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团长所有装扮(剧团里的大衣箱)

在专业剧团,“大衣箱”有两个概念,一是名副其实的衣箱,二是负责衣箱服装的人。

剧团团长所有装扮(剧团里的大衣箱)(1)

剧团的衣箱委实是多,一个小小的县级剧团配备个十几只衣箱是常事,比方说,剧团要外出巡回演出了,通常要带上几台剧目,那么每个剧目就有专门的戏剧服装,要分门别类装箱,不可搞混杂了,要不然在演出时就会造成张冠李戴之混乱,那是很犯忌的。我曾经有过将近十年的粉墨江湖生涯,虽然那会儿多半演的现代戏——革命样板戏,戏剧服装不若演传统古装戏那么繁多、琳琅满目,却也是很庞杂的呢,比方说《智取威虎山》吧,光一个杨子荣就有多套戏服——解放军的服装、假扮土匪的服装、里里外外的,还包括其大衣、披风,差不多要装上个半大箱,整台戏里少剑波和十几个解放军的服装披风、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服装披风、李勇奇、小常宝及诸多猎户群众的服装、栾平和一拨小土匪喽啰的服装……林林总总没有个十具衣箱是装不妥帖的哩。此外还有靴子帽子刀枪把子和各种小道具,那也得装箱,装的刀枪把子箱和道具箱。那些箱子也专门有人管理,管理者名为“二衣箱”,以示和“大衣箱”分工不同。

剧团浩浩荡荡出去巡回演出了,搬运衣箱和刀枪把子靴帽道具箱可是个重活累活,尤其是衣箱,看似轻轻的服装,装满了也好重。那时多半用驳船运输,便得在河边抬上抬下,两个人粗扛棒扛着走跳板,好沉好危险,稍不留神便会闪了腰甚至跌下河去。好在年轻人多,一声吆喝,几下发力便摆了个平。

这时,我们的“大衣箱”准会在现场指挥着,装船时让每一只衣箱都在船上摆了个四平八稳,卸船时则指挥着扛进剧场的后台一一有序摆放妥帖。

“大衣箱”者谁?是位年岁颇长的M阿姨。M阿姨面目端庄清秀,早年演花旦出身、是剧团的台柱,年稍长便改演老旦,我进剧团的时候她还在台上颇见风采,《红灯记》中饰演李奶奶精气神十足,后来虽然也上台演个角色,但担当“大衣箱”成了她的主要职责了。由花旦而老旦而“大衣箱”是剧团女主演大抵的轨迹,因为她深谙舞台演出规律,管理戏剧服装有条不紊、严格而较真。

剧团抵达某个演出点,大伙一起把布景道具服装箱等搬进剧场或露天剧场的后台房舍,布景灯光师傅便开始了装台和布灯,大多数演职员纷纷去打理自己的宿舍铺盖,唯“大衣箱”开始了辛勤的演出准备工作,她得将每件戏服熨烫妥帖,有序挂好,演员上台穿戴是苟且不得的,哪怕演个群众角色、出场仅几分钟甚而没一句台词,也得穿戴得像模像样。她的观念里,整台戏就是一株花,一个群众角色就是一片绿叶,有一片绿叶蔫不拉叽,红花还能好看么?

开演前,演员们化妆毕便进入了穿戏服的程序,这时“大衣箱”最是繁忙,既要帮主要角色精心穿妥服装,又要关注好每位次要演员及群众演员的穿戴状况,如果哪位演员小有马虎,她便会严正指出,帮助纠正。这还不是她的焦点,她的焦点在于“抢装”。这“抢装”才见真功夫哩。

几乎每个剧目里的主要角色都有抢换服装的节点,一场或半场戏就要更换一次服装,并且舞台上经常是“切光”状态,一片漆黑,某主要演员火速退场到侧幕,“大衣箱”早候在那里,一番“暗箱”操作,三下二下把主角的衣裳除下,换上新的服装。这就靠“大衣箱”的精准和利索,无光胜有光,不能有半点差池,必得一步到位,因为换场规定的音乐和锣鼓点子就这么个时段,错过了很麻烦的,如果怠慢了点,音乐和锣鼓点子可以往复演奏,可台下观众不买账呀,会起哄啰唣,若在乡下,观众还会来个手电乱照,演出效果一片狼狈。我们的“大衣箱”M阿姨镇定自若可从来没有出过这样的洋相。对她而言,做个称职的“大衣箱”跟担任主演一样重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戏比天大”。

逢上三伏天了,剧团有歇夏的习惯,可“大衣箱”非但歇不得,反而临了忙季,所有的戏剧服装得“晒夏”呀,得让火辣辣的太阳晒个透爽,不被霉坏蛀破。于是剧团的院子里花花绿绿挂满了戏服,我们的“大衣箱”穿梭其间,收放掸拍,自个儿的身上却让汗濡了个透湿。

(吴翼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