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感觉(追梦在北京)

追梦在北京

在北京的感觉(追梦在北京)(1)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也是我参军入伍的第45个年头。如今故事里的那些人物好多已经故去,健在的也已经60多岁,回味她们中间每一个人的名字,以及那年那月发生在那些人身上的故事,令人五味杂陈,难以言表。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则引人陶醉,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过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位于秦岭腹地的东坡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叫商县,也叫过商州,反正总是离不开个“商”字。相传,商县因州东八十里丹江南岸有商山而得名,“商山雪霁”为古商州八景之一。 时光转入一九七七年的冬季,当时这里的人们,还沉浸着对十年“文革”的政治狂热,在一声声“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口号声中,迎来了北京卫戍区部队在商县地区首次征兵。一时间,商州城又一次热闹起来了,一大批勇于献身国家国防事业的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应征,积极接受祖国挑选,大家为荣誉而战,为梦想而争,为前途而拼,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比实力,寻关系,找路子,暗暗较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也当仁不让,自然而然成为了这个角力场上的一员悍将。

那年我刚刚十七岁,只有孩子般的激情和狂热。哥哥当时是我们公社的放映员,他当过兵,一天回家告诉我:“北京卫戍区在我们这里招兵,你去吧!北京可是个好地方呀!”我当场欣然同意。你想,从上学的第一天起,第一课学的就是“毛主席万岁!”北京曾经住过毛主席啊!第一首歌曲唱的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这些自然对我的诱惑非常大。后来,整个当兵过程,在哥哥的操持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由于哥哥当时在公社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我的当兵很有帮助,老天第一次把希望的天平倾向了我。 当兵报名是哥哥代替我完成的。公社书记是贾忠胜,建国后的第一批“官二代”,是一位颇具魄力的乡党委书记。武装部长是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干部,叫杨锁成,他和哥哥十分投缘,关系很好。这些在那个政治气氛很浓的年代,自然省去了好多烦心事。下来体检是重头戏,体检站当时设在沙河子区政府,由沙河子地段医院医生负责实施,体检环节十分严格。好在当时负责传递体检表的是区电影队的董定柱哥哥,他和大哥是同行,又是挚友,自然交流起来方便了许多。体检整整持续了一天,我总算闯过了所有体检关,身体全部合格。最后,政审定兵是一场人力资源的较量,全公社所有的势力都交织在一起,在为三个兵员名额而大显身手,做着最后的比拼。这些我自然无能为力,只有在家里煎熬地等待,憧憬着人生的希望,编织着青春的梦想,描绘着北京的未来。

一九七八年,是共和国的历史上最后一次春季征兵,新兵在家过完年后,春季开始运送。负责大面河公社接兵的是一个叫曹耐键的新兵班长,老家在河北秦皇岛,长得白净秀气,一个标准的北方职业军人。一天,哥哥带着曹班长和杨部长来到我们家,为我送来了《入伍通知书》,当场通知我已被征兵机关正式批准入伍,并交代了相关注意事项,我十分高兴。随后,新兵欢送会是在公社所在地王院村进行的。这天下午,村上的好友寇刚武、任书堂、白改霞、徐当婵、贾玉琴、南淑棉等,他们一同把我送到了公社。欢送会在十分隆重的气氛中进行,由公社革委会主任刘遵道主持,公社党委书记贾忠胜致欢送词,我代表三位新兵及家长作了表态发言。会后,大家一起观看了为我们专门放映的战争题材电影片《上甘岭》,新年前的征兵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一九七八年三月五日,新兵按照县上征兵部门统一安排,由新兵团团长江涛(接兵连指导员)带队,按序列编队,集中专列起运,兵发西安站。经过西安短暂的停留后,我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在“卡塔卡塔”的轰鸣声中,列车承载着我人生的巨大梦想和希望,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驶向了心中的圣地——首都北京。 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被定格在了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