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初歇如梦似幻的景色(质地温润如碧玉)

《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如果你感觉身边的风景萧瑟黯淡、无足可观时,不妨读读这篇文章,感受下梅雨潭那鲜嫩、透亮、温润、纯粹的绿。

大雨初歇如梦似幻的景色(质地温润如碧玉)(1)

图片

该文写作的内容,是作者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所看到的梅雨潭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绿。坐在梅雨亭,向上仰头看,就可以看到飞流直下的瀑布,低头就可以看到蓄为一潭的摇曳醉人的绿。

究竟作者看到的“绿”,是怎样的一种颜色,具有怎样的一种力量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来感受下这非同寻常的、令人沉醉的绿。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纹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原来,这绿似是一位女性的化身。她既有初恋少女的单纯、羞涩,也有新婚少妇的温柔、热情。不管是是安静地一波不起,还是活泼地随风荡漾,总令人觉得那绿是浓郁的、堆积的,它总能悄然在你眼前跃动、起舞,使得你满眼所见皆是绿色,皆是希望,皆是欣喜。

独自欣赏这份绿,似乎还不能表达出作者已经看见了这块绿的欣喜,而是想将这份独一无二、珍贵无比的绿与他人分享,共同欣赏和赞叹它的精致与神奇。如果把这块绿裁为衣带、如果将这块绿打造为洁净之眼,那么得到它的人就要翩翩起舞、再获光明了。

可是,将一潭的绿亲手赠人是作者所不愿意的,我也不愿意。如此独特的绿,已然勾起了我的独占欲,不想和任何人共同分享这份美好。作者对待它,像是对待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那般小心翼翼、那般用心疼惜。看着它,就好想在她粉红色的小脸蛋上轻轻地亲上一口,把她散乱的小辫子重新梳理好,听她发出的银铃般爽朗的笑,这声音就足可以使人忘掉一切烦恼,和欢乐来个面对面拥抱。

能够见到“女儿绿” ,想必是作者的幸运。而能够读到这篇写“女儿绿”的文章,则是读者的幸运。纯绿、碧绿、青绿、豆绿、茶绿、葱绿、森林绿、橄榄绿、苹果绿、苔藓绿、草地绿、水晶绿等,都是绿的一种类型,也都体现着不同的绿所具备的差异和特点。不管是哪一种绿,大抵都是能让人心情平静,心生希望与勃发之气的。

感谢生命中出现的深浅不一、形态各异的绿,装点了一路单调的风景,让我们知道:在人生的漫漫之途上,总有宁静、希望、清新、安全、舒适、和平、自然、生机、青春存在。我们大可以放开手脚,在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上策马奔腾,在绿意的包容中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强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