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和华夏的故事(文苑好龙)

“叶公好龙”,比喻一些人口头上说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的爱好,只能说在嘴上,是做不来的,要让他效法龙的作为,他会逃之夭夭。

“叶公好龙”的典故,出自汉代文学家刘向的《新序·杂事五》,意思是有个名叫叶公的人,总是向人吹嘘自己如何喜欢龙。他家的屋梁、柱子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甚至连衣服上的带钩、酒壶、酒杯上也刻着栩栩如生的龙。渐渐的,叶公极为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很感动:没想到人间还有这样喜欢我的人,我一定要下去看看他。真龙专程来到叶公家,把头伸进他家的窗户,又在家中摆动尾巴。叶公一看,顿时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非常失望地走了。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叶公好龙”的典故出在古代,但即使到了当代,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也是感慨万分。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乾卦》中,“龙”的精神用爻辞表述:“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即:龙的成长,遵循天道。初始自觉蓄力(动力、智力、仁德),效法天德,修行积德、增智、强壮体质,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吉缘;之后,潜龙积蓄力量、修德进业,择机而出,胸怀天下,施展德能,自觉而为,报答天地之恩;最后,群龙聚齐,群策群力而为,无高高在上之首领,践行天德。万物生长进化,各自以道而为,并无高低贵贱之别,自生自灭没有穷尽。天人合一,人们修德进业、做事,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广,效法天道,方才可以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以看出,“龙”是天人合一之龙,求实、谦谨、自强不息、无私无畏、胸怀宽广。这样的龙,才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腾图,中华民族正是身为龙的传人,方能永立世界东方。这样的龙,人人喜欢而仰望。所谓“叶公好龙”,只喜欢龙之皮囊,而无力效法“龙”之精神与作为,外在浮夸内心空虚,倘见真龙,便逃之夭夭。

现今社会上,有些人天天高喊“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也喜欢这样的“龙”,但要他效法“龙”的精神做人、做事,就做不来了。他们只是高呼口号,若真要言行一致,如同叶公,逃之夭夭。(郭平安)

(作者系铜川市慈善暨扶贫协会会长)

关于龙和华夏的故事(文苑好龙)(1)

来源:《善天下》杂志2021年第9期

编辑 | 张萌 审核 | 吴秋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