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

记者 王杰 通讯员 高昂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近年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济南古城在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两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事业中,坚持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科学规划、有机更新,有序推进古城保护各项工作,古城保护水平进一步提升,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1)

修缮保护重现泉城古韵

延续文脉感知历史温度

打一桶泉水,煮一壶清茶,在阡陌小巷中徜徉,听一段山东快书…如果在济南选出一片最有老济南特色的街区,济南古城明府城片区首屈一指。在这里,历史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市民游客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历史对话,感知古城的历史脉搏。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2)

作为泉城文脉的“金名片”,济南古城包括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两大历史文化街区,总占地面积41.78公顷,现有居民5000余户。区域内有芙蓉泉、腾蛟泉、濯缨泉等泉水水系80余处,其中历代72名泉19处,是世界唯一的冷泉人居生态样本,更造就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旖旎风光。

片区144处省市区各级文保建筑,更让古城的“古”名副其实。“中国四大文庙”之一的济南府学文庙,现存清代北方最大的古戏楼——题壁堂,全省最大、规格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隍庙——督城隍庙,“曲山艺海、曲水流觞”遗存——江西会馆、浙闽会馆、八旗会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为保护好泉城历史文脉,古城的一条条老街、一处处泉水、一栋栋老房子,如同一位位“老人”,都会得到尊重和善待。

为此,济南古城先后投入10.5亿元,实施了全市首个零散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了百花洲及双忠祠街、芙蓉街等13条老街巷的整治工程和状元府、题壁堂、寿康楼、督城隍庙4处省级文保建筑的征收和修缮工作,试点推进文庙广场、县西巷微绿地、运署街口袋公园改造升级…如今的古城,越来越美,越来越靓,越来越宜居。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3)

“整条街整洁利索,年代感十足,而且生活也更加便利。”老街区“修旧如旧”的微改造,让起凤桥街老住户程女士由衷点赞。

经过改造,老房子本色得以“重现历史”,外立面墙体是自南向北依次是青砖墙、红墙、青砖墙、白墙、红墙,青红白三色错落相间,映着潺潺泉水,别具一格。

让泉城人“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的同时,古城也收获了一系列佳绩。

2020年,济南古城被评为“2020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同年,被山东省住建厅列入2019年城市品质提升试点项目名单。

2021年,济南古城被认定为2021年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古城片区被国家文旅部认定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被省发改委认定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古城内百花洲园区被国家文旅部授予“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称号。

2022年6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公布我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名单,济南市历下区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示范案例。

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

科学规划、审慎决策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济南古城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与审慎的决策。

2021年9月,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指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4)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济南古城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强化规划引领的主导作用。

为此,济南出台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城市设计》《历史街区启动项目实施性方案设计》等文件。

留足保护发展“想象空间”的同时,鉴于片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让决策更智慧、更审慎,济南古城还搭建了专家智库。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5)

早在明府城保护改造工作之初,济南古城就联系各界顶尖专家专门智库体系,定期听取汇报,研究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此一来,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长期跟踪明府城项目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建议和把关,有效提高了决策和工作落实的水平,避免了不应有的失误。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6)

如:泉水泉脉保护方面,通过明府城历年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数据,为恢复百余处历史名泉水系做好基础准备,其中28处历史上存在的知名泉池已查明位置;历史原貌方面,专门组织老居民对照老照片指认老建筑的老济南记忆工程和历史遗存寻根活动,组织文史专家对历史街区内的历史原貌进行考证和梳理,尽可能为历史街区保护收集更多可靠依据。

未来,济南古城将进一步统一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古城城市更新项目,聘请专业机构对古城片区进行资源整合评估和规划设计。借助高校等学术研究机构科学推动古城价值全方位挖掘向深度发展;创新合作机制,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以设计课程共同推动实践古城资源高标准展示。

同时,古城还将配合搭建数字监测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文化遗产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能力,提升古城保护安全防范和预警监测能力。

“小规模、渐进式”不急功近利

“修旧如旧”最大限度还原历史

游览过起凤桥街的市民或许还有印象,两年前,起凤桥街整条街是“上白下灰”的统一颜色,颇为单调。

如今,起凤桥街早已“大变样”——从东头到西头,整条街的建筑物墙体各有特色,从街东头两侧的石块墙,到街巷内的青砖墙、红砖墙乃至土坯墙,材质不一,颜色更是错落有致。

之所以摈弃此前“上白下灰”的统一风格,而强调个性化,也是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历史。清早期,起凤桥街两侧的部分建筑是土坯墙,表面抹灰为白色;清中期,一些人家开始使用青砖砌墙;而红砖墙建筑则出现在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7)

据悉,起凤桥街修复工程以前期岱宗街项目和涌泉胡同项目的经验为基础,并将为其后的茶巷、东花墙子街、辘轳把子街、庠门里、泮壁街等十余条老街巷历史风貌恢复工程提供样本经验。

这种修复过程便是济南市古城保护“小规模、渐进式”推进模式的具体体现——从最容易得到群众和社会认可的小规模提升项目分项入手,精心修复、反复打磨,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得到当地居民认可,然后再进行下一处,而非一蹴而就,从而“让老城自然生长,不急功近利打造”。

起凤桥街等一条条老街修复还原,不仅成就了济南古城城市街道景观,更保护了济南人文化传承和市民集体生活记忆。

在“小规模、渐进式”推进模式修复的同时,济南古城始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真性原则。

为让墙面层与土坯墙更加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在起凤桥街等古街巷的土坯墙面修复过程中,济南古城便采用了“拉麻”工艺——首先使木橛进入墙体坯缝中,再用麻丝编成网状,用木橛与麻丝编成的网连接起来。

而在修复老街巷的石墙时,则采用了“乱砌石墙”的工艺。所谓乱砌石墙,是在墙体原有基础上采用乱插间形式进行修复,并采用古建筑修复的粘接、剔除、防水清缝、防水勾缝等传统工艺,对石头进行粘接、挖补,以此让整个墙体石缝达到基本均匀。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8)

除了“拉麻”、乱砌石墙,起凤桥街等古街巷修复过程中处处蕴藏着“玄机”。

如:针对片区内街巷交错、墙角众多的现状,修复过程中还采用了“抹角”工艺——即将两座外墙相交的拐弯处,原本锋利的墙角抹去,取之以较为缓和圆滑的墙角。如此一来,既能更好保护建筑墙体不受损,又能避免过往行人磕碰墙角受伤。

“文旅商”融合释放新动能

“中优”城市更新打造精品旅游

“芙蓉街—百花洲片区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只是一个美食街区,现在却已是游人如织的知名景区,吃住行游购娱,这里应有尽有。”时隔三年故地重游,济南古城的巨大变化,让游客张明(化名)颇为震撼。

近年来,济南古城积极探索“文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径,紧跟游客消费需求,持续推进特色项目建设,打造沉浸式消费新体验,让各地游客在休闲、游览和消费过程中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9)

沉浸式剧场、文创店、主题院落、非遗工坊……一个个新兴业态在古城内落地生根,为古城文旅消费增添了新引擎、注入了强动能。

同时,济南古城充分整合片区内各类资源,依托历史街巷、泉道水系,策划打造了芙蓉街-文庙南广场-东花墙子街-辘轳把子街-曲水亭街、后宰门街-辘轳把子街-东花墙子街-茶巷-贡院墙根街-省府东街-双忠祠街-西城根街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了24处历史遗存和传统院落,将街区与周边文保建筑、文化遗存、风景名胜串珠成链。

古城还深度挖掘辖区红色资源,设置了19处户外实景课堂,深度融入古城文化和“网红”地标,全面介绍64位红色人物,通过“互动式”参与,在行走中传承“红色基因”。

不只如此,济南古城还整合片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志愿服务队、老济南记忆馆、“一米阳光爱心社”等多支队,打造了具有古城保护宣传、旅游引导服务、传统文化传播等多功能的开放式志愿服务综合平台,让市民游客在欣赏古城之美之外,更能感受到古城的温度与情怀。

旅行虽有终点,但品质文旅却没有止境,古城的保护开发更是没有止境。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10)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11)

今年,借助济南“中优”战略,济南古城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根据规划,项目将对征收范围内与古城风貌不符的建筑坚决拆除,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同时新建部分商业载体,古城未来更加可期。

泉道景观改造更是成为此次城市更新项目的一大亮点。按照规划,片区内未来将打通多条泉道,把散落的名泉串珠成链,力争再现“曲水流觞”的独特风貌。

历久弥新的济南老商埠(传承好泉城历史文脉)(12)

为了给片区后续运营和未搬迁居民创造良好环境,此次改造还将同步推进电力、给排水、燃气、地面铺装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此外,为增强片区内部连通性,项目将打通片区多处断头路,同时,打通古城与泉城路的商业动线,实现古城片区与泉城路的空间互通、人流互动、业态互补。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济南古城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济南古城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向前、再创佳绩,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济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古城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