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张庭玉官职(大清朝唯一一位汉人配享太庙高官-张庭玉)

清朝人张庭玉

张庭玉(约公元一一八〇年前后在世)字子荣,号盘溪居士,易县人。能诗,或日赋百篇,其友刑进之以题百种授之,曰:能一日为之乎?庭玉挥翰不停,日中已就。承安中召试,俄顷成七十篇,章宗叹赏。隐於盘溪,因以自号。尝有诗集行世,已佚。有集《中州集》行于世。

雍正登基时,由于对满人亲贵的不信任,大力任用汉人为臣,出现了张廷玉这样的汉人重臣,直到张廷玉晚年,他以年迈为由,奏请乾隆恩准自己返乡养老,乾隆再三挽留。因为张廷玉从政多年,威望极高,堪为汉官受重用的象征。留他在朝内,可以修补满汉官员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一直拖到乾隆十四年,乾隆终于同意张廷玉退休。依照张廷玉的资历与功绩,他的退休怎么也得风光无限,不想却生出很多是非,能留一条命回家养老,就很不错了,而一切的是非祸根都源于配享太庙这个无上荣耀。

清朝张庭玉官职(大清朝唯一一位汉人配享太庙高官-张庭玉)(1)

七十八岁的张廷玉,三朝元老,不看金钱不重权威。只看个人的荣誉,能在大清历史上留下一笔,对于他死后配享太庙的资格很是在意。而外界对于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却是流言蜚语四起,让他坐卧不安。年迈的张廷玉特意上了一个奏折,大致意思就是“恐身后不得蒙荣,外间亦有此议论”。意思很明显,张廷玉请乾隆做出书面承诺,遵雍正的遗诏,让自己配享太庙。唯恐乾隆空口无凭。乾隆看了这个奏折是大发雷霆,勃然大怒,他张廷玉真的是老糊涂了胆敢要挟朕。乾隆想如果驳回张廷玉的奏请,正好坐实了外界流传自己不肯让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议论。而且是对先皇雍正的忤逆,这又将会激起无数议论。乾隆咽下了这口怒气,隐忍不发,他颁布了上谕,给张廷玉保证一定会让张廷玉百年之后配享太庙,又赐了一首诗给张廷玉,“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

清朝张庭玉官职(大清朝唯一一位汉人配享太庙高官-张庭玉)(2)

乾隆给足了张廷玉面子,但张廷玉终究是老糊涂了。在皇帝做出了这么多让步与许诺之后,他竟然没有亲自到乾隆面前谢恩,只是让儿子代自己前去谢恩。得知张廷玉没有亲自来谢恩之后,乾隆又勃然大怒,觉得张廷玉是对自己的大不敬,做了这么多年官这么点礼节都不懂。乾隆很严厉指责了张廷玉。直言张廷玉不配配享太庙。而配享太庙的都是对朝廷有赫赫战功做过巨大贡献的人,张廷玉何德何能配享太庙,张廷玉所擅长的不过是撰写谕旨。平心而论,张廷玉配享太庙实属过分。

清朝张庭玉官职(大清朝唯一一位汉人配享太庙高官-张庭玉)(3)

雍正遗诏早就说了,让张庭玉百年后配享太庙,张廷玉已成为汉族臣子与满人和睦相处的象征,削去他配享太庙的资格会让汉人大臣寒心。故而在惩治张廷玉时,乾隆不得不有所收敛。在夺去张廷玉爵位之后,准许他以大学士身份退休,死后仍准配享太庙。自从政以来,张廷玉未受过如此打击,在京中已如惊弓之鸟,只想早日返乡养老。乾隆十五年,乾隆的长子永瑝去世,初祭完之后张廷玉就急着申请返乡。什么时候辞职不好,非要在皇上丧子的节骨眼上辞职,张廷玉又一次申请回乡养老。有气没地撒的乾隆大骂张廷玉:“张廷玉曾侍朕讲读,又曾做过定亲王的师傅,如此淡然无情,还是人吗?”随后,乾隆将张廷玉配享太庙资格被罢去。

清朝张庭玉官职(大清朝唯一一位汉人配享太庙高官-张庭玉)(4)

归养家乡六年后,张廷玉在乾隆二十年辞世。张廷玉百年之后,乾隆觉得自己对张廷玉太过分了,又再次批准了张廷玉配享太庙。但乾隆嘴上却始终不肯认错,并找借口道:“让他配享太庙,这是先皇雍正之命,朕怎能违背先皇之意”死前的张廷玉,并不知道自己还能配享太庙,带着无限遗憾离世了。如同张廷玉的诗句“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还归泥土中,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所言,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还归泥土中,配享太庙又能如何?

清朝张庭玉官职(大清朝唯一一位汉人配享太庙高官-张庭玉)(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