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战国时期出了那么多成语故事(董元奔秦晋之好)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怎么战国时期出了那么多成语故事(董元奔秦晋之好)(1)

成语“秦晋之好”在今天是联姻的美称,其实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很光彩。探索这个成语的本质,我们不妨从《诗经》中的一首诗谈起。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

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

于嗟乎!不承权舆!

——《诗经·秦风·权舆》

《权舆》是《诗经》“秦风”的最后一篇,其主题自古罕有争论,即《诗序》认定的“刺康公”,康公即秦康公(公元前620-公元前609年在位)。

这首诗一唱三叹,诗人感叹生活上的今不如昔,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发泄了对现任秦国国君即秦康公的怨恨。短短几句诗,感叹词连连出现,可见诗人的怨情之深。昔日住着高大华丽的屋子,每顿饭都有四大件儿,如今是吃了这顿没下顿,甚至整日饥肠辘辘。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奴隶主贵族,就是说,在秦康公时期,或者是秦康公后期,秦国上层统治集团的日子很不好过,国家没有足够的财政补贴奴隶主。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穷兵黩武导致了国库空虚。

周顷王三年(公元前620),在位三十九年的秦穆公病死,其子秦康公继位。

秦穆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秦穆公的头脑非常灵活,他在位的大部分时期内示好国力强于秦国的东邻晋国,并奉晋文公为霸主,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数次进攻晋国,欲取代晋国的霸权,在无力打败晋国的情况下,秦穆公遂改变战略,与晋国和好,转向对西戎用兵,向西扩展国境,并迅速称霸诸戎。

秦康公继位后,改变了秦穆公晚年的和晋战略,数次大规模进攻晋国。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因干涉晋国内政而与晋国爆发令狐之战,秦军战败。第二年,秦康公为报仇而出兵伐晋,夺取了晋国的武城。公元前617年,晋国向秦国复仇,夺取了秦国的少梁。秦康公稍事休整,于公元前615年出兵伐晋,夺取晋国的羁马。秦军随后又与晋军在河曲展开大战,但不分胜负。此后数年,史料中不再有秦康公伐晋的大型战役记载,也没出现秦康公恢复秦穆公进攻西戎的战事记载,其实这并不是秦康公的战略有所改变,而是数次用兵于晋,秦国不仅国库被挥霍一空,而且还大肆搜刮了奴隶主贵族和上层平民,一方面已经无财力支撑下一次战争,另一方面国内怨声载道。更要命的是,秦穆公当年征服的西戎诸部落也纷纷独立,秦康公却无力应付,秦国的西戎霸业摇摇欲坠。

《权舆》这首诗固然反映了秦康公穷兵黩武的恶果,但是它更揭示了穷兵黩武表象下“秦晋之好”的本质。

“秦晋之好”说的是秦穆公早期的秦晋关系。公元前656年,继位已经四年了的秦穆公主动示好晋献公,娶了晋献公的长女。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和重耳争夺国君之位,秦穆公先协助夷吾继位即晋惠公,秦穆公还把女儿嫁给了晋惠公的儿子公子圉,实现了秦晋的亲上加亲。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病死,公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忘恩负义,断绝了跟秦国的外交关系,秦穆公遂协助流落到秦国的重耳回到晋国,夺取了国君之位,重耳就是晋文公。晋文公继位后,秦穆公再次亲上加亲,把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晋文公。晋文公后来成了诸侯霸主,晋文公吃肉,秦穆公自然没少喝汤,秦穆公仰赖的就是“秦晋之好”。

从以上秦晋联姻状况可以看出,所谓“秦晋之好”,其联姻关系很复杂,也很微妙。秦穆公是晋惠公和晋文公的姐夫,又是晋惠公之子晋怀公的岳父,还是自己的小舅子晋文公的岳父。秦穆公跟晋国以如此混乱的方式联姻,出发点无非就是政治,他早期试图仰仗晋献公发展秦国国力,后来又试图控制晋国国君,同时还要继续发展秦国国力。“秦晋之好”并不如后来成语意义上的那么纯洁。历史事实显示,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感觉秦国的国力已经壮大,足以挑战晋国的霸权,于是遂撕破温情脉脉的“秦晋之好”的面纱,大举入侵晋国,不料秦军战败。秦穆公不甘心失败,于公元前627年、公元前624年又两次伐晋,第一次即崤之战,秦军惨败,第二次则打了个平手。事实证明,晋国的国力依旧远超秦国,秦穆公遂放弃称霸诸侯的念头,跟本来就是亲上加亲的晋国修好,而后把武力用在对西戎的进攻上,虽然四年后秦穆公就病死了,但是他称霸西戎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回到《权舆》这首诗上,秦康公改变秦穆公的战略,伐晋不成功,反而削弱了秦国对西戎的控制力,又使秦国国库空虚,国内反战浪潮汹涌。

其实,秦康公在做太子的时候,跟秦穆公一样,也是对“秦晋之好”悉心维护的。“秦风”倒数第二篇是《渭阳》,一般认为作者就是秦康公,写的是公元前637年秦康公作为太子代表父亲秦穆公送访问秦国的晋文公回晋国时候的感怀。晋献公的女儿即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妻子,也就是秦康公的母亲,晋文公就是秦康公的舅舅。送行舅舅晋文公到秦晋两国边界也就是渭水北岸时,秦康公想起死去的母亲,不仅赠送给舅舅许多礼品,还写下《渭阳》这首诗送给舅舅,诗写道:“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渭阳》诗中所表现的秦康公在位期间对“秦晋之好”的态度与《权舆》诗中所反映的秦晋交恶,一起揭示了“秦晋之好”的本质,那就是所谓秦晋联姻只不过是秦国的政治盘算而已。其实不仅春秋时期秦晋之间有这种政治联姻现象,其他诸侯国之间也都是这样,周王室跟许多诸侯国之间也是如此。比如秦楚作为后起的诸侯国,受到老牌诸侯国晋国的长期打压,秦楚之间的联姻远比秦晋之间要长久,可以说是世代联姻,但是这根本不能缓解秦楚争霸的结构性矛盾。再如齐国与鲁国之间也是世代联姻的,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齐国欲灭亡鲁国的企图。后来汉朝与匈奴的联姻,唐朝与吐蕃的联姻,目的也都是如此,甚至古代的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各国王室之间长期的、普遍的、错综复杂的联姻,都是因应政治上的需要。

因此,所谓“秦晋之好”,不过是政治上的阴谋或阳谋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