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紧缺等问题(高中教师供给短缺亟待解决)

办好基础教育,关键在教师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供给已经跟不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存在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教师紧缺等问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教师紧缺等问题(高中教师供给短缺亟待解决)

教师紧缺等问题

办好基础教育,关键在教师。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供给已经跟不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存在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方面,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普通高中部分学科缺编严重,增加编制计划也难以招聘到教师,造成现有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影响。

今年是江苏等8省份新高考改革“元年”,新高考方案是“3 1 2”,“3”是指语数外3门学科,“1”是指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是指再选科目、即从化学、生物、政治和地理4门科目中任选2门,其中选修地理、物理学科的学生特别多。以地理学科为例,我调查了附近的两所学校:A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地理学科教师缺编8人,现有的地理教师都超工作量教学;B学校(江苏四星级高中)缺编更严重,高一14个班级只有一名地理教师,只能4个班一起上大课或者上视频课。教师负担重、超负荷“运转”,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据了解,像这两所学校的情况并非个例。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在这些紧缺学科教师的供给上数量不足,培养速度跟不上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的步伐。

2014年新高考改革启动以来,高中教育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发生很大变化,无论是学科结构还是数量需求、核心素养能力都有了新标准新要求,但高等学校对基础教育师资的有效供给却显然不足,为此许多地理专业学生在大三就被“预订”,为“抢教师”各地各校招聘教师的时间一再提前。究其原因,在于师资力量供给不足,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以江苏4所师范院校2020年下达的地理学科招生计划为例,有2所师范大学合计招生99人,另2所大学没有地理学科招生计划。地理等学科专业性较强,综合性院校鲜有培养计划。江苏有近600所普通高中,地理等紧缺学科教师“供不应求”,缺口较大。

同时,这些学科现有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严重,师资断层、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在一些高中,多年没有补充新教师,35岁以下年轻教师很少,老年化现象比较严重,相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学习动力不足。

以上这些问题如何尽快解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化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

一是加大力度,深化师范教育“供给侧”改革。建议相关部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全面分析教师供给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扩大高等学校紧缺学科招生计划、增设紧缺学科专业、允许在校学生改选专业、师范生定向委培等举措,系统规划阶段性、长远性实施方案,既避免“产能过剩”,又尽快缓解“结构性失衡”矛盾。

二是尊重实际,合理引导学生科学选科。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学生选科组合多达12种。建议学校在尊重学生兴趣特长等选择性的基础上,一方面从学校师资结构的实际出发,充分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合理规划、科学指导;另一方面防止学生“一窝蜂”选科,强化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合理选科。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对结构性缺编学科加强“区域性”“系统性”统筹,积极推进“县管校聘”“局管校聘”改革,力求在短期内解决学科教师失衡问题。

三是依法建立健全教师退出机制。目前,教师队伍“只进不出”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教师队伍缺乏活力与生机。建议把好教师准入关,严格执行“五年一注册”的定期注册制度,同时把好教师考核关,让不合格者及不适宜从教者退出教师队伍,同时构建师德师风失范(违纪违规)退出机制。这样既可以纯洁教师队伍,又可以充分激发教师潜能。

四是建立教师编制供给“周转池制度”或实行教师招聘“先上车后买票机制”。近年来,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学校教师编制却没有相应增加,再加上“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女教师产假多等因素叠加,许多高中学校“结构性缺编”和“总量缺编”同时并存。对此,我建议通过“教师退休退一补一”“区域统筹建立编制周转池”以及“先上车后买票”方式,即先按规定程序招聘备案制教师,等有空编再转成在编教师,确保教师供给及时充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26日第3版

作者:朱小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