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

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1)

作为一个学生,没有动力走不动,没有能力走不远。动力是学习的根,能力是学习的本。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因素心理层与生理两大层面之外,还有一种是社会关系。

而孩子的社会关系大致分为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这篇文章着重讨论孩子与老师的关系,这是一种最会影响孩子学习动力的关系。

如果师生关系好,孩子的学习动力足,成绩就好;如果师生关系差,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成绩就差。但我们经常发现孩子跟老师的关系并不好,尤其是中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愿轻易接受老师的管束,跟老师关系出问题的非常多。

按道理,关系是双方的事,如果老师能主动跟学生搞好关系,应该是最容易的,但事实上我们知道让老师主动跟孩子搞好关系是不现实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靠自己来处理好孩子跟老师的关系了。

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2)

家长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 让孩子主动去跟老师搞好关系
  • 家长在中间应该帮助孩子圆融跟老师的关系

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3)

让孩子主动跟老师搞好关系

历年来,在九商三能青少年营地课程《动能营》中,我们也会专门指导孩子主动跟老师搞好关系。

想让孩子主动跟老师搞好关系,有2个要点:

  • 是让孩子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愿意去改变关系
  • 是有改变关系的方法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跟老师搞好关系的,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性格比较冲动,一旦他认为老师错了,是不会轻易低下头来去主动跟老师搞好关系的。

刘老师曾经遇到一个孩子,因为被老师冤枉了,导致他对老师意见很大,竟然想着要考分来报复老师。所以,像这样的大孩子,首先是要让他们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最终让他们愿意主动跟老师搞好关系才行。

老师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块石头,但这块石头可能成为垫脚石,也可能成为绊脚石。如果能够主动【向上社交】,和老师处理好关系,那么,老师就能帮助到孩子,给他们成长助力。

如果因为老师而影响了成长,给孩子的是阻力,那老师就是“绊脚石”。如果一个孩子自认为比老师厉害,那就只有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才能超越老师。当一个孩子跟老师闹矛盾,甚至想报复老师,如果老师没受到伤害,而自己却因为跟老师关系不好而学业受到影响,那不叫报复,而叫“自杀”。

其实,很多的青少年听到刘老师的这番逻辑,孩子们是能理解的,他们会愿意去主动“拿下”老师的。

当孩子真的想去“拿下”老师的时候,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求孩子们按照以下的4步来搞定老师:

第一步:可以不喜欢老师,但不能去伤害他

虽然跟老师的关系很重要,但任何人都没资格要求孩子去喜欢老师。

所以,孩子有资格不喜欢自己的老师。

但有一点,虽然孩子可以不喜欢老师,但不能用自己的不喜欢去伤害老师。

什么叫伤害?比如,在上老师的课程的时候,表现得不认真,故意让老师知道你对他不尊重,这就是伤害。一方面,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即使老师不够完美,我们也不能这样去对待他。就像你不喜欢一个人,也没必要去告诉他你讨厌他是一样的道理。

另一方面,毕竟“县官不如现管”,老师是人不是神,如果老师知道你这样子对待他,心理也会脆弱受伤,这样的话,老师也不会真心喜欢你,受影响的还是学生,难受的也终究会是自己。所以,即使你不喜欢老师,也不要表现出来。

第二步:不喜欢老师,但可以假装喜欢他

你不喜欢老师不要紧,但要想办法让老师喜欢上你,因为如果老师喜欢你了,他就会更多地照顾你、帮助你。

为了让老师喜欢上你,你可以“假装”喜欢老师。怎样“假装”呢?上课认证听讲,如果发现老师的眼光看到你那儿,你就对着老师笑一笑,点一点,翘一翘。

也许刚开始老师会不以为意,但时间长了,老师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喜欢的。除了上课,下课了你也要表现得很喜欢老师的样子,比如问问老师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哪怕有机会擦个黑板也行,但即使是擦个黑板,也要表现出欣赏老师的样子,可以对老师说:“老师,你写的字好漂亮呀,我都舍不得擦呢。”

当然也有孩子跟我聊过这样做是不是拍马屁的事。

我仍然这样跟他们表达观点,如果不是害人的,所有的拍马屁都叫会做人。

第三步:老师喜欢你,你也会喜欢他

如果你一直这么假装喜欢老师、欣赏老师,老师并不知道,时间长了,他就会被你感动,他以为你是真心喜欢他的,他会真心喜欢你的。

如果老师是真心喜欢你的,你会发现老师其实也挺可爱的,老师是人不是鬼。也不是没良心的,最终我们也会喜欢上老师的。这时候,就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个世界真美好的地步了。

刘锁志老师在现场跟孩子讲得会更深入,用更诙谐的语言讲得孩子们听得哈哈大笑。回去后大部分孩子真用这个方法把老师给“搞定了”。孩子们成绩提高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曾经有一个《动能营》的孩子回去后,一个月左右就跟老师关系好了,结果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成绩从全班(共51人)倒数第一名进步到正数第17名。

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4)

家长要做润滑剂而不做搅火棒

家长在孩子跟老师关系处理上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家长是老师和孩子中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如果处理得好,他们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好,相当于是润滑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把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搞得更僵,相当于是搅火棒。

有时开家长会,老师可能会对少量孩子进行批评,或者平时孩子有表现不好的时候,老师可能会把家长叫到学校批评孩子的行为。

假如因为孩子被批评,家长回到家后非常生气,把孩子拎过来打骂一顿,还不断强调老师说你怎么不好了。当你把孩子批完打完,也等于把老师给卖了。

孩子的心里会想:哼,都是那个讨厌的老师,在我妈面前打小报告,害我被批被打。

孩子会把这个怨气转嫁到老师身上,家长就做了搅火棒了。

家长遇到这样的事可以这样来处理。可以对孩子说:

“儿子,老师今天叫我去学校了,他跟我说,你是个非常聪明、厉害的孩子,但有件事做得不太好,他就批评你了,他为什么批评你呢?是因为他觉得你是个人才,很聪明,觉得你有前途才这么做的,也是为了考虑教育其他孩子才批评你的。老师说他心里是非常看好你的,即使他表面上批评你,其实是很欣赏你的,他让你一定要努力。”

当孩子听完这样的话,他就会感激老师,他会心想,原来老师批评我也是用心良苦呀。

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5)

接下来他对老师会有感恩心,家长这么做就是做了润滑剂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蛮普遍的,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可能会有一些所谓的名校名师,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机会到名校,受到名师的教育。

假如,一个孩子没进得了名校,或者没进得了某位优秀老师的班。家长对孩子说的话其实很重要的,有的家长会这么说:

“孩子,现在社会风气很邪门,我们这次没有进到某某小学,我们这次没进到优秀老师的班,但我想告诉你孩子,即使你们现在老师的水平不行,你也要努力,因为学习主要是靠自己的。”

当你这么讲完孩子心里就想了:

哦,原来学校不好呀,原来老师水平不高呀。

他对老师的敬畏心就没了,由于先入为主,很可能跟老师的关系就难处理了,家长这样做就成了搅火棒了。

如果家长对孩子这样说:

“孩子,告诉你好消息,原来还以为某某学校是最好的,后来才发现我们现在进的这个学校才更好。而且,告诉你,你们班的那个老师,听说是全年级最厉害的,虽然他的名气不是最大的,实际上他的真实水平是最高的,我们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这么一讲完,孩子马上就想了:

哦,原来我们的学校最好呀,原来我的老师是最厉害的呀。

这样,他内在自然就先对老师有了好印象,将来跟老师处理关系就容易了,家长这样做就成了润滑剂了。

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6)

种下良好师生关系的种子,才能开出爱与美好的花

所谓好教育就是“好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专业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也同时应该是学生的情商课程内容,更应该是家长的教养责任。

这门教育艺术不是单单靠这个环节中的任何一方的努力九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三方的合力。

师生关系往小了说是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与学习的能力体现,往大的层面上,更折射了一个孩子在社会层面上个人社交以及维持社交的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喜欢老师、尊敬老师的孩子,也同样会成为一个兼具道德与拥有学习动力的学生。

每名学生都十分在意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

当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时,会和老师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会获得安全感,学习动力也会大大提升,承受挫折的能力也会增强,因为他或她知道,老师很关注我,我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教师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尽快记住并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对某学科产生兴趣,就会愿意学习这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热情、更多的付出、更浓厚的兴趣、更主动的精神、更积极的态度、更坚韧的毅力、更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种下良好师生关系的种子,才能开出爱与美好的花。

家长怎么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性格(用这3招帮助孩子处理和老师的关系)(7)

我国尊师重教传统源远流长,面对新时代下新兴的一代学子,如何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接受新理念的同时如何保持优良传统?教师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保持教育的“初心”?家长又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帮助孩子在多重影响之中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这些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现代教育理念普及,以及芜杂多变社会观念的冲击,师生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这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元素,也有让人警醒的问题。

但至少对于家长来说,做好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个人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与裨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