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过客阅读感悟(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朝花夕拾》知识点导读

刘思辉

书名:《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名著档案

朝花夕拾过客阅读感悟(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1)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图

题材:散文集

作者:鲁迅

人物:藤野先生、范爱农、阿长等

国别:中国

地位:作品是10篇散文的合集,是"回忆的往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历程,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的艺术文献。

朝花夕拾过客阅读感悟(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2)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图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他在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学医,回来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中学教书。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期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开始使用"鲁迅"这一笔名,其后又陆续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道德、旧思想,鲁迅于是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奠基者之一。1923年鲁迅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因此成为了中国20世纪思想界、文学界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

《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10篇回忆散文的结集。前两篇写于北京,中间3篇为流离中所写,后5篇则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陆续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并增加了《小引》和《后记》,并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鲁迅在写作这些作品时正受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各样的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1925年他因支持学生运动,受到所谓的"正人君子"们各种"流言"的攻击和诽谤。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到反动政府的通缉,不得不辗转大厦门大学任教,后来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在这样的处境中鲁迅说:"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这10篇作品,虽是回忆文章,但都反映着当时社会斗争的痕迹。

朝花夕拾过客阅读感悟(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3)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图

〖艺术特点〗

《朝花夕拾》之所以受广大读者欢迎,除了作为散文经典之外,在艺术创作上,也有着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 在对往事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记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 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4、 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5、 对比手法的运用。例如《五猖会》中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的对比,深刻地刻画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人物性格特征〗

藤野先生:

他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师。他关心鲁迅的学习,耐心仔细地纠正鲁迅讲义中的错误,引导鲁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对鲁迅后来弃医从文很惋惜,并送照片给鲁迅,以作纪念。

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是:正直、热情,诲人不倦,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范爱农:

范爱农是鲁迅的朋友,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回国后,一直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只得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孩糊口"。他憎恨腐败的封建统治,常搭船进城与鲁迅喝酒,抒发心中愤懑。辛亥革命后他曾在绍兴师范学校任教,又受到排挤,最后溺水而亡。

范爱农为人孤傲、正直、倔强,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阿长:

阿长——鲁迅幼年时的保姆,是一个在鲁迅童年生活中很有影响力的人。她睡相不好,平日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的道理,常给"我"讲故事,谋害过"我"的隐鼠,后来主动为"我"买来"我"思慕已久的《山海经》。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的农村妇女。

〖考点梳理〗

考查内容

1、考查作者及成书背景。

2、考查主要内容:

全书十篇散文按照内容与思想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狗、鼠、猫》和《二十四孝图》这两文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柔和在一起,穿插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丑恶和批判旧道德。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诸文,在回忆往事时,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第三类:主要描述作者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片段。夹叙夹议,包括》《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作者对旧日的美好眷恋以及对一些事物的反感,弥漫于一个生活画面中。

3、考查人物性格特征:主要有藤野先生、范爱农、阿长等。

4、阅读感受:《朝花夕拾》是作者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和无奈的感伤,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出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此书写作手法上给我们的借鉴。

5、考查10篇散文的内容概要:

、《狗.猫.鼠》鲁迅清算猫的罪行。

②《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幼年时的保姆,是一个在鲁迅童年生活中很有影响力的人。她睡相不好,平日喜欢"切切察察",满肚子繁琐的道理,常给"我"讲故事,谋害过"我"的隐鼠,后来主动为"我"买来"我"思慕已久的《山海经》。

③《二十四孝图》重点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

④《五猖会》主要记叙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⑤《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板。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与在三味书屋的乏味生活。

⑦《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描述庸医的种种表现。

⑧《琐记》回忆了作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⑨《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师。他关心鲁迅的学习,耐心仔细地纠正鲁迅讲义中的错误,引导鲁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对鲁迅后来弃医从文很惋惜,并送照片给鲁迅,以作纪念。

⑩《范爱农》范爱农是鲁迅的朋友,与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回国后,一直受到轻视、排斥和伤害,"只得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孩糊口"。他憎恨腐败的封建统治,常搭船进城与鲁迅喝酒,抒发心中愤懑。辛亥革命后他曾在绍兴师范学校任教,又受到排挤,最后溺水而亡。

原创试题

1、 《朝花夕拾》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 )、( )、( )。

2、 《朝花夕拾》中反映童年生活的有《 》《 》两篇。

3、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那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到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是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4、 在学校图书馆,七年级新生小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A、 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情。

C、 这本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 这本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5、 下面这幅挽联是《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写给鲁迅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参考答案

1、 藤野先生、范爱农、阿长。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3、 《藤野先生》日本人杀中国人,中国人还围观喝彩

4、C

.5、呐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