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御膳房叫什么(御膳房其实历史悠久)

明宫廷御膳管理,分为内外两套衙门。外廷的管理机构有光禄寺、太常寺。内廷属于宦官衙门的有尚膳局,属于女官衙门的有尚食局。

清朝御膳房叫什么(御膳房其实历史悠久)(1)

自古以来,帝王的饮食,全都由一些精于烹调的人掌管。光禄寺的职掌主要包括祭享、宴劳、酒醴、膳羞之事。光禄寺所属有大官、珍馐、良酿、掌醢四署。大官供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珍馐供宫膳、肴核之事;良酿供酒醴之事;掌醢供饧、油、醯、酱、盐之事。

光禄寺掌管御膳所用牲、果、菜物,均取自上林苑。若上林苑不够或无,则在民间市场上购买。明初洪武年间,光禄寺卿是徐兴祖,明太祖朱元璋给他的任命诰文中,就称其“世业烹芸,其于五味之施,皆无过不及,可谓能矣,善矣”。可见,明代掌管皇家饮食之事的光禄寺官员的选择,有时就是一些精通烹调之人。

太常寺主要掌管祭祀、礼乐之事。凡是与祭祀有关的饮食活动,诸如祭品的准备,都由太常寺负责。

上林苑掌管苑囿、园池、牧畜、树种等事务。下设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良牧掌牛、羊、猪的饲养;蕃育掌鹅、鸭、鸡的饲养;林衡掌管果实、花木;嘉蔬掌管莳艺瓜菜。上林苑之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关,西南至浑河。有养地,有栽地,以供给宫府的膳馐。

光禄、太常二寺属下均有很多厨役,以备御膳、朝廷各种宴会以及祭祀食品的烹调之需。从分工上说,隶属于光禄寺的厨役,其职责是“以给膳馐”,即负责皇宫内的饮食以及各种朝廷宴会;隶属于太常寺的厨役,则职责是“以供祭祀”,即所有祭祀食品的烹调,均由太常寺厨役负责。

清朝御膳房叫什么(御膳房其实历史悠久)(2)

光禄寺大官掌管御厨,原本是一代典章制度所在。但明代皇宫饮采用的是一套双重的管理办法,在光禄寺之外,其中宫内的女官和宦官体制中的一些监、局,同样负有管理或操办宫内饮食的职责。

宫内女官,设有六局。其中尚食局就专门负责进御给皇帝的饮食,掌膳馐品齐之数,凡有饮食进奉给皇帝,必须先由尚食局的尚食品尝。尚食局下辖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四司。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司酝掌酒醴酏饮之事,司药掌医方药物,司饎掌廪饩薪炭之事。另有食医。

明代的宦官衙门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尚膳监掌管御膳及宫内食用并筵宴诸事。在尚膳监下,设提督光禄太监一员,专门负责协调、监督光禄寺所负责的宫内饮食。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酱、面豆诸物。在二十四衙门之外,还有内府供用库,其中的御酒房、御茶房、甜食房,均与御膳或宫内饮食相关。

与明代御膳机构相关的北京地名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名由采魏里、蕃育署两名合称而来。

明永乐年间,为充实京师,从山西、山东移民临风河两岸建村,均以祖籍地名为村名。永乐五年(1407)年,在此设立蕃育署,为皇家养育禽畜基地。署治所设在采育。蕃育署直属上林苑,专为宫廷筹措鸭鹅等禽品,供应太常寺、光禄寺和御膳之用。素有"鹅鸭城"的美誉。据《天府广记》载:采育乃古安次县采魏里也,明初为上林苑,改名蕃育署,而人呼采育,和新旧而名之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