生病,熬鹰的时候要给鹰喂食冰糖。买来的冰糖快是不能直接喂食的,冰糖作为结晶体,有很锐利的角,所以需要人在口腔含化掉那些角后变得圆润后才能喂食苍鹰,这时候我的差事就来了,就是含化冰糖的任务。那个年代是很少吃到糖果的,所以尽管每晚很晚才能睡觉,但是为了吃那一会糖,也心甘情愿的和鹰一起熬着,这也养成了我现在晚睡晚起的恶习。另一个如果刚捉住的鹰比较肥胖,就要让鹰减肥,减肥的方法是用细麻绳做成一个两头尖中间粗的橄榄形的绳结,让鹰吞食下去,据说可以把鹰肚子里的肥油刮出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道理,但这样的方法确实能让鹰很快瘦下来,因为每天都要过称称体重的,和现在女性减肥一样。不过制作这个麻结是个技术活,如果麻结在鹰肚子里散开了,鹰是拉不出来的,鹰就会因此死掉,是不是类似于人的肠梗阻。所以强迫给鹰喂食了麻结,就要天天观察鹰的粪便,一直到把麻结完整拉出来才会把心放肚子里,这个过程一般在两天之内就完成了。

等鹰的野性逐渐减少也不再像刚被捉住的时候那么怕人的时候,在喂肉时可以发出一种声音作为采食信号,一般是吹体育老师的哨,让鹰听到哨声就知道有肉吃了,慢慢形成条件反射。后面就是试着放飞,一定要记住,放飞的时候一定是在饥饿状态下,放飞后马上把新鲜的兔肉拿在手里,并用采食的信号召唤鹰回来吃肉,如果是在饱腹的情况下,鹰可能就一去不复返了。这样训练多次,让鹰形成依赖,由于自身困乏,又饥饿,要想吃到肉,就只能飞到训鹰人的手上。此后可以用受伤或半死的野兔训练其捕捉猎物,在捕猎成功后给以少量猎物为食,更有利于下次的捕猎效果。

总而言之,鹰不能喂饱,使之略有饥意;体质不得过肥,因为肥壮的猎鹰常不愿追捕猎物,也常会逃失。但过度瘦饥的猎鹰,体力不佳,也不利于快速追捕猎物。在训鹰的时候。还要在鹰的尾部,固定上一只大拇指盖大小的扁形铜铃,以便于捕猎和飞到树上的时候根据铃声发现猎鹰。

一般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将一只生鹰训练成熟鹰—能听懂人的指令,不再惧怕人类,对驯养者有一定的依赖性。这时候就可以捕猎了。

虽然训鹰的就三四个人,但苍鹰捕猎的队伍却有十几个甚至二十来个人,有助威的,也有看稀罕的,更有等着要兔子尾巴毛的孩子。我们都熟悉一句话,兔子尾巴长不了,确实野兔的尾巴不长,而且不同于家兔的形状,像伞一样,尾巴根部的毛比家兔宽,家兔的尾巴是柱状,野兔的尾巴是三角状。猎鹰一旦捕捉到野兔,就会有人快速的捏住兔子尾巴用力一拽,兔子尾巴的皮和毛就会和尾骨分离,一只完整的兔尾巴毛就有了,比人的手掌稍微小一些,冬天里做耳套的时候把它缝在里面是很暖和、很拉风的。所以很多小伙伴为了得到一个兔尾巴,不惜跟着大人跑十几里路。

猎鹰捕猎野兔的过程没有见过的会觉得很新鲜,但是去过几次以后就没有那么大动力了。一个是累,过去农村的秋冬和现在不一样,很多地收了玉米或红薯花生以后并不是都种上小麦,二是耕了以后晾着不播种,叫敞墒,据说是为了把土地里的害虫卵冻死,还可以增加肥力。捕捉野兔是专挑这样的地方。因为地不平,有很多沟沟坎坎,更利于野兔藏身,所以捕猎的这一天基本不走大路,全在这样的地面上走,类似于让你在沙滩上行走,比走在马路上累多了。驯养人胳膊上架着鹰,其它人肩上背着褡裢用来装猎物,还有人扛着五齿筢子,防备野兔钻入水泥管道以后弄不出来就用筢子往外掏。架鹰人走在最前面,其它浩浩荡荡的队伍跟在后面,一旦发现了卧着的野兔(发现的野兔基本都是卧在沟坎的地方,很少有跑动的),架鹰人就用手一指,同时放开握在手里的绊脚索,并发出捕猎指令,鹰的视力比人类高出很多倍,很快就能发现猎物,直接起飞向猎物冲去,这时候所有人都在猎鹰后面跟着跑,一般情况下,二至三斤的野兔很容易就会被猎鹰一个爪子按住屁股、一个爪子摁住脑袋按在地上不能动弹,只要人们跑过去,训鹰人把猎鹰的爪子松开,并撕下一小块肉来奖励猎鹰,同时有人拔掉兔子尾巴毛,把野兔装入褡裢,一次捕猎行动就告结束。但也有特殊情况,一个是野兔个体特别大,超过了四斤,而且是多年的老兔子,反捕猎经验丰富,被猎鹰抓住了屁股,不再向前跑,而是就地打滚,这就坏了,如果猎鹰松开爪子还好,否则垂死挣扎的野兔力量也很大,会把猎鹰的爪子或翅膀弄伤,有可能就这一次,就让这只猎鹰终生丧失捕猎能力。所以放开猎鹰后训鹰人会全速的奔跑,避免猎鹰被野兔缠住收到伤害。另一个是野兔不再凉地上跑,而是向着小树林或棉花地跑,小树林或棉花秸也同样会伤害猎鹰的翅膀。碰到聪明的猎鹰,会放开爪子把野兔放走,碰到执着的猎鹰会一直抓着野兔不放,我就碰到过一次野兔直接带着猎鹰跑到了水渠里,里面还有水,我们跑到的时候,猎鹰浑身湿漉漉的,但是还抓着野兔。

一般情况下,不管这只猎鹰如何称心如意,也就是一个冬天的缘分,一旦立春,温度回升,猎鹰的野性也会跟着恢复,这时候就是要和猎鹰说再见的时候了,不管多么不舍不甘,都要去掉绊脚索(防止放飞后在野外缠绕在树上不能解脱)和尾巴上的铃铛,挑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让猎鹰吃的饱饱的,重返天空,回归自然,延续自由自在的日子。

也有个别的逮住的是当年的儿鹰,立春后舍不得放飞,继续喂着。但这个难度很大,因为猎鹰不吃不新鲜的食物,必须要用猎枪和夹子不停的捕捉野兔,那会儿没有冰箱保鲜,往往是到了夏天还得放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