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小学正式上课时间(合肥中小学作业要这样布置)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9月14日晚,合肥市教育局下发《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就作业时长、难度、内容等提出要求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具体如下:

合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01

合肥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学科和儿童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小学语文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1.一致性原则。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设计作业,确保目标、教学、训练三者之间的一致性,体现作业训练的实际效果。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兼顾基础知识、语文能力、学习习惯等不同维度的相关要求,防止学习活动单一化和片面化。

2.整体性原则。教师要纵观整个小学阶段教材编排特点,依据各年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单元一体化视角下统一安排作业内容,形成完整的学习系统,促进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的达成。

3.递进性原则。单元视角下,各课时作业内容要前后关联,逐步递进,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持续发展。单元内各课时作业要有梯度、有侧重,统筹安排时间、难度、类型,体现递进性。

4.多样性原则。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能提升作业完成的品质。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创造力,让作业形式变得丰富、生动而有趣。

教师在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作业的可操作性,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家庭实际情况,选择适切的作业形式,保证作业训练顺利而有效地实施。

三、基本要求

1.依标扣本,整合优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任务、质量标准。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是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学习、研读《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明确各学段教材中单元学习目的和任务,并以此为标准设计整个单元的作业体系,确保作业设计不超纲、不走样。

2.关注质量,培养品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既要体现基础知识的整体落实,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层次性,尽量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杜绝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

3.注重作业评改,促进自我发展。作业检查与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取教学反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作业评改要及时、客观,合理引导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相互学习、自我纠错意识。采取多种作业评价方式,将纠错评价与欣赏评价、专项评价与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融合,改变作业评价单一枯燥模式。

要将作业评改相关因素纳入作业设计整体活动中,实现作业设计、实施、评价三位一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内容与形式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具有“聚焦单元整体,坚持目标导向,关注学生发展”的特点,要根据作业内容不断优化设计,提升作业品质,正确发挥语文作业导学、助学和评学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段目标,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模块,对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出如下建议:

识字写字

第一学段(1-2年级)

1.正确认读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作业形式以口头作业为主。

2.写字是本学段的主要书面作业,在课内完成。通过抄写、扩词、听写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积累词汇。

3.掌握汉字书写规则,正确规范书写汉字。认识基本笔画和偏旁,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1.学生开始独立识字,除了教科书中的生字学习外,要鼓励学生借助阅读和生活经历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

2.写字作业仍是本学段的重要作业,教师应统筹好抄写生字、抄写词语、听写等作业种类,减少重复性作业,杜绝超量机械作业。提倡在语境中检查巩固字词,将识记、积累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3.能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书写,力求美观。

第三学段(5-6年级)

1.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效果。除了教科书外,可以安排少量课外常用字词的练习,引导多渠道识字。

2.抄写课文中规定的生字新词,有速度和美观方面的要求。积累优美词句和有新鲜感的词语等。

阅读

第一学段(1-2年级)

1.学习正确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大声读课文,并将朗读的快乐分享给同伴和家长。

2.有计划、分阶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背诵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间作保障。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要为此做好选文、指导、检查等环节工作,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质量。

第二学段(3-4年级)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作业仍以当堂训练为主。

2.以语文教科书为依据,选择优质教辅资料,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考虑到学习的差异性,建议设计多种选项,分层布置,控制作业的难度。

3.有计划、分阶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教师在课堂上要对背诵篇目作适当讲解,学生当堂完成背诵。

4.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营造书香家庭,学生每日在家阅读不少于30分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

1.自主完成新课预习,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主动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2.按照教科书的相关要求,巩固生字新词,积累词汇和经典语句,背诵课文片段等。

3.诵读《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4.提倡开设整本书阅读课,扩展阅读面。坚持每天阅读不少于30分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习作

第一学段(1-2年级)

1.鼓励学生写一句完整的话。建议将写话与说话、朗读、仿写结合起来,降低作业难度。

2.从二年级起,开始写话练习。写话作业当堂完成,教师及时指导评改。

3.正确对待写话作业中书写和标点错误的现象,避免学生对写话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第二学段(3-4年级)

1.充分预估习作教学的难度。习作作业设计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层次,兼顾习作的基础性要求和专项训练要求,体现一课一得。教师要用好习作例文和下水文,降低习作难度。

2.有计划地将随堂练笔和专项习作结合起来。专项习作要加强习作指导,学生当堂写作。

3.酌情布置摘录、周记等作业。不以字数篇幅和华丽辞藻等要求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学段(5-6年级)

1.根据课文要求当堂进行仿写、续写、写感悟等小练笔。

2.完成教科书中规定的习作篇目,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整洁。

3.可以对习作篇幅提出适当要求,鼓励写生动、写具体。不赞成布置作文选式的习作题。

4.提倡当堂完成习作。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

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1-2年级)

1.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会的词语进行交流。

2.借助图文和想象,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1.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学会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在模拟生活情境中学会表达和应对。

2.交际话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3.口语交际作业当堂完成,教师要加以指导帮扶。杜绝将口语交际作业书面化。

第三学段(5-6年级)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进行交流,重点指导演讲、朗诵、辩论等难度较大的口语交际练习。

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1.重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交流讨论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将综合性学习和日常学习结合起来。

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在综合性学习中同伴协作,经历学习活动全过程。

3.根据学情分层设计综合性学习主题,确保人人能参与,人人有收获。

第三学段(5-6年级)

1.结合课内外学习,合作完成写诗、合作编写小诗集、写活动总结等综合性学习任务。

2.按照课文要求,自主完成方案设计、搜集资料、成果展示等内容,学会对活动的整体评价和单项评价,学会自我反思。

3.可在假期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五、检查与评价

(一)总体要求

一二年级语文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要设置批改记录,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并及时反馈。

三四年级语文作业以班级三分之二同学完成时间为标准,每天作业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每天作业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校内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及时反馈作业结果。

(二)具体要求

1.所有布置的书面作业,教师必须用红笔全批全改。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可根据作业性质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评价,如展示、交流等。

2.批改作业要及时规范,除习作和综合性学习外,尽量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批阅并反馈。避免错批、漏批现象发生。

3. 统一按教材规定修改符号进行批改,正确的打“√”,错误的画“○”标出,也可在旁边进行示范书写。不合格的作业,辅导后要让学生及时订正,学生改错后及时复批。每次作业前应改正上一次作业中的错误。

4.习作批阅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一周内批完并及时反馈。评语要根据学段特点和所在单元的习作要求,进行有的放矢地评价,评语中不得使用歧视性、侮辱性言辞。

5.学困生作业要坚持面批面改,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及时改正。

02

合肥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数学学科和儿童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小学数学作业管理,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发挥数学学科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独特作用,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升我市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的主体责任,统筹规划学生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教师是作业设计和实施的主要责任人,要探索设计不同学习环节不同功能型作业,提高运用作业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要按时完成作业,养成主动独立认真做作业、及时订正作业错误的良好习惯。

(二)科学性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要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坚持能力立意,精选作业内容,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合理确定作业数量,统筹考虑作业时长,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

(三)教育性原则。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要通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发展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从单元视角设计主题性、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发挥作业的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作业过程与作业习惯。

(五)技术性原则。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和学情诊断,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建立学生作业档案,建立学校和年级组作业管理机制。

三、基本要求

(一)遵循课标,紧扣教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学科总目标,并作出了具体的阐述,这是数学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的理念。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重要依据,为教师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提供科学的模板,必须紧扣。教师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理解教材作业设计意图,梳理作业体系,合理选编作业,灵活改编作业,科学创编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随意布置作业,构建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数学素养、循序渐进、能力立意的作业体系。

(二)单元视角,整体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树立整体意识,立足数学知识体系,从单元视角整体规划,针对内容目标、重难点及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时,要关注知识体系、单元目标、课时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及递进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性,设计有整体性、典型性、层次性的作业。

(三)夯实基础,发展能力。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夯实基础和发展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学习规律、重在迁移运用、突出重难点、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层次性作业。分层布置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鼓励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潜力,中等水平的学生发展能力,学习能力暂时不足的学生巩固基础。

(四)分量适中,难易适度。要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的监管,布置作业分量适中,课堂作业能够在课内完成,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避免布置同质化作业,杜绝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

(五)认真批改,反馈及时。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等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规范,并根据批改结果全面分析学情,从中发现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要针对困惑和问题,展开反馈与讲评,做到精准、详实;要积累典型案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统筹管理,监测研究。要制定作业管理规范标准,建立学科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加强作业的日常检查、效能监测,定期开展检查检测情况反馈。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和辅导的能力。建立优质校本化作业资源库,推动优质校本化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四、内容与形式

1.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围绕设计目标,可通过选编、改编、创编等路径,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小学数学学科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类型作业。

1.设计目标

作业设计的目标一般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拟定,要和课程目标相一致,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进一步巩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经历探索真实情境和数学问题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的过程,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4)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设计路径

各校要开展以作业研究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可采用选编、改编、创编三个路径实施作业设计,不断完善校本作业资源建设。

(1)选编作业。选编的作业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及配套的教学资料等,可从中选取适合真实学情的作业题进行设计编撰。选编作业要注重对基本知识技能的覆盖与落实,切忌盲目堆砌、机械重复,要突出基础性和适用性,可从作业数量上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要求,以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2)改编作业。改编的作业内容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料上的作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可以是改编问题情境、增减条件、开放问题、转换题型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重难点的突破。改编作业要突出灵活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可从作业难度上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要求,以提升作业的精准性。

(3)创编作业。创编的作业内容强调从单元视角整体进行主题式作业创编。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和探究问题的设计,注重作业方式的多元建构、选择与运用,注重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引导,鼓励跨学科主题式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注重信息技术在数学作业中的应用与融合。创编作业要突出情境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可从作业类型上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要求,以提升作业的发展性。

3.设计类型

教师要勇于开拓尝试不同的作业类型,让数学作业的形式不局限于书面习题,还可以安排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体现作业类型的丰富性。

(1)书面习题。书面习题是指通过纸笔表达方式呈现解题结果或解题过程的数学题,它是最主要的数学作业类型。书面习题一般首选教材中的练习和配套练习册中的习题,选用时要先整体研究,深入解读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和对应目标;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和课时作业目标,适当删减或补充习题。书面习题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尊重和关注个体差异。

(2)口头交流。口头交流作业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后,通过口头语言表达的一种作业形式,主要适合低年级学生。口头交流作业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分析、解释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能有效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设计口头交流作业,要在说什么和怎么说上有明确具体要求,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简洁、严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动手操作。动手操作作业是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分、画、折、称、量、拼、做等活动来完成的作业。动手操作作业可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表象操作以及符号操作三个方面出发,借助动手操作启动数学思考,发展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设计动手操作作业时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选取适切的材料,清晰操作要求,便于学生操作与呈现。

(4)数学阅读。小学阶段的数学阅读作业,一般分为阅读课本和阅读课外读物两种类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可以对教材内容有更完整、连贯地把握,对其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等关键点有更深的理解;阅读课外读物,可以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拓展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并做相应的阅读方法指导及阅读成果分享。

(5)实践体验。实践体验作业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探索规律型、调查发现型、实践应用型等。要让学生经历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与伙伴合作,如何有效呈现、分享实践成果等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实践体验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层次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2.

作业布置

1.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学校要建立各学科作业量的协调、统筹机制。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每天所有学科书面作业总量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数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确保三至六年级数学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2.明确作业具体要求。学校要研究制定统一、明确的数学作业完成要求。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作图工具的使用、自觉检验检查;口头交流作业的基本表达规范;动手操作时学具的选择和操作要领;数学阅读时要圈点勾画和批注;数学实践体验作业要明确问题、学生参与的方式和成果的展示评价等,以提升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3.鼓励作业因人而设。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原则上要随堂布置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科学搭配书面作业和其他类型的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数学书面习题作业。对于有难度的其他类型数学作业,提倡教师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指导学生完成。

4.合理安排布置方式。学校应组织教师充分研究校情和学情,指导教师合理安排布置方式。注重培养小学生独立记录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

3.

作业批改

1.作业布置全批全改。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得要求学生家长批改作业。鼓励教师进行面批。学生订正后的作业,教师要进行二次批改。

2.作业批改及时规范。教师应按时回收、批改作业,强化作业批改的时效性。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有科学的批改标准,有规范的批改符号、批改等级和批改日期。鼓励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杜绝使用侮辱、嘲讽等言词、符号批改作业。提倡教师探索充满童趣、活泼多彩的个性化批改方式。

3.注重收集亮点典型。教师批改时除了要对学生作业是否正确规范进行评判,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重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及时予以肯定。注重收集作业中的典型错题,便于后续开展针对性的讲评辅导。

4.

讲评辅导

1.精准分析学情。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实际完成情况,在课时作业或单元作业批改后,对作业批改、评价的结果开展精准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着重关注学生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讲评辅导做足准备。

2.关注全面发展。针对作业中共性或个性问题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指导学生订正、复习、巩固、拓展,特别要加强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还应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正确引导家长。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合理督促孩子回家主动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过程性表现,不给孩子增加过重学习负担,助力家长形成科学育儿观与成才观。

4.创编校本作业。作业讲评辅导的过程中,鼓励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分析、诊断、积累数据的优势,制作学生电子错题集或指导学生自制纸质错题本,建立学校和年级组优质作业资源库。鼓励学校创编个性化的校本作业体系,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检查与评价

(一)督导检查。县(市、区)要在充分研究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主题开展督导、检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指导学校完善小学数学作业的管理细则,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对所辖学校小学数学作业的管理情况进行视导、调研,督促学校认真落实本意见。

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和辅导等过程管理。各校要按照本意见对照、自查,不符合本意见规定的及时整改,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省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学校要分低中高学段对小学生数学作业作出规划,按要求制订小学数学作业标准并执行。要统筹协调各学科作业量,合理确定数学作业在作业总量中的比例,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二)评价导向。县(市、区)要将小学数学作业管理纳入区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督导部门要将小学数学作业管理作为规范各小学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和辅导等纳入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内容,纳入数学教师教学实绩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数学作业“来源、内容、类型、难度、要求、时间”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创新评价方式,切实提升管理效能。县(市、区)要加强学习类APP的监督管理。

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对数学作业和数学学习有科学的认识,警惕和纠正“题海战术”“重结果轻过程”等不良教学现象和偏见,严禁重复性、机械性、惩罚性、随意性作业,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和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树立“数学育人”观念。

03

合肥市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英语学科和学生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小学英语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小学英语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凸显作业的育人价值,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层次性、活动性等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坚定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和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生活体验。

2.科学性原则。作业设计和实施执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坚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全面、系统落实课程目标,体现规范性、专业性,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

3.层次性原则。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4.活动性原则。以语言活动为中心,设计主题作业、实践作业和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运用,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三、基本要求

小学英语作业应以初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关注设计、布置、指导、反馈的全过程。

1.强调整体设计。作业设计是系统工程,不仅要关注每一课时的知识能力目标,更要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统筹考虑,做到“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整体设计,使作业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2.注重作业与教学协同。作业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与课堂教学协同发挥作用,共同达成课程目标。教师要在扎实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业在场地、时间、形式等方面的优势,弥补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培养的不足。

3.关注学生差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获得最佳的作业效果。

4.强调真实情境。作业设计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业要营造真实任务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在真实、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5.倡导创新作业。在优化听读、书写等传统类型作业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实现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成为作业的主要形式。

6.注重过程指导。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预估完成难度和时间,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方法指导以及作业完成的标准,让学生能够高效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7.加强诊断反馈。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全批全改,落实作业批改的诊断反馈功能。作业批改做到及时、规范,恰当使用评语等其他辅助性手段。通过作业精准诊断、精准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讲评和反馈,关注学业暂时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积极探索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作业的分析、诊断和反馈。

四、内容与形式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从培养学生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个维度出发,以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为核心,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与合作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等,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课外作业。

1.

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作业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学生发展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依托,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语言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和语感,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因此,语言能力是教师设计小学英语作业的首要指向。

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听读作业的设计要注意让学生认真听清录音,尽量模仿语音、语调、重读、停顿等,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书写作业的设计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规范和格式,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增加趣味性,杜绝机械性和无意义抄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发展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1.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等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练习、整合和内化,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类作业侧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有别于单一、枯燥的机械记忆形式,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识、体验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发现学习英语的意义,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

作业示例(一):

合肥中小学正式上课时间(合肥中小学作业要这样布置)(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单元与食物紧密相关,贴近现实生活,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eat? 同时围绕这一句型进行拓展性对话练习,使学生掌握并能认知生活中的食物与饮品的英语表达。由于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与口味的不同,答案也不尽相同,比较适合进行信息收集,因此教师在课后作业布置上可设计“你最喜欢的食物与饮品是什么?”的小调查,让学生对家人及朋友进行采访并记录,然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在班内做演讲展示。

2.交流、展示

这类作业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建立在一个整体的语言学习活动中,不再局限于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更注重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营造合适的情境,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尝试去表达与交流。

交流展示类作业可以有个人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话剧两种方式。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

作业示例(二):

合肥中小学正式上课时间(合肥中小学作业要这样布置)(2)

个人角色扮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这种类型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听读、模仿,同时在角色扮演地过程中逐渐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这一过程,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发现同伴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业示例(三):

合肥中小学正式上课时间(合肥中小学作业要这样布置)(3)

通过“职业”这一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话剧,去分享自己的梦想。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话剧时,不仅有利于语言的理解、表达与交流,还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主题中,有的想成为运动员,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有的想成为医生,服务人民;有的想开辟新的领域,创造新的职业……他们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表演了一场精彩的话剧。这一类型的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工意识,还能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英语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2.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作业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应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反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体现了从知识输入到知识生成的严谨思维过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扭转传统思维中知识单向性的取向。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的时候,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业示例(四):

学生在改编故事的时候可以大胆地想象,充分彰显个性,同时制作绘本的作业形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作过程更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任务中来。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和学会运用一般现在时,同时能从寓言故事中明白信守承诺、互相帮助等生活中的道理。在改编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大胆质疑,肯定他们有道理的想法,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创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维的创新性、逻辑性和批判性等良好品质。

作业示例(五):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季节”这一主题,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根据主题整理单元各种信息,不仅梳理本单元学习的“weather”“activity”等内容,还引导学生回忆并整理出“colour”“scenery”“holiday”等与季节相关的其他信息。学生只要回溯生活,就可较为顺畅地进行整理。这一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方向、打开多向思维角度,发展了学生多元思维。在整理词汇的基础上,再整理本单元和之前学习过的主要句型,并结合句型尝试进行主题写作。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写作时,鼓励图文并茂,可以更为完整地呈现语言情境,使得思维形式匹配和服务语言内容。这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没有局限在记忆和理解的思维层次中,还有分析、聚合、发散甚至是评判、创新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初步塑造学生文化意识的作业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指对国内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以及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初步塑造注重让学生在接触不同文化和感悟中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培养祖国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育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业示例(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要求学生理解中外文化,认同优秀的文化。学生在学习完本课关于中秋节的相关内容后,感受和认识了藏头诗“Family”,加深了对节日文化的感悟,但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中西方节日背后隐含的不同文化缺乏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搜索、观看关于中秋节等中外节日文化的视频或影视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形成初步的跨文化意识。感受体验类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或实际生活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认识,逐渐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

作业示例(七):

合肥中小学正式上课时间(合肥中小学作业要这样布置)(4)

人教版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话题为“情绪、情感”,这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个单元,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不同情绪表达及疏导方法,并能提出相关建议。本单元在情感上渗透较为强烈,引导学生不能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及时为需要帮助的朋友出谋划策,管理情绪问题。因此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布置海报设计的作业,即教师出示相关情绪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根据这一主题提出建议,以绘画海报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挑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这样既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4.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作业

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必要保障。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不仅包含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试英语学习策略,还包含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依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自主探究型作业和分层设计型作业,符合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以求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作业示例(八):

合肥中小学正式上课时间(合肥中小学作业要这样布置)(5)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必备能力,这种学习能力是逐渐培养的,而非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多渠道的利用学习资源、学会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学会合理的利用时间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自主探究型作业能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改变以往学生被动的完成家庭作业的方式,给学生创造自主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同时,学生将搜集到的公共标识利用计算机制成海报或做成演示文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学习迁移能力。

作业示例(九):

合肥中小学正式上课时间(合肥中小学作业要这样布置)(6)

分层设计作业考虑到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要,给学生自我选择和提升的空间。学生在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也是一种学习策略。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能满足自己对知识的需求,符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作业1,根据关键词Retelling the story,属于基础性的作业,侧重于引导学生掌握和巩固课文的基本知识;作业二,改写活动的细节内容,属于提高性的作业,目的在于让已经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知识的同学,学会进行知识的迁移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作业三,仿写一篇My weekend的小作文,属于拓展性的作业,侧重于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作业,改变了“一刀切”布置作业的方式。这样的分层作业让学生可以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检查与评价

作业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向,应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阶段及年龄特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和促学功能,要对英语教学形成积极正面的反拨作用,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策略,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倡导分层评价。进行作业评价时,评价标准可因层而异、因人而异,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除了不同作业评价标准不同外,同一题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根据完成作业的过程和效果可以采用不用的等级标准。

2.重视多元评价。学生作业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除教师和学生自己外,评价主体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以外的其他有关人员。要充分发挥各个评价主体的作用,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的目的。

3.丰富评价方式。开展表现性评价,既关注作业结果,更关注作业完成过程,以质性评价为主,兼用量化评价。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活动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结对或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或开展多次评价。

4.应用评价结果。引导学生通过评价结果诊断自身学习,合理设定学习目标,反思学习不足,调控自身学习策略。引导教师既要关注班级评价结果,也要关注学生个体评价结果,多维多层多项分析,审视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校评估课程标准执行情况,优化教学管理,发展和完善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监督和反馈制度。

合肥市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学科和学生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初中语文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初中语文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语文作业的育人作用,坚持加强语文作业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

2.科学性原则。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完成作业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作业内容和教学时长,完善作业多元评价机制。

3.系统性原则。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学会学习与学会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的系统整合,重视作业的整体效果,减少模式化作业和机械性作业,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

4.主体性原则。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诊断、巩固、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式学习。

5.层级性原则。坚持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业设计要灵活多元,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决定的权利。与此同时,作业评价要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尊重和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三、基本要求

1.遵循《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落实统编新教材的学习任务要求。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不得降低课程标准要求,不得随意拔高学段和学科的作业要求。

2.作业分量适当,难易适度。在国家总体严格控制作业分量与作业时间、每天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下,语文学科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20分钟。作业设计要有梯度,有层级,难易适中,照顾到全体学生。

3.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了基础性作业外,加强对于创造性、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的设计研究,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4.形式上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适当拓展演、唱、画等形式作业,设计动手实践作业,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探索弹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趣味性作业。

5.加强作业批改反馈,提高作业有效性。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

6.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控制难易度,作业总量和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7.加强语文课外学习指导。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后,进行必要的语文学习,自由开展阅读、写作、朗读、交际等语文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内容与形式

按照“双减”要求和《课程标准》精神,语文书面作业部分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小练笔及大作文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习题,在讲课时给予解答后,作业布置科学,不得重复。在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思考和研究。

1.朗诵及倾听。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求学生多朗读、多听读,与名家朗诵和新闻播报等结合,训练学生良好的语感。在读、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把握中心意思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关怀天下大事的意识。

2.进行口语训练。每天坚持与家庭成员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学校里的见闻或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培养说话的勇气,掌握表达的方式,学习说话的技巧,提升沟通的能力,同时融洽亲情,促进思考,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诗文背诵和默写。反复朗读课文,对经典古诗文熟读成诵,感受语言的魅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布置课文预习作业要求朗读三遍,朗读第一遍,圈点勾画查字典;朗读第二遍,整体感知悟主题;朗读第三遍,读出感情品语言。优美的诗文还可以借助网络APP等小程序进行自主配乐朗诵,如名篇《春》《散步》《济南的冬天》《岳阳楼记》等。

4.名著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从课本中引出重点作家的作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比如七年级课文中,由寓言可引申到《伊索寓言》,由法布尔可引申到《昆虫记》,由冰心可引申到《繁星》《春水》,由鲁迅可引申到《朝花夕拾》,由郭沫若可引申到《女神》、《星空》,等等。利用假期给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5.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加强语文的积累与运用。布置作业时,可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

6.语文实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给出研究的主题,让学生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分析问题,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注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7.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设计作业。既注意学生个体的分层,也注意班级的差异,更注意学段的特点。七年级注重字词的夯实,八年级注重阅读的提升,九年级注重作文的升格。让学生各取所需,人人提高。提倡根据班级情况,自己编写题目;对于教辅上的题目,有针对性,有选择性。

8.趣味加注。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多设置情境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提高解答问题的兴趣,激发思考问题的潜能,获得解答问题的愉悦感荷满足感。

9.主体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学生可以根据中考试卷的特点,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习题进行指导。可以师生共同商量布置作业;可以由课代表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互相布置作业,也可以是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

10.效率优先。每次布置的作业都要有时间限制,书面作业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教师要试做所布置的作业,大概把握完成的时间。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时间要求,标注实际完成的时间,帮助老师合理地布置作业。作业要分项布置,基础知识训练与阅读训练要分开布置;原则上一天晚上只能完成一个阅读训练。

五、检查与评价

1.评价功能。作业设计和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与文本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的发展点、障碍点、兴趣点,精选“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充分发掘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书面作业须全批全改,注意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解决。

2.诊断功能。评价学生作业要客观公正,多层次多角度,要抓住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给予学生指导,提高作业反馈的质量。教师借助学生的作业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3.科研功能。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结合起来,树立语文作业的大语文观意识。延伸语文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或写作的兴趣,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努力构建开放的、动态的语文作业体系。

合肥市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生认知规律,着眼于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切实减轻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负担,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益和质量,努力构建低负高效、愉悦交融的初中数学教和学的生态,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健康而又充实地成长。进一步规范我市初中数学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科学性。作业应紧扣最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问题情境应自然、生动,富有启发性,符合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没有政治性和知识性错误。题目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应着眼于通性通法。题目呈现的次序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利于展示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2.适切性。作业内容应精准对应最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要求,题目表述简洁明了,符合初中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语言习惯,易于学生读懂题意、理解要求和探究解答,切合本校各层次学生不同需要。切忌作业涉及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超越学生所学知识范畴和思维能力。

3.实效性。作业设计应着眼于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重要知识点和思想方法考查,切忌简单重复、堆砌拼凑、机械嫁接,避免题目的过易、过难和呈现形式的直白、单一,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于新知巩固、章节复习、综合应用等教学环节的作业设计,要区分不同题目的类型和能力要求,切忌一步到位,无限拔高。

4.选择性。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题量不同、难易有别、针对性各异的作业题,量体裁衣,因生派发作业任务,让不同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与目标,选做一定量的作业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已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不同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5.趣味性。为了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的作业题。既可以设计考查数学运算、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素养的问题,也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考查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素养的问题。丰富作业题的语言和情境,追求问题的多样和变化,将实际生活、数学史、趣味数学故事等有机融入作业题,设计出切合初中生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的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层次。

三、基本要求

1.

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

应满足如下要求:

1.题量

课本中练习题是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应完成的作业,学生应该根据自己课前预习、教师课堂教学点拨指导、同学间交流讨论及时完成。课本中习题,除少量容易题、能够在课堂内完成外,大多属于课后作业任务。

原则上,初中生数学作业应在学校自习课时间完成。题量5-8题,其中解答题不超过3题。主要目标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追求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思维能力拓展提升。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当天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为目标,布置1-2道能力题或趣味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题应精选、精当、精要。切实避免教师随意派发教辅用书、报纸杂志附赠的练习题作为学生书面作业。

2.时长

初中生课(学校自习课)后完成的书面作业(含课外实践性作业),总时长不超过60分钟。在总时长内,建议学生对上一节课已学内容作简要回顾、整理,和对下一节课待学内容作预习、探究,时长30分钟左右。

3.检测

课本中章节小结与复习题,用作章节知识梳理和思想方法归纳总结之用。根据教师用书建议课时,设计章节复习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整体结构。

章节复习后,建议设计两个课时(90分钟)的章节检测试卷,让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完成,题量控制在选择题8题、填写题4题、解答题5-6题。题目呈现由易到难。重点考查本章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别有1-2题涉及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题,或思维能力题。

杜绝以考代教、以练代学现象。切实上好新知学习课与章节复习课。杜绝以教辅引导教学、检验教学效果唯考试成绩的简单和片面的做法。

2.

初中数学作业的实施,应满足如下要求:

1.作业批改

课本中所有习题、复习题,都要求学生作为书面作业完成。书面作业一般要求当天下午放学离校时上交。教师全批全改,指出学生错误原因,提倡给出激励性中肯评语。对学生作业错误,应要求规范订正并交老师复批。提倡面批面改,给予个性化指导。对学困生允许思维延迟,给予个别指导、激励和督促。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错误,教师应该利用第二天课堂内前2-5分钟作集体评讲,并反思、改进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杜绝让学生等非直接教学人员批改学生作业,让作业批改成为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效果、提升自己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与有力抓手。

2.检测卷评讲

章节检测卷批改要求在检测后1-2天内完成,并及时做好集中评讲和个别面批指导。试卷评讲应根据知识点和思想方法进行串讲,举一反三,并适度延伸拓展,避免流水席式、平均用力讲解。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独到解法,或典型错误。对学生检测中出现的涉及重点知识和方法的错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并上交老师复批,真正将检测成效落到实处。杜绝教师直接出示或张贴答案、不予评讲的检测。

3.辅导与答疑

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学习疑问,请教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尽可能给予学生当面点拨与指导。提倡学生互帮互学,相互学习启发,相互交流讨论。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个别研讨、交流和指导,让交流互动成为学习常态。

四、内容与形式

作业内容

初中数学作业内容有如下几种类型:

1.课本知识类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考查所教内容的知识、方法和思想,作业主要通过纸笔作答或直接给出答案来完成。作业题应聚焦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来设计。题型可以根据考查知识点和方法技能的需要来设计,如: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简答题、解答题等。章节复习课作业,除设计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问题外,还可以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梳理全章知识和方法的纵横联系。

2.学习资源类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由学生通过网络网站等在线媒体,图书馆、档案馆等线下平台查找完成。可以在线解答提交,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整理分析、归类解答完成。

通过网络查找资源和解答的作业,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严格控制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辅助学习的时间,切实保护自身视力,提高作业效率。

3.实践拓展类作业

这类作业主要是课本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综合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方案、实际测量、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建立模型、计算解答。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实地操作、制作模具,予以验证、解答。多考查学生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完成好实践拓展类作业,需要提前做好计划与安排,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和工具,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努力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益。

作业形式

初中数学作业形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1.口头表述类作业

口头表述类作业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完成的一类作业。它可以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学生需要经过缜密思考后回答;也可以是课堂内前2-5分钟,学生对上一节所学知识与方法的回顾复述,或解题思想方法的归纳提炼;还可以是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口述的数学趣题、趣味故事等。

2.书面解答类作业

书面解答类作业通常指传统意义上的课后巩固作业,也包括学生课前预习作业。预习书面作业通常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方法先后顺序编写而成,课前派发给学生,学生以此为线索预习课本,尝试给出解答,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课后巩固作业是指教师为学生巩固新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而设计的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业题,需要学生按时作答、上交,教师及时批改、反馈。

3.项目学习类作业

项目学习类作业通常指涉及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结论具有开放性、探索性,需要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的一类作业。项目学习主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的学习适时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现实生活或数学学习过程提出。基本要求是,学生力所能及。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项目学习类作业通常以过程报告、成果总结,或研究心得等形式呈现。必要时,教师要参与研究过程,并给学生以指导。

五、检查与评价

1.要充分认识学生作业设计、批改和指导的意义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设计优质、适量的作业,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掌握教学重难点,把握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时批改学生作业,并及时反馈、指导,体现出教师应有的工作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心,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提高效益。

2.要严格督查教师设计、批改和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检查和评价作业质量,能够有效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有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学习能力。检查和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可以有效检视(教师)教——(学生)学——(学校)评是否一致,检视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达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的程度。学校应定期(每学期至少期中、期末各一次)检查和评价教师设计、布置、批改、反馈、指导学生作业情况,奖优罚劣,将检查和评价情况纳入教师教学绩效综合评价中。

合肥市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英语学科和学生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初中英语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初中英语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初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实施目标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初中英语学科作业的育人功能,选择有育人价值的语篇素材作为语言输入的材料,精心设计语言输出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积极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初步形成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与课堂教学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为确保作业设计和实施的适切性, 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起点、学习时限和学习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业设计和实施要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实践性、成长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等特点,在设计面向全体学生作业的基础上, 设计有难度区分的分层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作业需求,帮助初中学生在完成英语学科作业过程中,逐渐形成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运用各种语言技能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汲取文化精华,尝试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深刻理解作业功用,树立正确的作业观,遵循科学的设计理念,不断提升作业设计和实施水平,提高作业有效性。

(三)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推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作业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教师要通过作业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监控和调整完成作业的目标、方式和进程,高效完成作业;还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提供及时的反馈与帮助,并持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双减》文件要求,初中生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英语学科的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得超过30分钟。初中英语作业要限定单元作业总量,用“量”的优化轻负增效;避免简单重复、无趣无用、难度较大等与学生学习目标、内容、能力不匹配,违反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作业,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真正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用“质”的提升轻负增效。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规律,在精心设计传统基础性作业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综合性的语言应用任务,发展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强化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一)导向性原则

强化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注重作业设计的素养立意,在完成基于真实情境的真实任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科学性原则

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紧扣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以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为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价。科学选取纸笔和非纸笔两种形式的作业评价方法,突出作业的基础性、代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三)规范性原则

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作业设计。在满足英语学科初中书面作业每天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30分钟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听、说、读、看、写等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以单元为单位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同时,作业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初中生的学段特点和年龄特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差异,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塑造良好品格,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多样性原则

初中英语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 也可以是视听或口头形式, 还可以是实践类形式,如通过角色扮演、口头采访等形式, 不同形式的作业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态度。

(五)层次性原则

根据作业考查的认知层次, 课后作业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层次。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强调在关注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 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

四、基本要求

(一)体现单元意识

单元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单位,亦是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教师应充分了解各单元主题或模块主题、课程内容,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把单元作为整体考虑,并根据课堂学生学习反馈,在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有层次地进行作业设计,避免碎片化的呈现及反复操练性的作业在不同课时的简单机械重复,应增强不同课时作业内容之间的衔接性、递进性,帮助学生将零散的认知整合为结构化的体系,促进思维发展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实现深度学习。

(二)促进学业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学业质量以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学段要求为基础, 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了7-9年级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立足学生现有知识水平,通过基于单元整体目标的一系列预习、巩固、应用等纸笔、非纸笔语言活动,有效运用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和学习写略,促进学生学业质量提升。例如,书面表达的要求有“能正确使用基本的句式结构,书写较为规范。”到“能描写个人经历、事件和事物特征, 语言基本准确, 表意清楚。”再到“能根据所给提示(如图表、文字等)创编故事, 语言基本准确”。可以看出,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要求的水平是有进阶的,教师应以此为纲,设计作业时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

(三)用好反馈信息

作业是一种评价手段,具有较好的诊断功能,可以提供教师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学生反思和调整各自的教与学行为。因此,作业设计除考虑要求学生做什么,怎样做等,还应关注如何充分利用作业反馈信息,优化教与学。教师要重视作业结果分析,研究学生错误原因,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普遍性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及时进行补偿性教学;根据错误类型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和必要的改进策略、学习资源。学生除传统的订正错误、建立错题本外,还要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作业数据反馈信息,在教师指导和同伴帮助下,扫清知识及能力障碍。

五、内容与形式

不同层次、形式、内容及类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和语用等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提升学生用英语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

设计基础性作业,

纸笔训练同步,夯实基础知识

围绕单元、课时目标,聚焦教材内容,提炼核心词汇、语法、 语篇等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按照《课程标准》具体要求,采取填空、 造句、改错、改写、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的纸笔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使用词汇,理解、运用语法,关注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了解中外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作业的设计上注意语言使用层次,强化基于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关键词块、主要语法理解与运用,注意使用英语进行理解与表达的有机结合。

2.

设计功能性作业,

确保语言输入时间,提升语言能力

围绕单元、课时目标,聚焦教材内容,结合课堂实践活动和《课程标准》关于语言技能的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泛听, 泛读,改写,仿写,写电子邮件、写日记、概要或应用文,模仿, 朗读,复述,会话,配音等训练活动,确保七年级学生课外英语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30 分钟,课外英语阅读量累计达到 4万词以上;八年级学生课外英语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30 分钟,课外英语阅读量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学生课外英语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30 分钟,课外英语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3.

设计拓展性作业,

创设真实语境,发展学用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将课堂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语言学习活动以拓展性作业形式有效延伸到课下,围绕“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情境,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批判语篇意义,理性表达个人观点、意图、 情感,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思维,不断提高语用能力。

4.

设计探究性作业,

拓宽学习渠道,促进深度学习

语言探究的过程包括对语言本身的探究过程和用语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是获得结构化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课外探究作业形式,引导学生采取同伴互助等方式,借助工具书、互联网等手段,或聚焦单元核心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知识,或针对学习、生活的某一问题,尝试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

设计合作性作业,

搭建互动平台,学会沟通交流

学生一般可独立完成基础性、功能性作业,但大多数拓展性及探究性作业需要同伴互助或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应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分组,指导学生在合作完成作业任务中不断增强个体责任感,学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实现相互促进;教师还可利用学生在合作完成作业时的互动交流,设计口语交际作业,根据教材主题设置讨论话题,利用班级英语角和组织英语沙龙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个体在各组长带领下,联系各自生活经历发表见解,经过意义协商,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6.

设计展示性作业,

发挥评价作用,强化成果分享

改变单纯赋分以及进行对错批阅的作业评价方式,要把作业结果外显化、可视化,将传统的教师一人评价转为同伴多人互评,充分发挥语言交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利用学习园地、网络学习空间等平台展示优秀基础性作业,交流书面写作及各种拓展、探究、合作性作业;利用课前三分钟或独立时间由小组共同或选派代表在全班口头汇报作业成果;拓宽作业结果呈现手段,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某主题的手抄报、ppt 课件等,或将小组成员书面表达结集成册;将教材阅读语篇改编为课本剧,分角色表演或就单元主题或模块主题发表个性化演讲等。

7.

设计分层性作业,

满足个性需求,促进个性发展

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个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基础性、功能性作业进行难度分层,与拓展性、探究性作业一起设计必做和选做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特长和兴趣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及作业量。教师在难度分层时,不是单纯地用“背诵含有核心词汇的句子”与“使用核心词汇造句”分层,还要用不同数量的“语言、信息支架”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意义的个性化表达。

六、检查与评价

作业批改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学生可从教师评语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获得方法。初中英语作业批改应充分发挥其形成性评价功能,成为师生互动、反馈的有效途径,成为促进学习、改善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指导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或家长代批代改作业。

学校要建立学生作业管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分层设计的英语校本作业,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批改、讲评的常态监管;应将作业管理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作业观,把作业的设计和实施纳入常规的备课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优化作业批改过程,加强作业常规管理,提高作业针对性、选择性与多样性,做到科学、规范、有效。

1.

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主体,也是评价主体。初中英语学科作业批改应在强化教师主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的路径,通过师生面批及同伴互评体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课堂展示性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例如,书面表达批改可实施基于统一评价指标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轮批改策略,即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指标——学生依据指标自评修改——同桌或组内同伴交换互评修改——选取典型表达进行全班共评修改——学生对照共评结果再次自评修改— —教师批改评价后再次修改定稿——作品展示。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指标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评价标准,提高写作的针对性;多次批改亦是学生不断优化语言表达效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最后可视化的展示可实现成果共享,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可进行对比,再次优化自己的表达,真正做到以改促学。

2.

关注批改评价实效

教师应改变单纯使用对错号呈现批改结果的做法,探索根据作业类型创新批改纠错符号,体现人文关怀。例如,用特定符号替代“×”标注出其错误所在,或用“?”如:拼写错误用英语“spelling”的首字母大写S 代替, 语法错误用G代替等,提示学生查找错误,等学生改正后再打“√”;用简笔画式的表情符号增加师生情感互动等。同时,教师应在判断正误的同时使用作业评语帮助学生反思学习。使用激励性评语肯定学生努力成果,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用引导性评语帮助学生反思错误原因,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使用提醒性评语帮助学生关注各种典型错误和知识缺陷,给出具体建议,达到把作业批改成为师生进行真实教学交流的目的。

3.

及时反馈作业,发挥评价作用

作业批改结果的应用与反馈要坚持即时反馈与系统改进并举。作业批改的正误评判及评语评价要及时反馈到每位学生。此外,教师批改作业后应对作业的批改结果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类型进行作业结果的适时系统反馈。一是共性问题集中集体反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共性、典型的错误,搜集典型例证,集中讲解反馈。二是个性问题分散单独反馈。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作业中的个性化错误,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给予单独指导和反馈,帮助分析错误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凭借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探索基于精准数据分析的作业反馈,通过多次作业信息,分析班级学生共性及个性的知识缺陷及能力短板,进行精准教学补偿。

4.

加强作业过程管理

学校、教研组及备课组应统筹考虑初中英语学科作业均衡性,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交流,确保作业总量的合理性。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听、说、读、看、写作业的比例,以及课堂内和课堂外作业的比例,要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通过座谈、问卷、作业结果分析等方法,定期了解学校初中各年级英语学科作业相关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作业质量,还要要根据国家整体要求,充分考虑本校初中英语学科作业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制度、规定、计划等形式,明确各职能部门对初中英语学科作业设计、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有效操作路径,建立完善作业设计和实施校级管理体系,鼓励学校合理利用网络、软件、系统、平台等信息技术提升作业管理成效,切实做到促进规范与提高质量并重。

5.

建立校本作业体系

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要加强对作业的研究,集体备课时研讨作业设计,使其符合课程标准要求,适应本校学生特征,联系本校教学实际;学校要就批改方式、评语内容、讲评途径等进行专题研讨,交流提高作业应用效果的有效途径,研讨后续作业改进的主要方向,并基于证据优化完善作业。

严格控制教辅资料进书包,教师印发试卷类作业必须经过优化组合且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和审阅,杜绝以资料代替作业设计;倡导学校、教研组及备课组选编、改编、创编初中英语学科作业,汇编教师优秀个性化作业设计,基于实践应用,逐步调整完善,形成校本初中英语学科作业体系。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校本作业设计、批改、反馈路径,不断提升作业实施实效。

合肥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作用,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课程核心素养落地,以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优化推进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参与家校沟通,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作业设计与实施要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发挥学科应有的德育功能,通过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提升道德修养、培养法治观念、塑造健全人格、提高责任意识,体现政治性和思想性。

2.坚持以生为本。作业设计与实施要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充分考虑学情和学科特点,统筹考虑、合理布置作业,严控作业量,保障学生休息权利,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

3.坚持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等实际情况,精准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通过设计基础性、提高性和发展性作业,形成“作业自助清单”,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各有收获,提高学习自信心,体现适切性和多样性。

4.坚持拓展延伸。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通过做作业进一步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场域中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自我,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

5.坚持开放创新。综合设计书面作业、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探索开发适宜的科学探究、劳动锻炼、艺术欣赏类作业,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珍爱生命、磨砺意志,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艺术性和综合性。

三、基本要求

1.指向立德树人。作业应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要体现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突出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的课程核心素养,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落实知、情、意、行统一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紧扣课标教材。作业设计要“依标据本”,服务教育教学。要在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把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做到作业内容与数量能够充分、均衡、合理地反映和实现课程总目标。要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五大课程核心素养,突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重、难点内容。作业设计要体现真实情境、课程内容、任务活动和行为表现的有机整合。

3.强调类型多样。作业设计与实施要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设计关注知识与技能巩固的基础性作业,也要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提高性作业,更要设计聚焦素养提升的发展性作业。要设计课时作业或当堂作业,也要设计体现综合性、过程性的单元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要设计书面作业,更要设计体验式和实践性作业。要设计独立性作业,也要设计合作探究性作业。有条件的学校,在布置纸质作业的同时,可以利用交互式学习设备,在学校信息化平台布置作业。

4.遵循因材施教。要依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实际和课程内容,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尊重个体差异,设置基础性与提高性作业供学生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难易适度的题目可做。拒绝“拿来主义”,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提倡研制校本作业,合理确定作业数量,切实提高作业质量。要更多布置启发式、开放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5.体现科学严谨。作业内容准确无误,语言表述简洁精炼、指向明确,确保无歧义;对于答案具有客观性的题目,提供的答案要准确;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应提供清晰、明确的答案提示和评价标准。

6.明确作业总量。按照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规定,建议七八年级每周布置1-2次书面作业,每次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九年级每周布置3-4次书面作业,每次作业完成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四、内容与形式

1.

作业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1.培育核心素养。通过作业设计,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意识。

2.加强红色教育。作业中渗透对学生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精心选择素材。要坚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相统一,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材料,宣传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新理念、新举措;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性分析社会现象,培养亲社会行为和社会责任感;要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和思考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和兴趣爱好,更好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4.科学设置任务。作业不能试题化,而应问题化、实践化,反对“题海训练”。要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作业促进高阶学习与综合育人作用,反对作业停留在低阶学习的操练,更不能让学生简单抄课本就能完成;不能生搬硬套中考题型,僵化答题思路,禁锢学生思维。作业参考答案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除必要的答题规范外,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有创新性的答案。除了问题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体验性、探究性、活动性任务。

2.

作业形式的设计与实施

1.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教师可以精选一些高质量的、典型的习题,可以自主设计一些思考探究题,也可以要求学生熟读课本。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写感想体会,也可以搜集一些学习素材。鼓励创新作业形式,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辅助作业设计。

2.坚持课堂与课后、课本与校本作业相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步安排一些课堂练习,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课后布置适当作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总结反思学习过程,布置适切的促进及时整理与实践应用的周末作业以及促成整体学习并落实诊断与补偿的单元作业。挖掘课本资源,充分使用好统编教材中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栏目。同时,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开展校本化作业设计与实施教研活动,加强协同备课,自主设计适切性的校本作业。

3.坚持共性与个性、硬性与弹性作业相结合。在整体把握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并尊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设计并实施分层作业。比如有些基础性的作业,适合全体学生做,就要求大家必须完成;有些难度比较大的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同时,在学生作业负担相对集中的时候,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作业的,允许学生缓交作业。

4.坚持学科与综合、短程与长程作业相结合。作业设计在坚持学科逻辑的同时,更要关注生活逻辑,关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同向同行,发挥综合育人功能。除了要求学生即时完成或次日上交的短程作业,教师还可以设计与布置一些长程作业,即要求学生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如利用集中时间自主状态的假期开展项目式学习。

五、检查与评价

通过作业的设计与检查达成评价目标,即考查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作业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和法治观念增强的有效手段。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指向课程核心素养,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1.注重以生为本的作业评价。实现由重视作业“量”到重视作业“质”的转变,教师的作业设计与评价既要着眼于班级学生整体,又要关注学生能力水平和发展程度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都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课程核心素养都能得到培育,增强综合素质,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2.注重全面提升的多元评价。针对作业设计质量和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对作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学校要主动联合学科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以形成合力,为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进行诊断、分析和反馈。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加强质量监督。对学生完成质量的评价,要将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除了对作业内容和知识点的针对性指导评价外,也关注对学生的个性化鼓励性评价,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创新型思维,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等评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改进师生关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注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坚持集中批改与面批相结合,在批改过程中汇集典型、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性化问题一对一讲解,并思考其产生的根源,优化教学和作业设计等。教师不仅要对作业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做作业的过程包括时间、效率、答题思路等进行评价。采取学分加评语、作业按次评价与阶段发展评价相结合。可以根据纸笔类、实践类等不同的作业形式,设计合适的评价量表。

4.注重评价合力的形成。以课堂作业为主战场,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合理利用智慧教育信息化平台,如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合肥市教育云平台等,把握好初学、巩固、反馈三个阶段,通过个性化电话辅导、微信推送、QQ资源共享、课间问题答疑、课后作业反馈与评价等空间,在解难答疑、堵漏补差、扩展提高、心理辅导、端正态度、学法指导等方面,做到班主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家长合力协同跟进,不缺一人、不漏一人,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合肥市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聚焦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遵循历史学科和学生发展规律,按照“统筹管理作业、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布置作业、督促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研究指导作业、督导监测作业”的总体思路设计与实施初中历史作业,进一步规范我市初中历史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促进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生活体验。

2.实效性的原则。针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实际情况和《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精心设计和精选适当的作业(尤其是书面作业),每道作业题的设计都要具有针对性,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初中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历史学科学习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作业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的重要环节。

3.差异性原则。历史学科作业要从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水平、生理和心理特点等)情况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差异,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供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做题,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层次的训练,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4.探究性原则。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开放性作业的设置,其目的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作业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知识范围,也可以不局限于师生的现有知识视野;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常规性作业,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的探究式作业,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各种活动性(实践性)作业(如辩论、小论文、历史小报、历史剧、制图、模型制作、谜语、社会小调查)等等。

5.科学性原则。作业设计,量不在多,但求精练,更在于做的质量。根据历史学科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上尤其要重视“少而精”,注意“求异略同”,避免重复性作业,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作业,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三、基本要求

1.遵循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依据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既不能降低课程标准要求布置作业,也不得随意提高作业难度。

2.优化作业环节。完善作业布置调控机制,做到提高教学效益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机统一。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作业,布置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历史探究的作业;不布置简单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

3.加强作业研究。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及统编教材要求,重点关注历史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迁移拓展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对作业的研究,精选作业题,内容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重视学生差异,严禁布置机械重复抄写型作业,日常作业以课本习题、配套练习、填图册等为主,严禁教师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把教辅资料作为作业使用。双休日作业可以复习本周学习内容或预习下周学习内容,也可以与单元检测整理的错题档案相联系,以教师自编试卷、习题或配套练习册相关题目为内容。实行《作业限时制度》,加强选题的针对性。老师没有做过的题,不准给学生做;不能要求学生整本的做某种参考书;通过教师做题,将“三种题”(错题、超纲题、重复题)淘汰出局,不仅为学生减负,而且为老师自己减负。

4.丰富作业形式。要从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的不同特点出发,改革学生作业的内容和完成作业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操作、实践的机会,加强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个性。

5.把握作业难易。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选取作业题,合理搭配,由易到难,难易适度。对作业规范、完成时间等要提出明确要求,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要进行必要的提示。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分层布置作业,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6.控制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总量,突出重点,精选精练,减轻过重作业负担。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历史学科要提高课堂效率,课下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5分钟。

7.审核作业设计。要通过课堂检测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或者设置必做与选作两种类型。要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学习存在什么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要从不同学科特点出发,设计可操作的具有学科特色的作业形式,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完成后,同学科的老师要互做、互评。在此基础上实行提前审核制度,即任课老师提前将作业设计交教研组长审核,通过个人设计、同1.从作业的内容看,历史作业可以设计为巩固和拓展两大类

巩固型作业:巩固性作业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巩固型作业的设计不能脱离教材的基础知识,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感到有话可写,所运用的知识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托或间接反映。

拓展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拓展型作业布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作业的设计可以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利用历史地图和年代尺,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通过作业,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等,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形成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能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培养重证据意识;通过文本阅读,提高历史理解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利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景想象;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感悟近现代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国际视野、开放心态。

四、内容与形式

书面类作业:书面类作业对于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有着重要作用,是学生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可以依托与教材配套的学校征订的“一教一辅”教学辅助资料,布置适量的书面作业。积极倡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自主编制书面作业。

实践(活动)类作业:实践类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环境意识等现代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实践类作业的表现形式多样,如搜集资料、制作小报、辩论、小论文、历史剧、制图、模型制作、谜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类作业每学期不少于1次。

五、检查与评价

1.建立制度。要建立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规范和检查考核制度。要把作业布置与批改作为教学常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常规制度,明确检查考核要求,让教师教学、学校检查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检查。要按时收发作业,对个别学生缺交、抄袭等现象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教育,但切忌以作业惩罚学生。

3.规范批改。应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历史作业要全批全改,做到不漏批、不拖延,当天作业,尽可能当天批改,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批改重实效,切实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与能力缺陷,指导学生做好错题档案整理。一要正确规范。要科学、正确判断作业的正误,不可马虎、随意。二要精细到位。用规范的批改符号或文字标注出作业中的错误或不足,让学生明白错在什么地方,便于学生自行改正。三要恰当评价。评价应统一采用等级或等级 评语的方法进行,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缺点,要多鼓励,多教给方法。四要多元批改。可采用轮流面批、随堂批改等方式,切实提高批改效率。五要做好记录。对一些共性问题、突出问题要做好记录,以便讲评时更有针对性,建构作业(试卷)讲评模式。

4.重视反馈。反馈要及时,讲评要科学,讲评时要突出讲解重点内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失原因。要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拓展学生思维宽度与理解、分析问题的深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对少数自行订正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应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订正。

5.作业考核。各单位要根据本意见建立作业考核专项制度,要组织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专项评比。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总结经验,推进工作。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检查结果应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以此促进全体教师自觉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把对作业研究作为历史教研的重要活动,并把学校对各年级作业的考核、评价、管理、展评等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评估。

合肥市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修课程。地理学科的作业布置和设计要形式多元化、梯度化,构建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发展的新型地理作业形式。

二、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新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2.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全面落实课程目标。作业要具有规范性、协调性、专业性和人文性。

3.层级性原则。坚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4.统整性原则。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学会学习与学会生活、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多维设计,注重作业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减少模式化作业和简单机械重复性作业,统筹规划学生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

5.实践性原则。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转变传统作业模式,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地理实践的机会。

三、基本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地理作业应符合新课程标准,落实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不得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现状,减轻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负担。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

2.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作业设计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倡导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考的作业形式。教师应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系统化设计符合学习规律、实现课程育人的基础性作业。

3.科学选择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应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可选编、改编、创编教科书中课内练习、课后习题等公共资源设计作业,作业素材可结合生活实际、地理时事等。教师可选择独立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相结合,通过灵活的形式使学生顺利完成作业。

4.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地理作业布置要适量、适时、均衡,初中地理平均每天书面作业时间5-1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时间和控制时间的长短,少完成或延时完成作业。

四、基本方法

1.创新作业类型。坚决克服机械重复、无效作业,严禁暴力式、惩罚性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根据初中地理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地理辩论、调查问卷、地理实验、手工制作、社会调研、地理考察、地理观测、参观体验、观看影像等不同类型作业。

2.统筹作业布置。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教师可设计基础作业、选择作业、提高作业等三个层次的作业,作业由易到难,分层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和充分发展。合理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时间,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

3.优化作业质量。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

五、评价反馈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同年级组、其它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初中地理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作业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性,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要并重,机智并富有艺术地评价学生的作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他们更用心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1.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 面作业。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后续的有效追踪,优秀作业资源共享。例如,优秀作业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档案记录,也可以作为优秀作品展示在学校的文化栏中,甚至有条件建立校园博物馆的学校,可以把这些优秀的作品保存其中,为之后的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2.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正确规范、评语恰当。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特别要强化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

3.加强作业分析诊断。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统计分析作业情况,诊断学生目前存在的学习困难,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指导,包括改进方案、复习策略、二次作业的要求,并形成作业阶段性报告,明确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重点,也能为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合肥市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作业的导向功能,加强作业的检查和管理,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运用作业评价功能改进教学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1.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手段之一。教师要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布置作业,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依据课标,促进教学。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基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和学生实际,要体现物理学科特色,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目标,要精益求精。

3.分层设计,关注差异。提倡作业设计多样化,编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4.科学评价,减负增效。要坚持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功能,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态度、习惯和过程;充分发挥作业的教育功能,统筹规划学生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间,切实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

三、基本要求

1.目标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作业设计与实施既要注重目标性,又要加强针对性。依据教学目标,遵从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和布置作业。

2.整体性与层次性和相结合

作业设计与实施要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优化作业结构,分层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3.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作业内容的选取与呈现形式,要富有创意,在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增加“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性作业,力求知识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4.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

作业设计与实施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内容与形式

1.书面文本作业

书面文本作业的设计要符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教材,突出基础,不宜过难。要监督学生及时、独立完成,养成独立思考、自我监控和反思的学习习惯。书面文本作业可由填空、选择、实验探究和计算推导等题型构成,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等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部分题目来做。书面文本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后性作业的思维层次要比课堂作业略高,但要避免出现“繁”“难”“偏”的题目,做到精选精练,避免题海战,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

2.实验探究作业

实验探究作业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利用学校实验室或易获取的材料,开展实验探究,以实验报告、视频资料等方式呈现出实验结果。探究的问题设置要围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探究的实验技能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实验报告、视频资料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和评价。

3.跨学科实践作业

跨学科实践作业要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准则,围绕“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主题进行设计。跨学科实践作业倡导小组合作,在实践与合作中发展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跨学科实践作业一般耗时较长,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五、检查与评价

1.转变作业评价观念,促使评价主体多元互通。教师通过检查与评价发现学生作业的优点和亮点,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针对性改进后续教学。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学生通过互评了解彼此学习状态,学习同伴的优点,针对性改正自己不足,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2.发挥作业评价功能,促使评价内容全面有效。作业的检查与评价要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业评价要反应出学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的当前状况和发展状况;充分发挥作业的检测、导向、激励功能。尝试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开评价,在组织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等过程性评价。加强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学生创新,杜绝作业评价只是简单的判断对与错,促使评价内容全面有效。

3.加强作业评价研究,促使评价方式多样创新。作业评价具有研究性,不同类型的作业要探索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提倡分层评价和批改后二次评价。评价过程和结果要有记录,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要注意运用创新性思维,注重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方面的统一,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跨学科实践;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进阶和核心素养的全面达成。

总之,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要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实际,紧扣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内容难度、维度、数量和效度,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合肥市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加强作业设计研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一线化学教师和毕业班学生的实际教学,为进一步维护教育生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作业管理水平,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特制定合肥市义务教育化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二、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

教师要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出发,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坚持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2.遵循课标

坚持因材施教,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全面落实课程目标。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特点,立足课堂和学生实际,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目标。

3.多元设计

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思想,鼓励学生探究创新。提倡作业的多元化设计,编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生活实际的多种作业形式,让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4.减负增效

教师要多角度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作业态度、作业完成的习惯及过程等,充分发挥好作业多方面教育功能,减轻因作业带来的过重课业负担,减少模式化作业和简单机械重复性作业,统筹规划学生作业总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时间。

5.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不同内容、标准、模式和份量布置作业,也可以把内容、标准、模式、份量相同的作业分成不同的难度梯度,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三、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配合课堂教学,体现化学作业的新特点。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落实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要求,不得高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现状,减轻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负担。不得降低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得拔高学段和学科的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提前教学。

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

自觉提高设计作业的能力,布置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系统化设计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为主,化学作业应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适时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每天化学作业的用时不得超过15分钟。

3.提高作业设计水平

选编、改编、创编教科书中课内练习、课后习题等公共资源设计作业,可以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本校或区域内化学骨干教师编写校本作业。教师要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为出发点,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实现因材施教。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坚决克服机械重复、无效作业,严禁暴力式、惩罚性作业。

4.拓展作业培养能力

化学学科课程教学要履行“五育”并举职责,按照“作业领域多元化,作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突出作业的主题性、过程性、实践性、体验性。作业连接着教师和学生,沟通着学校和家庭,联系着学校与社会,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等综合素养的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精选以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背景资料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如鉴别矿泉水和纯净水、如何除去锅垢、怎样降低水的硬度、怎样除去冰箱里的异味、为什么禁用含磷洗衣粉等。也可以选择具有较大开放度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合理方案,促使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

5.设计形式多样作业

作业内容多样化的同时,数量和表达方式也要多样化。如“自选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多少不限,也可自行设计。又如“我的疑问袋”: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通过作业传递给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与老师对话。

四、内容与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除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可布置适量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

1.阅读作业

根据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选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口头表达作业

口头表达作业主要是实际内容的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阐述概念原理或实验现象。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语言组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作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着丰富的实践作业内容。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为主布置实践作业。如小组合作通过实地走访或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收集有关空气污染、温室效应及垃圾分类的相关资料等,在实践合作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的精神。

4.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有助于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扩充学校教育资源,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能力。

5.跨学科作业

跨学科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理化生互通,文理科兼修。教学中需要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作业中也可以适当体现。把化学作业与其他学科相整合,融会贯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淡化学科的界限。生活中灵活运用理化生知识,不但学好了化学,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知识提供实践的机会。

五、检查与评价

教师对布置的各种形式作业要及时检查并全批全改,强化作业评价与反馈的育人功能。作业批改要规范正确,方便学生发现错误,自我反思并改正错误。评价内容和方式要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活动表现、纸笔测验和学习档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倡导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评价全面有效。

1.书面作业的评价

(1)当面批阅。当面批阅要因人而异,优秀作业可进行展示,起到激励作用;作业情况相对较弱的学生,帮助诊断错误原因,了解学习困难,提出相应指导,耐心做好辅导,使其及时解决问题。

(2)分组批阅。学生在分组批阅中共同讨论作业中的问题,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了解同伴的学习状态并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

(3)集体批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挑选作业中的突出问题,学生集体进行批阅,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实践作业的评价。汇总学生的成果,在班级或学校进行展示,如有可能可在校刊上发表。也可采用辩论赛的形式适当参与社会性议题,如辩论“化工厂的功与过”、“电池的利与弊”等。

3.探究作业的评价。注重对探究过程的评价,可根据学生探究作业具体情况在班级或学校举办小型展览,让学生进行互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化学作业设计要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内容难度、维度、数量形式、反馈与评价等诸多要素,要紧扣教学内容和进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教师要积极推进化学作业改革,创新化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简作业并优化设计,使作业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合肥市初中生物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及《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等相关要求。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生物学学科和学生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学科培养目标,进一步规范我市生物学学科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二、基本原则

遵循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特点,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生物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1.层级性原则

坚持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情,精选作业内容,精准设计作业,合理确定作业数量,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作业,满足不同程度学生选择需要。

2.科学性原则

作业内容科学、正确,表述准确、规范,要求明确,难度不得低于或高于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3.导向性原则

引导学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和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实现学科育人功能。

4.系统性原则

基于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从大单元整体设计、统筹安排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由制定单元学习、作业目标到制定分课时学习、作业目标,形成系统整体单元作业内容和形式。

5.多样性原则

优化基础性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跨学科性、项目式等长周期作业的设计,探索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融合应用的作业设计。

三、基本要求

生物学作业是生物学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落实学科育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社会、家庭的一种媒介。对于学生建构生活意义、增进学习体验、优化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效用。

一是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与作业时间,精选适量基础性作业,使学生能较好掌握学科知识。

二是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探究性、实践性、跨学科等作业,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是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加强作业批改、反馈、评价,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四、内容与形式

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内容与形式应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每一主题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在作业设计中,通过单元整体设计,注重课时间的衔接递进。课时作业既相对独立,又能相互联系,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能巩固所学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实践、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得到发展,潜移默化的落实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更好发挥初中生物课程作业功能,将初中生物课程作业分为两大类:一是初中生物课程书面作业;二是初中生物课程活动类作业。

1.初中生物课程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分为课时作业和单元复习作业。课时作业量应对应学习目标的数量,一般检测一条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不超过三道题,可以以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形式考查。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在10分钟内完成一课时作业,其余学生用时不能超过15分钟。作业内容难度根据学业质量水平,重视分层设置。可采用A、B、C三个层次,A级难度小,90%以上的学生可以完成,主要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B级难度稍大,70%左右的学生可以完成,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需要一定思维的发散才能解答;C级难度较大,50%左右的学生可以完成,主要强调综合应用和创新,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本类题目的设计将问题分解成难度递进的小问题,一般可设置三个小问题,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小问题,以帮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单元复习作业是在整个大单元学习、作业目标下进行设计。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形式将课时学习的知识内容编制成网络,使内容结构化,建立知识间内在联系,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其次教师设计制作单元复习任务单,内容应突出重点,追求“少而精”,重视题干情境化与生产生活联系,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每一单元复习任务单题量控制在30题,其中选择题(单选)25题,填空题4题每题设置5空,探究实践题1题,同样按照课时作业的分层方式控制难易程度,每个单元任务单在40分钟内随堂完成。

2.初中生物课程活动类作业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每个学习主题中都列举了相应的“学习活动建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结合本校资源条件及学情,统筹安排,合理谋划,有选择地布置科学探究、调查与观察、模型制作、跨学科及项目式学习等活动类作业。一般每个主题布置此类作业1—2个,每学期不得超过4个此类作业,合理规划好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开展长周期的种植、养殖、项目式等实践作业。活动类作业具有综合性,用时长等特点,不能只在课堂完成,绝大多数需要学生合作完成。此类作业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明确活动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对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物化(作品)的呈现方式方法做出明确要求。

②学生分组合理,分工明确。考虑课后开展活动方便,最好能将同一班级里的同一社区甚至同一小区的学生分在一组。做到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明确每位同学具体任务,使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③教师指导学生课上课下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好跟踪指导,提高活动类作业的有效性和质量。

五、检查与评价

1.对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评价

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对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进行评价。评价指标:

①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符合指导思想,原则及要求。

②按时回收作业,认真检查批改作业。

③及时评析作业,提升评价反馈的育人功能。

④杜绝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⑤不使用负面言语和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2.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评价

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评价,应努力营造开放、民主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①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得失,树立自信心。

②小组互评。此类评价方式主要应用于小组合作活动类作业,组内互评,学会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

③家长评价。家长对学生完成课时作业或课后活动类作业的积极性和态度给予反馈和评价。

④教师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对书面作业基础知识的评价,更要关注对活动类作业实践能力、素养达成的评价;教师既要重视结果性评价,更要注重即时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要重视对评价的记录,对记录结果形成阶段性的分析,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和作业的设计。

编辑 许大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