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数学教学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章丘曹范学区学校 邢介进

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创造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他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那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的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老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关系来决定,”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 ,学生往往表现为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少了学习的兴趣,少了生活的乐趣,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心里安全情形下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数学教学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1)

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事物的认识倾向,是激发求知欲的动力之源。如果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理解外界事物,热心于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要上得有“吸引力”。教师讲课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讲课如同演戏,人们常说唱戏的都是疯子,看戏的都是傻子。只有唱戏的先疯了,先入了戏,看戏的才能看傻了,才能进入意境。

2、课要上得实在有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点落到实处,这样学生才有探索创新的基础。

3、课要上得“活”。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经常变换教法,不能堂堂一个样,力求做到宜讲则讲,宜问则问,宜议则议,宜练则练,把“独唱”变为“合唱”.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激活创新思维。

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数学教学怎样激发学生创新意识)(2)

三、运用新视野,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会用自己的观察方式去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发现“○比△多2个”;有的学生发现“△比○少2个”;有的学生发现“△再添2个就和○同样多,○再少2个就和△同样多”;还有的学生发现“△比○少几个就是○比△多几个”等等。就这一幅简单的图,学生从中发现了很多蕴含着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基础与起点。如果教师硬灌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让他知其所以然,才能尽其用会运用自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习惯,并创造性地得出许多结论

四、优化教学设计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必须加强训练。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大量的重复性的练习,又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科学合理地练习,则能让学生获取新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练习题的设计。1、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巩固新知识的基础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题。2、形式新颖有趣。练习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乐学善思。3、条件灵活多变。让学生意识到,结果既不可能垂手可得,但“跳一跳,又能找到桃子”。4、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的角的个数也不同;既可摆出平面图形,也可摆出立体图形。通过这样的练习,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