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教师事件(河南一女教师收学生一束鲜花被通报)

河南一女教师收学生一束鲜花被通报,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

原创 其华 校长会 2022-09-13 10:00 发表于北京

1

教师面对学生、家长送来的鲜花,是收还是不收?

9月9日,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某小学一名老师在社交媒体晒礼物引发关注。据报道,网名“美丽裙子”的女老师拍摄所收礼物为一束鲜花、一盒月饼及一箱饮料,并配文:当老师的好处就是处处被偏爱着,非常感谢某某妈妈送来的教师节礼物,您真有心!对此,有网友认为老师的炫耀行为不妥,也有人认为学生家长送老师鲜花无可厚非。

河南女教师事件(河南一女教师收学生一束鲜花被通报)(1)

9月11日,河南周口郸城县教育体育局发布针对该事件的情况说明称,经核实,鲜花系学生家长赠送给郸城县宁平镇才英小学教师王某的教师节礼物,有关物品是学校发放的中秋节慰问品。已对涉事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成其向学生家长退还鲜花等额费用。郸城县教育体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教师员工的师德师风教育。

有人认为,一名教师在教师节收到学生或学生家长送的鲜花,本来是一件很开心、值得骄傲的事,这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可随之却被批评教育,责令不能收鲜花,这会对教师的情感造成怎样的影响?

特级教师李镇西为此发声,他说——

一束鲜花——它能吃吗?能喝吗?能穿吗?能用吗?能有任何实际功用吗?统统不能,仅仅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标志。

这种对教师收一束鲜花的严苛处理,不但伤了一大批教师的心,也进一步恶化了师生关系。

我为什么这么说?过去,孩子的一封信、一张卡、一束花……多么纯真,多么温馨。这一送一收,恰恰是师生纯净感情的体现。

现在,老师们被一刀切、扩大化的“不准收礼”所震慑,弄得大家谈“礼”色变,风声鹤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教师的自豪感荡然无存。

将来,谁还愿意当老师?

这一观点代表了很多教师的心声。

河南女教师事件(河南一女教师收学生一束鲜花被通报)(2)

2

也有人说,教师在教师节当然可以收鲜花,但涉事女教师的朋友圈文案欠妥,这位老师在晒的同时还点出了学生的名字,并称“您有心了!”并且使用了“被偏爱”“好处”等容易引发利益联想的词汇,这就让一束简单的鲜花变得不再简单。那么,一份小小的礼物引发轩然大波,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了。

鲜花无言,但人会赋予其意义。家长或许只是想向老师表达一下敬意,但这位老师大张旗鼓地晒出来,就极其容易引起误会。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其他家长会怎么想?没送礼物的家长难免会担心:老师是不是在暗示我们也应该送点什么?如果不送礼物,孩子会不会被老师区别对待?而送了礼物的家长又可能猜测:既然老师这么喜欢礼物,下次是不是应该多送点呢?

去年教师节前夕,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一位武汉家长写道:“教师节即将来临,家长又在议论给老师送什么‘花’。据说送花个别老师都懒得接了,直接扔在讲台一旁……学生从小就培养了送礼意识,有多大危害?家长也是被迫。”

对此,武汉市教育局给出了官方答复:“我们严格禁止中小学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同时也不提倡和鼓励在教师节期间收受家长学生赠送的鲜花、贺卡等物品。”

武汉不提倡不鼓励教师节收受鲜花,收花其实算不上违反规定,但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中,要求老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很显然武汉不提倡不鼓励教师节送花,主要是依据了这一条。

深圳等多所学校也发出倡议,不收任何鲜花或礼物,不接受任何红包或宴请,请所有家长朋友们用支持和信任、祝福和合作来表达对老师们的认同和尊重。

河南女教师事件(河南一女教师收学生一束鲜花被通报)(3)

3

教师节收鲜花算不算违规?

对此,校长会(ID:xiaozhangclub)咨询了部分律师,有律师认为,教师收家长的鲜花是否为违规,要看收受鲜花后有没有帮助家长谋取利益而定,如果是家长想讨好班主任,让教师对孩子另眼相待、多些关照,则有失妥当。若是学生发自真心,通过一朵花、一张贺卡等并不贵重但代表心意的物品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则并不违规。

法律规定,要求老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提倡不鼓励教师节收受鲜花,其实本意是好的,鲜花价格不菲,动辄上百元,花期还很短,这是一笔不小的浪费,而且也容易在学生和家长之间产生攀比心理。

家校关系原本就是一个敏感话题。老师因为对学生有一定的奖励、推荐等权力,和家长之间实际上存在一种不对等的利益关系。虽然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公正且具有职业精神的,但具体到现实中,自己所遇到这位老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却无法百分百地肯定。因此,家校之间的信任必须在长期的日常交流中,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慢慢积累起来。

有网友说,老师收把鲜花也处理,这做过头了。实际上,由于涉事老师在社交媒体晒礼物引发关注,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及时组织调查核实,这是按规定必须要履行的程序,介入处理并没有错。此事的处理,只是责成退回鲜花等额费用,以示廉洁自律。学校并没有对涉事老师进行惩处,只是教育,这是恰当的。

具有敏感利益关系的双方在交往时,尤其需要注意言行的边界。不要让一些看似无意、却又似是而非的言行,引发误解,引起纠纷。比如,有的学校,每到教师节前夕,都会发通知明确告知家长不要送礼物,老师们更是连鲜花也不收。这就彻底打消了家长的顾虑,避免了任何灰色地带的存在。如此时间长了,家校之间的信任自然能慢慢建立起来。

很多教师也表示,教师其实想要的是知书达理的孩子,和通情达理的家长。

河南女教师事件(河南一女教师收学生一束鲜花被通报)(4)

这是网上流传的全班44名小学生按手印保证不惹怀孕的老师生气的图片,把老师感动得直掉眼泪,并回应:人间值得。你看!这样的礼物,才是发自内心的爱,也是老师们最想要的,它是无价的,千金不换。所以说,很多时候也是家长把老师想复杂了。

去年教师节前夕,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校长袁卫星,给家长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作为一名从教31年的教育工作者的真切心声。从中,我们可能对家校关系和教师节能有更深切的理解。

他说,如果你的孩子一定要表达敬爱之心,一段精心录制的语音留言,一幅画了好久精心配图配诗的绘画作品,一封充满细节的信或随笔,在合适的时间鞠躬或拥抱一下老师并送上祝福语……这些,都是孩子们对老师表达节日问候和感谢的最好的礼物。情在,足矣!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是高中部新任校长袁卫星。随着教师节的来临,近期,我们发现有部分班级家委在所在班级群讨论如何向老师表达心意,甚至有个别班级组织收费打算给科任老师统一购买鲜花等礼品。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高中部全体教职员工表个态: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绝不收取家长的任何礼物,无论是个人赠送还是班级购买。

借此机会,也想表达一下我这名从教31年的教育工作者的真切心声——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设立教师节,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的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因此,每逢教师节,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向老师表示问候和感谢,无可厚非。

但送礼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首先,它扭曲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赤裸裸的“表达”,对老师并不是尊重。老师的工作,很多时候是无法用量化来计算的,更无法用财物来衡量。你给老师送财物,好像是在给老师高贵的事业定价似的。另外,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也容不得你我破坏。其次,你让老师为难,甚至触雷。

因此,作为校长,同时也是一名语文教师,恭请各位家长绝不要给老师送礼。你说,那教师节老师怎么过节?请放心,学校会代表你,你的孩子会代表你把尊师之情充分表达。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学校安排学生代表给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敬献了鲜花,集团领导给2021届高三全体教师颁发了纪念牌,你们的孩子用集体朗诵表达了对全体教师的赞美,我们用仪式感来表达对教师繁重工作的感谢。

当然,教师节当天,我和我的班子成员也会代表你给全体老师送去祝福。如果你的孩子一定要表达敬爱之心,正如一位教师建议的那样,一段精心录制的语音留言,一幅画了好久精心配图配诗的绘画作品,一封充满细节的信或随笔,在合适的时间鞠躬或拥抱一下老师并送上祝福语……这些,都是孩子们对老师表达节日问候和感谢的最好的礼物。

如果你坚持要自己表达对老师的节日祝福和问候的话,那么我想告诉你,其实,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是最好的礼物。一条简洁得体的祝福短信,几句描述孩子进步并致谢的话语,接送孩子时见到老师当面的言语贺谢……尤其是平日里,收到老师消息及时回复,让老师放心;正确认识孩子犯的错误,配合老师教育引导孩子;鼓励肯定老师的工作,不把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培训,做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这些,都是对老师表达理解和尊重的最好形式。

在新学年开学工作会议上,我和同事们说,每一个孩子的身后,都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掉了队,一定要拉他一把;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我们要把我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引领孩子们的成长、助推孩子的成功上,我们要成为孩子一辈子遇到的最棒的老师,我们要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请您放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成功”,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承诺。顺祝工作愉快,阖家幸福!

袁卫星

2021年9月6日

的确,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是最好的礼物。老师最值得“炫耀”的,是自己学生取得的成绩。所以,问题的焦点不在于鲜花,而在于如何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约束教师不能利用职权对学生进行差别化、歧视对待。

当学生(家长)送一束鲜花表达对教师的感恩之情,其他学生(家长)并不认为这会让自己被老师另眼对待,这不就让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不再有任何利益纠缠,而回归到正常吗?这值得家校共同努力。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