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重庆家乡红色故事(龚发家乡情怀连载)

家乡情怀连载 北京天安门

讲述重庆家乡红色故事(龚发家乡情怀连载)(1)

北京天安门

龚 发

“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首歌曲的名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可以说从孩提时代一直唱到长大成人。虽说现如今唱的人少了,但说起北京天安门,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它不仅是整个中华民族十三亿人所向往的圣地,就连好多外国人都很熟悉。不仅知道它的名字,很多人曾经不止一次来到我国,首先参观的就是北京天安门。实际上,成了全世界人们所向往的神圣之地。

但是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如果没有去过北京,更没有见过天安门,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和愧疚的事情。笔者虽说几次到过北京,同时也多次看见过天安门,说内心话,多是走马观花,或者说只看到一些表面。对于这座古建筑的具体建造和详细情况却知之甚少,或者说一概不知。对于这一宏伟建筑可以说有百万个、千万个不知道,出于好奇,随查找了一些资料,翻阅了一些有关天安门和故宫方面的记载,才使自己茅塞顿开、大开眼界。为了让那些没有去过北京的人,没有见到过天安门的人,或者说虽然参观和游览过这些名胜古迹,但也和我以前一样一知半解的人群,对此进一步有所了解,现将我找到的相关资料介绍如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仅供参考阅读,因为可能有误,或者不够全面具体。

一、天安门营建的来龙去脉

北京,自古以来就是皇权至高无上的标志,这里是神圣庄严的象征。巍峨的城楼,宽阔的广场,曾经有过多少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轶闻秘事;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鲜血和汗水。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隧道,走过历史的长廊,来寻找它的历史踪迹和来龙去脉。

在古老的世界东方,太平洋西岸的陆地上,有一块巨大的平原,称之为华北平原。在平原的西北部,有绵延起伏的群山,在平原和群山的交接处,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它就是北京城。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很早以前就得到了开发利用。在古代,北京这个地方称蓟,春秋战国时代成为燕国的都城;辽时建为陪都,称燕京。金朝时期正式建都,称为中都;到了元代改为大都。

公元1409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位期间(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应天府),文武官员上奏:北京依山傍河,地势优越,水土肥沃,民俗淳朴,物产丰富,是天府之国,可以作为帝王之都。北靠居庸关,南依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面俯视中原大地。沃壤千里,足以控制周边各族、驾御天下,此乃圣上龙兴之地,帝王万世都城。在百官的赞扬附和声中,朱棣龙颜盛开,遂决定迁都大都,改称北京,并且下令动工。

1417年(永乐十五年)至1420年,历时三年半建造的内城竣工。起初完全是依照明朝初期,朱元璋建都南京的承天门而建造的,故命名为承天门。取其“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意思。紫禁城建成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永乐19年,正月初一,朱棣正式迁都。至此,北京城正式成为明王朝的国都。

1553年至1564年,嘉靖皇帝时又建造了外城城墙和城门,奠定了整个北京城的布局基础。清军入关后,仍定都北京,并对明城进行重修和补修。

清代时北京城分为紫禁城(亦称宫城)、皇城和京城三大部分,京城又有内城和外城之分。京城内城有一座坐北朝南、金碧辉煌的宫殿,这座宫殿就是紫禁城。宫殿的南边,有一座雄伟壮丽、巍峨挺拔的门楼,这个门楼就是著名的天安门。1644年,清朝顺治皇帝入主中原,承天门毁于兵火。第二年,顺治发布命令,重修承天门。6年后竣工,随改为天安门,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帝“颁诏”大典的地方,是皇帝行使其至高无上权力的场所。

二、天安门的建造

当我们踏上宽阔广大的天安门广场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抬眼远望高大的天安门城楼。而城楼在广场的衬托下,给人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使广场与城楼变得浑然一体。

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总高为33、7米。城楼建筑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有成行排列的60根正柱林立,方砖铺地,一平如砥。城楼建筑均为木柱和黄琉璃瓦,高有20多米,九间开,每间进深五进,均为黄瓦红墙红窗户的小屋子。这些都是守护天安门城楼护军的住房,将担负眺望守护城楼的重任。城楼的飞脊和垂脊有些“压胜”装饰,这是古代巫士的方术,却为城楼增添了很多神奇色彩。飞脊两端有巨大的琉璃鸱吻,垂脊上饰有仙人走兽,流光溢彩。这种装饰叫“吻兽”,屋顶上共有十个。传说这是“九脊封十龙”的格局,表示每天有10条龙来守护宫殿。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天花板和梁柱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凤吉祥图案。八盏大红宫灯高照,显得富丽堂皇。

底座是汉白玉的须弥座(这是我国古建筑台基的一种形式,又名金刚座,原来是供佛像和神龛用的,后来也用于宫殿的墙基、柱脚、雕塑的基座等。形状为多层叠合式,上层和下层最宽,中间略有收束,座上刻有凸凹线脚及花纹)。座上是10多米高的红色砖台,用24千克重的大城砖砌成,砖台上建有两层重楼大殿,顶上覆盖着金灿灿的琉璃瓦。

城台下有五个门洞,这就是所谓的“五阙”,均为券形,大小不一。中间最大,位于整个京城建筑的中轴线上,高882米,宽5、25米,是皇帝才能通过的门洞,称为“御门”。左右两边各有四个门洞,紧挨中间两个,宽4、43米,最外侧两个,宽只有3、83米,其高度略低一些。门洞安有两扇朱红大门,门上饰有金包龙头铺首和99个大铜金钉。

当人们进入天安门城楼前,须过一座小桥,此桥名曰“金水桥”。因紫禁城墙外有开凿的护城河,宽达50、2米,四周全部用条石砌岸。金水河绕城流过,河上共建有七座汉白玉石桥,人们叫做金水桥。古代过桥都有明确规定:最中间一桥是御路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过,也就是皇帝进入“御门”时过的桥。御路桥外侧的桥叫王公桥,是专供亲王贵族通过的桥。再外侧的桥是品级桥,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通过这个桥。由于官位和等级的不同,桥的大小也不同。其中皇帝通过的御路桥宽达8、55米,王公桥宽5、78米。

另外,在今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也有一座桥,桥宽11、8米,叫做公生桥,是四品以下官员走的桥。古代的社稷坛和太庙临长安街没有门,所以这两座桥,实际上只是样桥。这些桥的精心设计,使天安门城楼显得格外气势宏伟壮观。就在外金水桥的南面,有一条东西大道,古称“天街御衢”。有一对威武勇猛的石狮子,左边是雄狮,其形态是正在用石爪戏弄绣球;右边是雌狮,其形态是正在用左爪抚慰小狮子。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在戏弄绣球,在哺育小狮子,样子显得妩媚可爱。

在桥南的东西各有一浑圆石柱,起初我对此始终不知其名,原来它就是挺秀精美的“华表”。这对华表高十米,柱上刻满了云朵和盘龙。顶部柱头横贯一石雕云板,遍布如意祥云。柱顶安一圆盘,饰以莲瓣、宝珠。圆盘上为一石兽,作昂首望天状。华表外围一圈白石栏杆,四角望柱头上雕有坐狮,望柱、栏板饰以云龙,这种昂首的蹲兽,名叫“望天吼”。北京城的民间,广泛流传着这种动物的传说,它高居在华表上,时刻注视着皇帝外出的行动。它劝戒帝王,不要在外荒淫游乐。每当皇帝外出久久不归时,它就托梦给皇帝说:国君啊,你赶快回来断理国事吧。因此人们又把这种动物称为“望君归”,叫华柱为“望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制统治下,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另外须弥座上立蟠龙石柱,柱身八方,浮雕云龙。一条世龙盘桓而上,翻腾于云海之中,舞爪张牙,气韵生动。华表又称桓表,其形似桔槔,状若花朵,故称华表。如今,到天安门广场的游客大多会在华表前留影。其实华表源自一种用来纳谏的木柱,名曰诽谤木,其造型是在一根柱上横钉一块木牌。相传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代,朝廷门前都要竖立这么一根诽谤木,便于百姓在上面书写谏言,针砭时弊,同时还可做为路标。

后来由木头制作的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据有资料记载,东汉时期,华表渐渐地出现在陵墓前,成为“墓表”或“神道石柱”。到了唐宋时期,华表作为路标的功能逐渐消失,继而演变为象征性的建筑。立于皇宫、皇陵等建筑的前面。随着岁月的流逝,华表已经完全失去了其最早的纳谏功能。但华表最初作为诽谤木的历史,却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三、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说到天安门,人们除了联想到天安门城楼外,自然还会联系到天安门广场。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城楼,南抵正阳门城楼,东接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现有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百万人集会。天安门广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据介绍,当初建天安门时,在它南边建了一座砖石结构的三个券洞的门,这就是“大名门”。它与正阳门相对,是天安门的南边屏障,清初更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中华门”。在大明门的左右两侧,是两道通脊红墙,红墙之内分筑两列廊房,各110间。到长安街南侧,再随红墙分向东西方向延伸。两旁又有各朝北的廊房34间,东西尽头是东西长安街,这就是有名的千步廊。于是在天安门前,形成了一个“T”形的禁区。必须往南绕行前三门,或经北绕地安门东西城才能通过。在这两道围墙的外面两侧,即今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西面人民大会堂及附近一带的位置上,设有中央统治机构,这就是所谓的“五府六部”。东边是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鸿胪寺、欽天监等;西侧为五军都督府和太常寺、锦衣卫等。这些中央机构与天安门广场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皇帝拥有的最高权力。

在天安门广场内,明清两代定期举行一些隆重的政治活动。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宣读诏书,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依次列班面北而跪,行三扣九拜大礼。清朝最后一次颁诏是1911年12月25日,颁布溥仪退位诏书。另外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金殿传胪和每年朝审、秋审也在此。进京应试的举人,先集中在大清门内东侧千步廊朝房。经礼部会试,考中后成为贡士,才能进宫参加殿试。进士考中后在这里看榜,走出东长安门,所以东长安门又称“龙门”或“武生门”,考中的进士称作“登龙门”。朝审、秋审是在西长安街千步廊拐角处,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联合,在这里设案审查,再上交皇帝裁决。

经皇帝勾红裁决的死囚犯,押出西长安街赴刑场,所以西长安街被称为“虎门”。每当行刑时,这里兵士林立,如临大敌,气氛十分恐怖。封建专制的最高统治者,正是使用这种软硬两手、恩威并重的手段,显示天安门的威严和神圣,来维持他们的统治地位。

现如今的天安门广场,又增添了不少举世瞩目的宏伟建筑。东有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西有人民大会堂。广场中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太阳的同时缓缓升起。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随风飘扬,始终定格在22.5米高的白色旗杆上。在它一线南边的位置上,矗立着38、29米、高大挺拔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加上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衬托,广场宽阔坦荡,周围建筑宏伟,气憾环宇。再配有四周的美化、绿化,使天安门广场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讲述重庆家乡红色故事(龚发家乡情怀连载)(2)

讲述重庆家乡红色故事(龚发家乡情怀连载)(3)

讲述重庆家乡红色故事(龚发家乡情怀连载)(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