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了一个上进的青年(每个人包括坏学生)

我们看到了一个上进的青年(每个人包括坏学生)(1)

《艋舺》

我的印象里,以「坏学生」为主角的青春片,在当下还真不多见,究竟是为什么呢?仔细回想了一番后,我发现,「坏学生」的形象还是零散地出现在某些青春片中,《左耳》里面黎吧啦的角色就算是淡淡地带了一笔,不过她更多还是一个服务于剧情的配角,并非是一个群体化、横截面式的展现。「坏学生」在青春片里基本还是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坏学生群体」,就更不多见了。

我们看到了一个上进的青年(每个人包括坏学生)(2)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讲的就是「坏学生群体」的故事。与《左耳》类似,这也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在电影之前还有网剧,女主角杨北冰,在小说原著中叫做杨毅,是一个刺儿头一样的假小子,就算对面是男生,她也会一言不合扑上去就干架,是一个「全校的女生都归她罩着」的大姐大形象。饰演者则是去年在那部备受好评的小成本影片《驴得水》中饰演女孩佳佳的卜冠今。故事,就围绕着这个大姐大展开。

在故事中,杨北冰以一个假小子的身份,去喜欢自己的发小于一(刘畅饰演),这样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初恋里面的那种性别成分,即便是当你看到海报中,于一光着上身给短发的杨北冰擦头发时,你也会更多地觉得这是一种「无性别」的兄长关系,而在杨北冰身上慢慢萌发出来的初恋感觉,其实就完成了一个性别分化和性意识启蒙的过程。

我们看到了一个上进的青年(每个人包括坏学生)(3)

在这之外,杨北冰的大姐大设定,其实还意味着女性在恋爱关系中的一种「能动性」,她会主动用一种痞子式的态度去约于一,甚至主动「亲吻」于一。这使得杨北冰的角色成为了特别主动的所谓「坏女生」「女飞仔」,她和于一的关系则成了从「无性别之恋」到「女性掌控男性」的情感。

我们看到了一个上进的青年(每个人包括坏学生)(4)

说到年代感,预告片中杨北冰的旁白说道,「1996年,我18岁」,也就意味着女主角杨北冰是1978年出生的70末。按照习惯,我们经常是把70末和85前归为拥有共同记忆的一代人。片中诸如纸飞机、铁吊桥、铁锹削人等比较具有年代感的元素正是这一代人都有过的童年。

我们看到了一个上进的青年(每个人包括坏学生)(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