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问题意识)

王真东在《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发表于2001年12月第6期的《中国教育学刊》)一文中认为,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讨论,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问题意识)

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

王真东在《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发表于2001年12月第6期的《中国教育学刊》)一文中认为,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讨论,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多处提到跟“问题意识”相关的内容: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问题意识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系统工程。先培养学生从“能提出一个问题”开始到“能提出一个好问题”,问题意识的培育就有一定的成效了。

什么是好问题呢?并没有什么标准可以遵循。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信息学家陈润生分享了一则他的故事。

当时他正在讲哈佛大学的干细胞实验,科学家教会两只鹦鹉唱歌,把其中一只鹦鹉脑子里的中枢神经弄坏,它就不会唱了。再把另一只鹦鹉里的干细胞取出来,处理之后,注射进第一只鹦鹉体内,这只鹦鹉再次唱起歌。

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们回答:干细胞可以用来修复受损细胞的功能。偏偏有个年轻人站出来问:陈老师,这只鹦鹉唱的歌,还和原来一样吗?

陈润生院士给上万人讲过这堂课,就只遇到了一个这么问,空前绝后。他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关系到记忆和意识的本质。

从这个故事可知“一个好问题”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思考的层次”的好问题。

我的学生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吗?目前看来是不可能的,还是老老实实的从培养“能提出一个问题”开始吧。

如何做呢?

一是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中的问题不能全部来自于教师的课前设计,而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有提出问题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和解答,无论这个问题有多么的简单或者多么的离奇。

二是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有时候不是学生提不出问题,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问题。教师可以先从“什么是”“是什么”这种类型的提问入手,引导学生从教材开始。比如《机械制图》中“什么是比例”、“尺寸标准的要求是什么”,慢慢过渡到学生的生活中,比如“标准在生活中应用有哪些”。最后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三是要鼓励学生多看书。问题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递进,与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是密切相关的。知识面开阔了,才有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的机会,也就有了提出问题的可能了。

有了良好的环境、辅以优异的土壤加上合适的方法,“提出一个好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写于2022年10月4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