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

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现沙特守护的圣地)向民众传播一种新的宗教思想,就是伊斯兰教(顺从真主)。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1)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2)

它既吸收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又独创融合了另一套思想,并形成伊斯兰教法,凡是信教的人,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教法涉及到,直到政权内部。

其中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即逊尼派与什叶派,众所周知,双方已互相攻伐千年之久,可以说伊斯兰教兴起后的中东史,必有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斗争史,那么逊尼派和什叶派因何分裂,又因何对抗?

谁是穆罕默德的继承人?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他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了至高无上的威望,之后他的追随者用了不到一百年时间创建了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风头一时无俩。

但他的继承人问题一直是争夺焦点,穆斯林之间意见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要选能立贤,一统江湖。

一派则坚持血统论,认为只有先知的子嗣才有合法继承权。

前一派的上层贵族势力推选穆罕默德身边的阿布.巴卡尔(ABU BAKR)为首位哈里发(政教统领)。

而后一派则不认同他的领袖地位,推出了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力卜(TALLB)为继承人。

穆斯林分裂成两大主要教派——反对阿里,先知道路追随者的逊尼派(Sunni)与支持阿里的什叶派(Shia),直到今天。

656年,阿里继任成为第四任哈里发,但在660年被刺杀身亡。位于阿拉伯半岛的哈里发国,先后被来自大马士革的倭玛亚王朝和来自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取代。

什叶派不承认它们的统治,力争将阿里的两个儿子哈桑和侯赛因推为哈里发,680年,倭玛亚王朝兵发卡尔巴拉(今伊拉克境内什叶派圣城)杀掉了侯赛因。

然而逊尼派并没有罢手,他们担心侯赛因后裔可能还会领导起义,令什叶派卷土重来,不如赶尽杀绝,一劳永逸。

什叶派虽然被追杀,但一直保存着实力与之周旋,680年卡尔巴拉之战后,什叶派宣布逊尼派为篡位者,只承认来自阿里后裔的伊玛目(imam做礼拜的长老)为穆斯林的宗教和政治领袖。

逊尼派虽然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那些被统治的基督徒,犹太教徒,吐火教徒等不愿做阿拉伯人的二等公民,宁可加入什叶派来反抗逊尼派。

这些人的加入,令什叶派在宗教仪轨上与逊尼派区分开来。血海深仇加上教义和权力之争,使两派走上了不共戴天之路。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3)

两派各自建国

1501年,波斯建立了萨伏依王朝,奉什叶派为国教,在随后的两百多年时间内,一直坚持不懈地与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作战。

人越死越多,仇越结越深,今天的伊朗和土耳其边境线,大致上就是这一系列大大小小战争所确定下来的。

什叶派人口占多数的国家目前为: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巴林,黎巴嫩。而叙利亚是个另类,它是少数什叶派掌握了政权。

逊尼派的地盘则要大得多,从非洲到东南亚都有该派为主的国家。

从整个穆斯林群体来看,逊尼派占了85%左右。

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宿怨)(4)

今日之争

如今伊朗是什叶派老大,沙特自诩为逊尼派老大(实际上已变质为极端保守的瓦哈比派),两国之间冲突不断:波斯湾归属权的地缘冲突;在欧佩克组织中增产还是减产石油的冲突;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冲突(如沙特和伊朗在叙利亚和也门大打代理人战争,);两国在伊斯兰教教义上的冲突(沙特的瓦哈比派实质上是基地组织、塔利班与“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根源);两国在民族方面的冲突等。

沙特和伊朗两国用逊尼派和什叶派的不同,作为自己在中东世界争夺绝对权威的重要筹码,教派差异是两国与两个民族对抗的基石,也是波斯文化对抗阿拉伯文化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