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三国故事中,江东小霸王孙策之死是无数人扼腕叹息的一段剧情。

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1)

图注:影视剧中的孙策之死

在孙策死之前,曹操和袁绍正好处于官渡决战的前夜,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对孙策表达了高度的重视。袁绍多次联络孙策准备南北夹击曹操,而曹操也非常担心凭借一己之力打下江东的小霸王,就用联姻的手段笼络孙策。

此时孙策更是暗中谋划率领一支奇兵,等曹操和袁绍率领主力决战时直接偷袭曹操老巢,解救汉献帝。

要是此计成功,整个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后面应该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

但是正在曹操担心之时,郭嘉对曹操说:孙策刚刚兼并江东,杀了好多当地的豪杰。而且孙策自恃武勇身边护卫不多,依我看来,迟早死于刺客之手

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

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2)

图注:影视剧中的郭嘉和曹操

结果在孙策策划袭击许昌的时候,却真的死于刺客之手。于是许多人都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郭嘉雇凶杀人,从根本上解决了曹操的后顾之忧。

虽然这一说法没有证据,但也符合阴谋论的论调,因此在网上大行其道。

其实在以史为鉴看来,郭嘉并没有直接策划刺杀孙策的证据,更多的是郭嘉明确洞见了孙策的性格弱点,从而判断出孙策迟早被人刺杀这一结果。本期《墨说三国》我们就聊聊孙策之死的原因。

孙策之死,直接原因在于孙策杀死了前吴郡太守许贡,而随后许贡的三个门人刺杀了孙策替许贡报仇。

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3)

许贡当时偷偷给曹操送了一个文件,里面要求曹操故意以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孙策去朝廷任职,如果去了自然被曹操纳入手中;

如果不去,曹操直接可以将孙策打为叛逆,这样一来,孙策刚刚打下的江东肯定会四分五裂。这一计可以说非常毒辣。

但是许贡的这一个文件被孙策半路截到,于是孙策一怒之下绞死了许贡。之后才引出许贡门客隐藏多年,终于为主报仇的故事。

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4)

之所以网上有人说郭嘉派遣刺客杀了孙策,一个理由就是刺客假借许贡的名义。

其实不然。

孙策之死完全是他的性格决定的。

根据历史记载,孙策对于自己人是非常好的,“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但是对于敌人,孙策基本上是能杀就杀,毫不手软。

这样的人可以说开疆拓土、冲锋陷阵是一等一的人选,但是治理地方,就稍微差一点。孙策临死前对自己的毛病也是认知得非常清楚,所以才对孙权说: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5)

孙策在打江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杀了一个许贡,他几乎将江东的豪强势力清扫了一遍,史书上记载的孙策所杀掉的有名有姓的豪强就有严白虎、严舆、高岱、邹他、钱铜等多个豪族头领。

而且孙策在对外作战的时候,和广陵陈登家族的陈瑀也是结仇。可以说哪怕是没有许贡的门客,上面这些豪强家里肯定留有几个死士随时准备报仇。

在三国时期,除掉心腹大患,派遣刺客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曹操、刘备等人都有记载经常受到刺杀。

但是孙策自持勇猛无敌,对于自身的安保防范措施并不严密,所以郭嘉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

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6)

我们再来看看郭嘉的原话: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郭嘉很明确地表示孙策杀了太多的英雄豪杰,这些人中大都是有能力养死士的,孙策自己小心一点还好,但是孙策性格太过于自信,认为在战场上天下没几个人是自己对手,但是对于死士而言,刺杀和战争厮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郭嘉看来,自信是孙策最大的优点,也是孙策最大的弱点。

三国正史孙策性格小心眼(郭嘉派刺客行刺孙策)(7)

在刚刚平定江东,但是又没有完全整合江东的这个时间段,孙策被刺是一件概率非常大的事件,至于行刺他的人是许贡的门客,还是张贡、王贡、李贡的门客,已经都无所谓了。

另外说一点:在孙策临死时,一度有人要求和孙策极为相似的三弟孙翊继承江东,史书记载:“孙翊字叔弼,权弟也,骁悍果烈,有兄策风。”

这个和孙策性格行事都极为相似的三弟,最后也是死于刺客之手。而孙权一直都是很保守,对于自己的安危看得很重,所以在孙家兄弟中笑到了最后,孙家兄弟的故事真的可以验证性格决定命运了。

您怎么看孙策之死呢?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三国志-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