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

《刺猬的优雅》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法国电影,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8。它是根据法国小说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11岁的早慧少女芭洛玛,想通过自杀来摆脱自己荒诞的命运。但在死前,她想拍摄出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在等待死亡的日子里,她发现了门房勒妮的秘密,遇见了来自日本的新邻居小津格郎。奇妙的相逢、彼此间的相互吸引和陪伴,让芭洛玛重新理解了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

影运用了独特的儿童叙事视角、多重的隐喻,以及对比和前后呼应的方式,启发我们对于生命、对于死亡、对于爱和优雅的思考。

一、 运用独特的儿童叙事视角,戳穿法国上层人物的虚伪和丑陋,发现真正丰富而优雅的灵魂

影片通过11岁的富家少女芭洛玛的视角而徐徐展开。芭洛玛是个早慧的女孩,她有敏感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她的思想深度超过成年人,但同时又拥有孩子的坦率和叛逆,同时她十分喜欢玩摄影机,想要拍成一部电影。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2)

一方面,影片通过具有独特个性的芭洛玛的视角来展开,不仅让情节显得真实可信,自然流畅,而且富家小姐的身份,能够让她能够轻易窥见上层人物的虚伪、丑陋、空虚和焦虑。

芭洛玛早就洞穿了他们的生活本质和她自己的命运:

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命中注定,我一辈子都会困在金鱼缸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们就像玻璃上的苍蝇,用一生在鱼缸里撞来撞去。

芭洛玛对这种荒诞的、毫无意义的生活感到绝望,所以决定在12岁生日那天自杀。有了这样的决定,芭洛玛能够以一种旁观者的冷静来看待她所处的这个世界。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3)

父母请朋友来聚餐,职位高的客人不喜欢在食物里放盐。于是母亲准备的所有饭菜都是淡的,以致于其他客人们在饭桌上抢夺盐瓶子。一位女客人明明不喜欢食物,悄悄把肉丢到桌子底下喂猫,却十分殷勤地表示自己喜欢主人做的饭菜。

一位男士明明不懂得围棋和象棋的区别,却在饭桌上故意卖弄。芭洛玛准确地指出了这两者的区别,却被一心想爬上高位的父亲制止。

而芭洛玛的母亲虽然有着高学历,却十分敏感脆弱、精神抑郁,容易情绪失控,她会为一个梦而大惊小怪,整天担心自己有心理疾病,却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女儿。芭洛玛的姐姐更是自私而蛮横。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4)

另一方面,芭洛玛孤僻和敏感的性格特点,让她能够轻易识别出跟自己产生心灵共振的门房勒妮和新邻居小津格郎。

芭洛玛洞穿了门房勒妮的秘密,在她看来,勒妮就像一个刺猬,但在丑陋而坚硬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丰富而细腻的内心。她发现勒妮读过很多书,思想深刻而丰富,对茶、电影、美食等有独到的品鉴能力。

小津格郎更是让芭洛玛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优雅和绅士。这个年迈的日本富人对门房勒妮,就像对其他上层人物一样尊重。他能体察到勒妮的独特,又能用温和的方式帮助勒妮褪去尖刺和自卑。他也能觉察出芭洛玛的孤独和绝望,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年长就认为一个小女孩的想法不成熟,而是像朋友一样尊重她,影响她!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5)

透过芭洛玛的视角,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法国上层人物当时麻木而虚伪的生活状态,也让我们看到生命中的丰富和温情,就像勒妮和小津格郎。

二、 通过多重隐喻,讽刺上层人物的表面光鲜、内心龌蹉,讴歌生命真正美好的一面

影片利用金鱼、刺猬和猫等极具代表性的动物,来隐喻不同的人,让观众在幽默、讽刺和温情中,去发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真正想要的生活。

1.金鱼象征着一群麻木、虚伪、盲目的人。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6)

金鱼有好看的颜色,游动起来姿态优雅,十分具有观赏价值,但终其一生只能被困在鱼缸里,根本不知道外面还有波澜壮阔的大海。

金鱼就像芭洛玛所看到的那群表面光鲜,实则麻木虚伪、盲目追求地位和财富的人。

那些人或许一辈子都在活给别人看,却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有关照和觉知内在精神世界的能力。即使有,他们被困在金鱼缸里太久了,也失去了逃脱的勇气和能力。

2.刺猬象征着外表尖刻,内心温柔细腻的人。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7)

刺猬虽然浑身竖满了尖刺,把自己伪装成坚不可摧的样子,但刺猬是一种十分敏感细腻的动物,它能敏锐地察觉到冬天的结束,春天的来临。

而丑陋贫穷的勒妮就是一只刺猬,她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脾气暴躁的女人,因为这样的形象符合大家对门房的偏见。如果有人知道她实际上是个博览群书、内心丰富而清高的人,那么可能没有人会雇佣她。

刺猬的伪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保护那颗柔软而细腻的心灵。

3.猫是法国富有的家庭都会豢养的宠物,通过主人对待猫的态度,来隐喻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8)

芭洛玛家的猫叫宪法和议会,毫无诗意的名字,充满了政治的味道,暴露出芭洛玛的父亲的野心。

另外,芭洛玛母亲在门口跟勒妮交谈的时候,她不让勒妮进门,也不让猫出去,用脚把猫往里面踢。在芭洛玛母亲的眼里,猫只是一个宠物,是他们的私有物品,而不是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生灵,而且她不让猫跟勒妮接触,也表现出了占有欲和阶层偏见。

而勒妮和小津格郎家的猫,取的名字都是《安娜·卡列尼娜》里面人物的名字。小津格郎把猫当作人一样尊重,他给勒妮的字条上写着:亲爱的夫人,向您的猫致敬,也向您致敬。

勒妮更是把猫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伴侣一样,每天抱着猫看书,度过自己最秘密而美好的时光。而且她把猫当成人一样小心照顾,甚至不给猫吃剩的食物。

每个人对猫的态度,折射出每个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9)

这些隐喻极具社会现实批判性与关切性,透过这些特点鲜明的动物和庸常的生活,引发观众对于生命价值的考量,对于外在和内在评判和选择。

三、 通过对比和前后呼应的方式,来升华生命、死亡和爱的意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时,没有对比,就看不到人或者事物的本质。这部影片通过多组对比,层层深入地揭示生命、死亡和爱的意义。

1.外在和内在的不同表现

公寓里的富人们每天展现的都是优雅得体的样子,但他们会在聚餐时偷偷脱鞋,私下里会把烟头扔在门口的脚垫下面。掀开表面的光鲜,内里是龌蹉和不堪。而门房勒妮却是相反的,表面尖刻冷漠,每天看着肥皂剧,内里却温柔优雅,喜欢阅读,思想丰富。

2.对美好变化的觉知能力

新邻居小津格郎邀请勒妮到家里做客,勒妮为了赴约,特意去做了一个新发型。公寓里的所有人都没有发现勒妮的变化。只有那个流浪汉第一眼就发现了,称赞勒妮十分优雅迷人。

后来,勒妮穿着小津格郎送的衣服出门,竟然被公寓里的富家太太当作小津格朗的夫人。勒妮很惊讶地说:“她没认出我来,她没认出我来!”

小津格郎说:“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您!”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0)

是的,那些富人们每天都忙碌着在鱼缸里撞来撞去,从来没有时间和心思去了解一个底层的看门人,不会注意到身边人或者事物的美好变化。但一个被人鄙视的流浪汉却能够敏锐地感知这一切。

3.面对观察和凝视的反应

芭洛玛的家人以及那些来她家聚餐的人,都害怕面对芭洛玛的摄影机。他们对此很反感,很愤怒,这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伪装出来的优雅得体,在芭洛玛的镜头下被识破,暴露他们小心隐藏的丑陋。

相较之下,小津格郎和勒妮却能够坦然地面对芭洛玛的摄影机。即使在芭洛玛的镜头下,小津格郎十分坦然邀请勒妮共进晚餐。他们的优雅是刻在骨子里的,无懈可击,无惧凝视和观察。

4.对死亡的反应

勒妮因为提醒流浪汉不要在路中间跳舞,意外被车撞死。最爱勒妮的小津格郎,看到勒妮被撞死,他并没有痛哭,而是脱下外套,温柔地为勒妮盖上。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1)

而芭洛玛的母亲听说勒妮死了,她问:“勒妮是谁?”在她知道勒妮就是门房米歇尔夫人的时候,她立刻流出眼泪,显得无限悲痛的样子。事实上,她的眼泪不过是习惯性的、礼貌性的,她并不会为一个底层女人的死去而悲伤。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发现很多人只是活在生活的表层,拼命向外展现自己,伪装出无懈可击的样子的,但从来没有关照过自己内心深层次的情感和精神需求。他们的优雅得体是那么不堪一击,而像小津格郎和勒妮那样的人,更懂得享受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

除了这些对比,影片还通过前后呼应的方式,来升华主题。

1.影片中勒妮两次说到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2)

第一次是勒妮初见小津格郎的时候,她说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冷漠。那时,她对这句话的感受重点是不幸,身为孤独寡妇的不幸。

第二次是她为小津格郎庆祝完生日以后,再次读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次她是笑着说的,对这句话感受的重点是幸福,那种恋爱般的幸福。

小津格郎让勒妮变得开朗自信,由内而外地优雅从容!

2.影片开头和结尾,芭洛玛重复提到关于死亡那句话:“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

开头,芭洛玛以为自己的命运是一眼能够望到头的,是绝望的,死亡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对宿命的反抗。

但在结尾,小津格郎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勒妮的死亡,让芭洛玛得到成长和顿悟。她重新理解了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她看到了生命里有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有舍不得抛下的人。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3)

“你再也见不到你爱的人了,你爱的人再也见不到你了。如果这就是死亡,那就是人们说的悲剧……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勒妮,在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你在准备去爱一个人!”

芭洛玛从对生活的厌倦、对人生的极端绝望和反抗,到最后对生命的留恋和顿悟,她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学会了去融入生活,像小津格郎一样发现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的方式。

前后的呼应,完成了芭洛玛的蜕变,也升华了整部影片的主题,在对人类灵魂的孤独性的关切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过程中,传达出了积极的人生意义。

四、结语

一开始绝望厌世的芭洛玛,在最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是什么让她愿意继续活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那些庸常无聊生活,在芭洛玛看来是那么荒谬。但我们每个人都活在琐碎和庸常中,不同的是,有的人活得虚伪而焦虑,有的人却活得自在而充实。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给平淡的生活赋予什么样的意义。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4)

如果仅仅是追求财富和地位,占有更多的资源,不断向外扩张而不关注内在需求,那么就会像芭洛玛的家人一样,只是表面活得光鲜,内里却是疲惫和不堪,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如果是为了爱、为了兴趣、为了使命或者为了信仰,他们不会被外在的评价体系动摇,也无须向外界证明什么,而是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他们坚定而积极,拥有超乎寻常的勇气面对生活的琐碎和困难。因为,他们始终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5)

人生最可悲的是,你明明知道要什么,却发现无路可走,无法可循。所以,明白为什么而活,更要明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活!

芭洛玛一开始选择反叛和逃避,她无疑是聪慧的,但这种聪慧多少有点年轻人的自命不凡,藐视其他人,终究无法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

勒妮一开始选择伪装,妥协于世俗对她的偏见,然后又拥有自己的秘密空间。这样的生活仿佛也不错,但伪装成令人讨厌的样子,毕竟也是很累的。

有人生出一个刺猬的故事(决定自杀的小女孩)(16)

而小津格郎让我看到了最好的生活方式:即使看到了令人讨厌的人和事,但总能体谅和包容这一切,并且去努力发现其中的美好,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影响和帮助他人,也成全自己。

能够看清世界的丑陋是聪明,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好才是智慧。客观地看待世界,乐观地面对人生,我们才能活得圆融、温和而通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