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同的明月)

明月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同的明月)(1)

今年的中秋夜天上无云、月光皎洁,满足了很多人中秋赏月的心愿。诗人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事实上对于身处不同境地的人来讲,看到的虽是同一轮明月,但对于月亮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东坡就曾说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身在何处,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决定了赏月的心情。

同样是苏轼,他在密州的时候饮酒赏月,心中思念弟弟子由,写下的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来被贬黄州,同样在中秋饮酒赏月,同样是思念弟弟子由,写下的却是“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一轮明月,两种情绪。月亮没有变,思念也没有变,赏月之人的心情大不同了。

明月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同的明月)(2)

李白一生狂放,很少会被环境左右心情,哪怕一人独酌,也照样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不羁,饶你是高高在上的明月,也要请来共饮几杯。就是边塞的月亮,在他笔下也气质不凡:“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不管身处何地,他总是把自己稳稳地安放在大自然中,毫不自卑。

李益眼中的边塞月色就很凄冷,“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样的月光是孤寂的,是清冷的。同样是苍茫大地,同样是对边塞戍卒的悲悯,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月亮。

我常想起一些阒寂的夜晚,与几个小伙伴走在月光笼罩下的乡间土路上,四周都是山野。听多了鬼故事的我不想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也不想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走在最前面怕后面的伙伴走着走着就没了,走在最后面生怕走着走着自己就没了。最安稳的就是大家并排走,谁也不会落下谁。月光能照亮周围的一切,却照不到人的内心深处。

中秋的月亮被文人骚客赋予了特别浓重的情感色彩。因为遥不可及的距离感,也因为是身在异地却能被同时看到的唯一物件,中秋的月亮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一个思念和团圆的符号。太阳因它的光辉过于刚烈直白,能透射人的内心而无法取代月亮的符号意义。思念这种情感是自私而隐秘的,月光的柔弱,月光的孤寂,特别是月光的安静,完美寄托了人的思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同的明月,都有一片不一样的月光。同样是中秋月圆,大户人家和小家庭对于月亮的理解就完全不同。

明月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同的明月)(3)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写贾府的中秋:“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毯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到了凸碧山庄,“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然后一大家族的人行酒令、赏月、赏花、吹笛、联诗。人家有经济实力,有文化情怀,最最关键的是,人家有大院子,有条件郑重其事地赏一回月,在同一片月光下享受豪门大宅的无上荣光。

对于大部分没有院子的家庭来讲,如果不是特别浪漫,谁会巴巴跑到外面庄重地坐下来观赏月亮呢。现代社会私家车方便,也确实有很多家庭一起在外面聚餐赏月的,但在以前,一家人能一起吃顿团圆饭就算圆满了。

我母亲在世时,每到中秋,总会张罗一桌丰盛的晚餐,招呼姐弟三个赶回乡下团聚。虽然没有觥筹交错,也不可能吟诗作赋,但也不缺欢声笑语。谁又能说,我们家的中秋缺少一个圆圆的月亮呢!

有些思念只是被时间暂时阻隔,生出一时的伤感,有些思念却是被空间残忍截断,留下永久的惆怅,再无续接的可能。母亲走后,我也曾在一个个中秋的夜晚,站在阳台上看向天空,看到一轮明月静静地悬在夜色中。它不再是团圆的月亮,而是无法消解的无尽的思念。这轮明月曾经辉照过一个乡下山村,也曾辉照过那个山村中的一份小户人家,黑瓦泥墙的老屋中,光线并不特别明亮,但孩子心中却始终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月亮······

明月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同的明月)(4)

明月在每个人心中的样子不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不同的明月)(5)

作者简介:王国栋 文字爱好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