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

这两天逛街,看到一些商家、酒店忙活着架构圣诞树、装饰圣诞老人、大量准备圣诞老人用的红帽子。随意问一个正忙活着的酒店大堂员工,忙活啥呢,她回答:快过圣诞节了。我又问一句,知道圣诞节咋回事吗?小姑娘怔了一下,笑得略显尴尬:“圣诞节就圣诞节呗”。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1)

我们不知道,14亿中国人中是否有13亿人不知道圣诞节啥来头,又有多少人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就有些“无厘头”,费了“香火钱”,忙活若干天,人云亦云地跟着乐呵,都不知供的谁家祖宗,哪路神!

我印象中,中国的一些人赶洋时髦,张嘴说圣诞节愉快,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有汉字显示功能的摩托罗拉手机、BB机攻城掠地式拴在了一些有点头脸人的腰带上,那时候圣诞节前,亲友间、上下级间相互问候、套近乎的逐渐有了圣诞节快乐、祝圣诞节阖家快乐等等短信内容,酒桌上,祝圣诞节快乐也成了一些人多劝一杯酒的劝酒词。对这些赶洋时髦,又不知咋回事,有嘴无心的问候语、祝酒词,开始许多人往往不以为然,但又彼此打哈哈,一句问候语,何必较劲!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2)

其实,与较劲无关,弄清圣诞节到底咋回事,起码可明白一些个道道。

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这表明,圣诞节不是来自民间百姓的文化、劳动、风俗习惯的约定俗成,而是来自罗马教廷的宗教节日。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3)

圣诞节成了节日,说是为了纪念救主耶稣降生。耶稣是《圣经》中所预言的救世主,是神的儿子,又称基督,30岁左右开始传道,在总督本丢彼拉多执政时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宣扬说,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世主。但1871年“普法战争”中,人民选举产生的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被资产阶级政府残酷镇压,公社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歌词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国际歌》由瞿秋白同志翻译,在中国大地传播近百年,耶稣有知,不知会做何想,首先不承认其救世主的,不是东方的中国人,而是曾经膜拜过耶稣,西方那些被掠夺得一无所有的无产者。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4)

关于耶稣的来历,还有一大段神话传说,中西文化习俗的多样化,不是几句可整明白的,这里不再赘述。

并非我们鸡肠小肚容不下一个圣诞节,而是喜要喜得清清楚楚,乐要乐得明明白白。每个国家,不同的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喜庆节日,这些节日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在漫长历史岁月里基于共同的民族基因、共同的理想目标、共同的道德追求、共同的文化习俗、共同的政治制度而形成的。有全民性节日,如我国的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春节,有特定人群的节日,如,青年节、建军节等。也有全世界劳动者共同庆祝的节日,如,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每个节日都有明确的含义或严肃的内容,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节日,如,长辈以及父母双亲的生日等。如果人云亦云,以赶洋时髦为时髦,去过那些个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洋节日,而且大张旗鼓、兴师动众地过,这就需要我们,也值得我们思索。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5)

中华文化从来就是开放包容发展的文化。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交融并蓄,放射出穿越时空、地域的繁星璀璨,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2017年11月8日,在故宫博物院,向特朗普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他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而且中华文明也从不排斥其他的优秀文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外人文交流、民间交流迅速发展,西方的圣诞节在中国有声有息了,中国人祝西方人圣诞节快乐,恰恰体现的是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包容。但老实说,圣诞节最初进入中国,并非中国人快乐的记忆。有资料说,圣诞节在近代中国最早的记载应该是《申报》1872年12月24日的报道,将“Christmas”说为“耶稣诞日”,那段时间,大量的外国殖民者涌入,入驻中国的基督教会每年在这一天举办大型活动,但它是一个洋人和有钱人或达官贵人开心寻乐的节日,与中国的普罗大众不搭界。基督耶稣不是中华民族千年苦难的救世主,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对圣诞节还有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1月24日,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乘专机到清川江前线说:“我已经向第24师小伙子们的妻子和母亲们打了保票,小伙子们将在圣诞节回国。赶到鸭绿江,我就放你们走。”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在朝鲜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付出了极大牺牲,美军要陈兵鸭绿江边过圣诞节。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6)

回忆这些,不是要反对我们一些人,或者反对孩子们过圣诞节,而是把昨天和今天的事情讲清楚,让大家对圣诞节有正确的认知,有理性的选择。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把鸦片打入中国,那些有钱人吸食鸦片时的快乐,过后是家破人亡、倾家荡产;今天有些精神空虚的人吸食可卡因愉快后,是法律的追究。理性的开心、快乐,才是人性的、持久的开心快乐。西方不是总向我们推销人权等普世价值吗?我们有责任让大家,特别是我们的孩子享有对圣诞节进入中国来龙去脉的知情权,历史不能忘记,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7)

但不能不说,现在有些人确实对历史淡忘、遗忘了。小平同志早把这事讲到病根上:教育滑坡了。这些年,圣诞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或许更多的是一个娱乐、消费的节日。商家借着这个洋噱头,不亦乐乎忙促销,比如,平安夜,一只平时普普通通的苹果会身价倍增,让少男少女掏腰包,这是理性快乐,还是忘乎所以,又是谁的快乐?一些媒体上的娱乐节目崇洋媚外,冷落民族的,吹乎国外的;盲目“追星”,英雄去世无人问、艺人丑事、家事天下知;奢金拜物,冲击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娱乐至上,忘记了媒体究竟应干啥,主责主业错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青少年中“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青少年教育,关乎民族未来,但让人忧思的是,朱熹老先生不知道他的中庸智慧,近千年后成了一些人“难得糊涂”、睁眼闭眼、莫管闲事的生活态度。可西方有些人,对我们的精神渗透从没滑坡,我们常见的自媒体上一些数据、实例看似详实的短信、帖子,潜移默化侵蚀着一些人的精神灵魂,怀疑我们的文化、道路、理论、制度。12月25日是西方一年一度的圣诞节,12月26日,又是个啥日子,我们不能不说,该遗忘、不该遗忘的不能错位、不能颠倒。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8)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永远的课题。全党上下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理解,就是要我们的党员和干部,牢记从哪里来,不要忘了我们的先辈从上海出发、从嘉兴南湖起航,从瑞金长征,从延安走向西柏坡,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艰难岁月、光辉历程,始终以人民的福祉、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命而奋斗。以此感染带动身边的群众不忘我们的昨天和今天,不说70年前,且说40年前,我们的家人穿什么鞋,现在家人有多少双皮鞋;40年前家庭成员每人每月用几两食用油,现在我们每天食用多少鱼肉;40年前家庭有几间房屋,现在我们有几处房产;40年前家里有大金鹿、白鹤牌自行车吗,现在我们家有几台汽车;40年前我们结婚时用的是自行车还是拖拉机,现在儿女结婚用了多少台豪华车;40年前谁家有电话,现在家里每人有几个手机电话号码。还要问孰优孰劣?还要问哪个制度好吗?

圣诞节听的英文歌(听着圣诞歌不忘国际歌)(9)

全世界都明白寓教于乐,我们不要忽视某些节日的内涵外延,我们不排斥世界的的优秀文化和习俗,了解耶稣并无不对,但我们更不要忘了《国际歌》作者欧仁·鲍狄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