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作品(体量大不适合收藏)

杜威实用主义作品(体量大不适合收藏)(1)

《杜威选集》发布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12月2日上午,实用主义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杜威选集》发布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杜威选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介绍,这次出版的《杜威选集》是在之前出版的《杜威全集》的基础上特别编选的,由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刘放桐教授、陈亚军教授担任总主编。《杜威全集》自分批次出版以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入选上海“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两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支持。图书出版以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和出版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收获了一系列荣誉,比如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上海图书奖等。中期著作和晚期著作在国家出版基金结项验收中都获得了高分,还得到了国家出版基金办的通报表扬。全集出版之后市场和学界的反馈证明,全集的出版已经取得了成功。

杜威实用主义作品(体量大不适合收藏)(2)

《杜威选集》

然而由于《杜威全集》内容杂多,对于广大的普通读者来说,从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把握杜威的思想脉络,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颇有难度。另外,全集体量巨大,对一般读者而言,收藏和购买都多有不便。因此,才有了这一套《杜威选集》。本套丛书共有七位专家学者担纲分卷主编。两位主编和七位分卷主编从1600万字的《杜威全集》中,按照每卷40万字左右的体量,精心选择,合理编排,编纂成6卷本的《杜威选集》,分别涵盖了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价值论和伦理学、政治哲学和法哲学、宗教学和美学。目前已出版《哥白尼式的革命——杜威哲学》 《经验的重构——杜威教育学与心理学》 《批评之批评——杜威价值论与伦理学》《民主之为自由——杜威政治哲学与法哲学》《中国心灵的转化——杜威论中国》。而《超自然的自然——杜威宗教观与艺术论》即将出版。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杜威与中国的特别渊源,“杜威论中国”一卷是特别增加的。杜威对于中国政治和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曾于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8月20日在中国访学。在中国的两年间,杜威写下大量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文章。据中国卷编者顾红亮教授统计,《杜威全集》一共收录论述中国的文章53篇左右,共几十万字,包括时论、论文、游记、书评、对来信的答复、解密报告等,主题都与当时中国的外交、内政、思想文化、教育等话题相关。选集以全集为基础,却不是对全集按照主题进行的简单抽取,而是体现着编者老师的专业视角和深刻理解。

在20世纪,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杜威,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局家也是杜威,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时的学生胡适、陶行知、陈鹤琴被称为杜威的三位中国弟子,他们对于引介杜威的学说、扩大杜威在中国的影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阅读杜威和当年胡适他们引进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有什么区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杨国荣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胡适当年推崇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主要是为了批评传统文化,他认为实用主义代表现代精神,而传统文化是与之相对的。“但今天的情况不同,实用主义其实和传统的儒家哲学之间有很多想通之处,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些相通之处。比如两者都把人作为中心,哲学的讨论都是形而上学,但实用主义学说看重人的生存,人活得怎么样,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儒家也是天道必须要跟人道联系到一起。所以在这些方面,是很相通的。”

同时,杨国荣也谈到,西方哲学特别是美国哲学有一个重新重视实用主义的趋向。“像理查德·罗蒂、匹兹堡学派等学者都认同实用主义。但是在中国,由于翻译的缘故,‘实用主义’这样一个概念似乎有点过于讲究实效、实用、功利等等,所以名声不太好,在中国也谈不上复兴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