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寻隐者不遇作于什么时期(善于推敲的诗人贾岛)

知道贾岛这个名字,大概是小学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贾岛“推敲”诗中字句的典故。

据说贾岛曾经在某诗中写了一个和尚返回庙宇的情节。其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开始贾岛写的是“僧推月下门”,但感觉不太好,没有力度。于是反复修改这个“推”字,后来终于选定了“敲”。因为“敲”比较响亮,更能显示出僧人回庙中的情景。

贾岛寻隐者不遇作于什么时期(善于推敲的诗人贾岛)(1)

贾岛画像

他曾经出家为僧,还俗后屡试不第。贾岛的人生也很不顺遂。但是,他对诗词的追求却极其严谨。有文章描述贾岛刻苦追求诗句,绞尽脑汁,花费大量时间反复修改。他自述曾经“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五绝《寻隐者不遇》,是贾岛的名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是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看起来自然随和,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由此我们看得知,贾岛除了推敲字词,还很善于谋篇布局。

贾岛寻隐者不遇作于什么时期(善于推敲的诗人贾岛)(2)

诗中的隐者,也就是作者贾岛寻访之人,应该是一个洁身自好的高人。古代有很多颇有学问者,但又不屑追求功名利禄,于是遁入深山老林,如陶渊明般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贾岛要寻访的隐者,估计就是这一类人。

当他来到山上隐者的住处,没有见到本人,只见到了他的徒弟——一个小童子。

于是,本诗描写的就是访问者与童子的对话,而且是一问三答。诗人只写了来访者的一句提问,省略了其他问话。

第一句描写了见到童子的地点。虽然只写了松树下,但是读者立即就会想到,必定是在幽静的深山老林。

贾岛寻隐者不遇作于什么时期(善于推敲的诗人贾岛)(3)

第二句写童子回答老师采药去了。由此可见,隐者还是一位悬壶济世,精通中药学的专家。

第三句和第四句照例省略了诗人的问话(去了何处?),只写出童子的回答,读者眼前立即出现了苍苍茫茫的大山,山中一位正在攀登采药的隐者,真是言简意赅,让读者自动脑补。

总之,这首诗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一种仙风道骨,一种神奇的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