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

这一周,在看白岩松的《行走在爱恨之间》这一本书。

在这样的疫情期间,其实看这样的一本书,非常有意义。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学习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古人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样的出发点,和这本书也是很契合的。

01 关于作者

白岩松,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主持人,从我家里有电视后,从央视一套的《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我只要有时间,每天必看。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1)

在我的印象中,老白有着一副严肃的面孔,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是很遵从新闻的真实性,给观众带去世界真实客观的一面。

《行走在爱恨之间》,这本书也是这样的初心。

02 关于背景

这本书,是2007年《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的文字版本。出版时间在2014年,距离《岩松看日本》节目,已经七年。

古人说:知己知彼。通过了解对方,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2)

而有时,认真地了解对方,也是了解自己并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条路。《岩松看日本》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出发的。。

那对于日本,有什么样的恨,又有什么样的爱呢?

03 关于爱与恨

说到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大家都很懂,我就不再赘述。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3)

如果不能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特别是不敢面对过往犯下的错误,我认为这是无法真正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的。

就像书中所说的:

勇敢面对,才可能克服困难。

许多时候许多问题,我们缺少勇敢面对的勇气。

如果一个国家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尤其这样的痛苦是由于自己造成的时候,那么,和解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在书中,岩松团队采访了多位在日本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以点带面,展现了日本的政治、经济、时尚、美食,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

我对其中2个点,印象很深刻。

1.关于垃圾分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岛国。物尽其用,是日本全民的态度,除了前端的物品的设计成耐用和实用性外,后端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处理,也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在日本的我孙子市,垃圾分类回收,从1981年就已经开始了。刚开始垃圾分为7大类,目前已经细分到了17类,光是瓶子,就分为无色瓶,有色瓶和其他瓶等。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4)

而且,生活垃圾并非可以随时倒呢?不是的。

生活垃圾一周收集两次。对于某些种类的垃圾,有的一周收集一次,有的一个月收集两次。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5)

看到这,是不是有些冒冷汗了?

别人40年前就已经开始做的事情,我们现在还未开始?

我不由的想到我所在的小区,从去年年底,终于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收集点,和分类垃圾箱。作为一个有环保意识的人,我很欣慰,终于看到这样的设置。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6)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发现,这只不过就是一个形式而已。

没有人监督垃圾分类,全靠居民佛性的自觉。很多人根本不看是什么垃圾桶,只管把垃圾往桶里丢。

那些丢纸盒的垃圾桶的尺寸,和普通垃圾桶一样,有些纸盒也丢不进去,只能堆放在外面。

那些废弃的家具,小到凳子桌子,大到沙发床垫,经常看到就堆放下楼下,因为没有地方堆放。

不论从居民丢垃圾的分类,还是垃圾的回收分类,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本质的改变!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7)

我所在城市,是走在前端的城市,可在这方面却这样落后,实在有些惋惜和遗憾!花园城市的评比,是不是可以把垃圾分类,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指标?

提到垃圾处理,我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副恶气冲天,污水满地的画面,因为,我在城市看到的垃圾中转站,就是这样的。

在书中介绍了,位于舞洲岛的一个垃圾处理工厂(请做好,发出赞叹声的准备)。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8)

它的外形五颜六色,像个大型的儿童乐园,十分干净,不是印象中的垃圾堆埋区那种又脏又臭的样子。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9)

许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介绍环保知识的大屏幕、科普观摩走廊,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真的非常懂得“一切从娃娃抓起”。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10)

变废为宝,而且能够发电,颠覆了我对垃圾处理站的认知。

在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100%的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居然还能保持略有盈利,这才是“双赢”。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11)

垃圾分类和回收,需要的从前到后的链条支持,需要居民意识形态的转变,把这项事情当作一种习惯,就像刷牙洗脸那样自然。

这条路很长,很艰难,但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地球的未来。

2.关于银发一族

还有一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关于日本银发一族。所谓银发一族,指的是退休的老人们。

他们是不是也想很多中国的大爷大妈们一样,退休了以后,还要带孙子孙女,或者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么?

从书中,了解到,在日本有专门的老年求职中心,而且是属于公益性质的。

在千叶县的老人求职中心,就为不少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找到重新就业的机会,开启了银色一族的“第二人生”。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12)

感觉被社会需要,是这些前来登记求职意愿的老年人最重要的理由。这点,不光是老年人,这是每一个human being 的需求啊。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13)

但是老人退休后,难免内心失落和孤独,如果有一份工作,如果这份工作恰好是自己的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那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老人们,会有自己非常明确的工作意愿,而求职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会尽可能地按照老人们的要求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例如:

  • 自行车停车场的整理、公园清扫、垃圾分选、园木修剪等一些轻体力劳动

把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同时还能增加点收入,便成为了更愉快的事情。

岩松看日本纪录片感受(岩松看日本你真的了解日本吗)(14)

而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在近年来每年都被提及,要不要延迟退休日期成了多方专家争论的话题。

其实,我们也不妨尝试这样的办法,让愿意工作的老年人继续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上继续发光发热,继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是不是这样,大家对于退休会多了一份平和和幸福的期待呢?

| 退休之后,不是秋天的开始,而是个春天的开始,

|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一个又一个的蜕变,不断地让自己充满活力。

04 拿来主义

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拿来主义》中提出,我们要敢于拿来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为己所用。

落后要挨打,如何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没有真正的强大,

|只喊口号,是解决不了历史的积怨的。

作为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罢,个人成长也是如此!

看清楚现状,承认差距,是成长的基础;

虚心学习,化落后为前进的动力,这是向上的台阶。

在爱与恨之间,要学会把爱与恨放下,牢记目标,客观的去面对所有的困难,寻找解决办法。

我想说,作为14亿中国人之一,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国家强大与否,与自己息息相关。

祖国的强大,需要每一个人的进步与努力,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