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方向车头往哪儿摆,往哪儿打什么意思? 为26家头部车企打方向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汤炜玮、李源、通讯员童舒婷)“全国共有30多家年产超20万台的乘用车企,已有26家是我们的客户”8月10日,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研发中心总监马伟介绍,国内约八成头部车企用上了其转向系统软件,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打方向车头往哪儿摆,往哪儿打什么意思 为26家头部车企打方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打方向车头往哪儿摆,往哪儿打什么意思? 为26家头部车企打方向

打方向车头往哪儿摆,往哪儿打什么意思 为26家头部车企打方向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汤炜玮、李源、通讯员童舒婷)“全国共有30多家年产超20万台的乘用车企,已有26家是我们的客户。”8月10日,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研发中心总监马伟介绍,国内约八成头部车企用上了其转向系统软件。

据介绍,汽车转向系统软件根据驾驶员施加在方向盘上的力,精准为车辆提供助力,帮助平顺驾驶,与驾驶体验感息息相关。该软件属于汽车“安全件”范畴,准入门槛高,需要强大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生态支撑。目前,博世华域是中国乘用车转向系统业务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如此多的头部车企用上我们的转向系统软件,一是因为武汉的区位优势,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另一方面我们有在行业内一流的技术储备。”马伟介绍,武汉是博世华域在国内的第二大研发中心,其包括智驾试验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博世华域软件开发中心着重于本土完整的转向系统解决方案及软硬件开发,拥有205名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2款转向系统解决方案平台,获得市场好评。

去年11月,博世华域软件开发中心新大楼在武汉市江夏区奠基,今年11月将入驻。新大楼规划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实验室面积3200平方米。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中部最大的专业转向系统研发中心,以往需要发包到德国和印度完成的软件开发项目无需再“出海”,在本地就能高质高效完成。

“我们现有研发团队平均年龄26岁,创新活力足、能力强。”马伟说,团队进一步充实后,将更大提升公司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争取带动湖北汽车行业电子、芯片、传感器等领域的产品研发。

评价一台车辆的好坏,除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传统“三大件”之外,操控是否精准也是重要标准。

为驾驶员提供“指哪打哪”的精细化驾控体验,高水平的车辆转向系统功不可没。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各类车用转向系统。

为确保向车企和消费者提供稳定、安全、高效的产品,2022年1月6日,由该公司打造的智驾试验中心正式投用,为研发、生产保驾护航。

该中心负责人徐鹏说,通过应用5G、数字孪生、智能排程、高精定位等高新技术,武汉测试场多项指标超过德国总部测试场,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众多明星车型前来测试

8月1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博世华域武汉智驾试验中心,实地观看汽车转向系统的测试过程。

位于室外的测试场内,一台国产高端SUV车型时而绕圈、时而蛇形前进,模拟各种工况。

远处的中控室大屏幕上,部分区域用于显示监控系统拍摄的画面,部分区域以三维动画实时投射车辆运动轨迹。

“这是数字孪生功能。”徐鹏介绍,5G叠加高精定位技术,让车辆的实时状态“零延迟”呈现在屏幕上。车辆的一举一动及相关测试数据都被系统精准记录下来,远端的研发人员在授权后可随时在云端调用。

徐鹏说,博世德国总部也有一座测试场,但不具备这么多“尖板眼”技术,“比如直道距离只允许车辆加速至每小时60公里,而在武汉测试场,车辆可以跑到每小时100公里,可用于测试高速状态下转向系统的稳定性。”

智驾试验中心投用不到一年,已吸引诸多整车厂将车辆转向系统测试工作落地武汉。徐鹏说,通过应用智能排程系统,每周超过20个项目在这里有序测试,其中不乏许多“炙手可热”的明星车型。

据介绍,博世华域在国内共有四大基地,分别位于上海、武汉、烟台和南京。

作为博世华域在国内唯一一家测试场,武汉智驾试验中心不仅服务于上汽通用武汉、东风本田等本地车企,还承接其他基地的测试任务。如今年上海疫情期间,武汉智驾试验中心就曾保障上海基地的测试工作按时完成。

此外,武汉智驾试验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平台,还可为其他基地提供数据共享功能,以此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武汉造”线性转向系统有望先于国外面市

智能网联时代,车辆各类功能更新迭代速度迅猛。

对转向系统来说,从传统的机械液压助力,到当下已普及的电液助力和电动助力,均属于基于机械部件的转向系统。

面向未来的转向系统发展方向是什么?答案是线控转向。

所谓线控转向,是指取消方向盘和车轮之间的机械连接部件。通过在转向轮上安装电机,并以线束连接方向盘。驾驶员的控制动作转为电信号,驱动电机实现车辆转向。

智驾试验中心的测试工程师赵熙熙说,应用线控转向系统后,车辆方向盘下不再需要转向柱,转向轮上可用电机替代转向拉杆,车辆行驶在坑洼路面上颠簸感也不会传导至方向盘,“无论是安全性、经济性还是舒适性,相比现有机械式转向系统都有提升”。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研发中心总监马伟介绍,博世德国总部正和某国际知名车企合作,研发使用线控转向系统的整车,预计将于2025年投放市场。

令人欣喜的是,武汉研发中心正在主导的,基于国内自主研发平台的线性转向系统,有望先于德国总部,出现在国内车企的产品上。

博世华域在华深耕转向系统研发28年,在武汉也有近8年的技术积累,强大的研发实力让企业具备了深厚的技术功底。

“新能源车在国内迎来强势发展期,国内车企的车辆更新迭代速度远远高于国外同行,旺盛的市场需求为我们把技术转化为产品营造了优质的环境。”马伟说,线控转向技术投放市场后,不仅将为各大车企提升改进车辆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也有望吸引更多如ECU、电机、传感器等上下游企业聚集到武汉,为传统造车大市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软件定义造车”

博世华域武汉主打转向系统硬件研发和生产,但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马伟说,转向系统研发是车辆研发、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特别是在智能网联时代,车辆的各项功能、各个组件都能与转向系统形成有机联系。而联系的桥梁,就是软件。

“人工智能辅助驾驶,车辆自动修正路线;自动泊车技术,车辆自主停车入位;夜间行车,转弯时灯光智能偏移照亮同侧道路……这些技术的实现都有赖于软件系统和转向系统的高水平协同。”马伟说,传统内燃机车辆的研发成本中,软件开发占比约为40%。新势力造车企业,软件开发成本占比可达60%。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比例或将继续提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软件定义造车。”

马伟说,未来的博世华域武汉,软件开发不仅限于支撑转向系统。向更多领域拓展的底气,一方面来自于深耕行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武汉充沛的人才资源。“我们将在软件开发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与本地高校、软件研发企业强化合作,构建从软件开发、硬件研发生产、产品测试的生态闭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汤炜玮 通讯员 童舒婷)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