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时代潮流的年轻人(随性)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月21日电(陈青冰 赵宇飞) 为了方便看脱口秀,24岁的重庆人何蕊大学毕业时决定去北京工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驾驭时代潮流的年轻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驾驭时代潮流的年轻人(随性)

驾驭时代潮流的年轻人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月21日电(陈青冰 赵宇飞) 为了方便看脱口秀,24岁的重庆人何蕊大学毕业时决定去北京工作。

她的专业是工商管理,最后却应聘成为北京一家蛋糕店的店务员。一周工作六天,剩余时间就去看脱口秀。

有人替何蕊可惜,认为她浪费了一张好文凭。但她却说:“做什么工作不是做呢,但是喜欢的东西一定要追。”

与当时过五关斩六将、考进银行的大学同学相比,何蕊更忠诚于自己的兴趣,显得很“随性”。

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尤其是“90后”而言,“随性”已成为他们一种独特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随性”是不思进取,消极颓丧。但是何蕊似乎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不随大流,兴趣至上”。

与何蕊同为24岁的蔡琪是一名在读研究生。蔡琪的生活轨迹与何蕊明显不同,但她对生活的态度与何蕊不谋而合。

蔡琪本科就读于地处重庆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原本学习英语专业的她,研究生选择报考国际政治专业。去理解一个新学科,蔡琪靠的是兴趣。

蔡琪喜欢看国际新闻,研究大国之间的外交与博弈。她同样也喜欢旅游,与世界各地的人聊天。

在读研究生期间,蔡琪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只要有空,就会到世界各地旅游。2019年,她一共去了10余个地方,并在越南旅游时结交了一位来自杭州的朋友。

在身边的人纷纷告知她应多发论文、进著名企业实习、刷新简历时,蔡琪却耸了耸肩说“不是很感兴趣”。

当班上同学积极报名参加讲座、参与实习时,蔡琪却“随性”地踏上了去杭州的旅途。

2019年9月,百度发布的《“90后”洞察报告》中显示,“90后”更为“强调个性,拒绝复制”“因为喜欢,所以努力”。

“90后”从小衣食无忧,是有个性的一代。面对人生重要关卡,“90后”的“个性”和“喜欢”已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他们更追求“兴趣至上”,享受过程,不在乎外在的物质结果。

23岁的张玲放弃了家乡重庆的安逸生活,背上背包去1000多公里外的杭州找工作。张玲来杭州是因为喜欢西湖的景色。

张玲现在是杭州一家民营教育机构的英语老师,收入并不高。每个月扣掉房租、生活费后所剩得不多。但是张玲觉得这些无所谓,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结果。

张玲眼中的“好结果”,是多拿一点薪水,为此她这个月刚刚考了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

不过,与父辈的观念不同,张玲想多挣一些钱,不是为了在杭州落户扎根,而是能够去更远的地方看一看。

“我觉得大部分90后都不会喜欢买房还贷这件事,我赚钱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而不是背上房贷的负担。”张玲计划的是涨工资后,先去大兴安岭看一看,能住上一段时间更好。

正在重庆的长江师范学院任教的刘雪则表示:“90后‘随性’的表面是随意,无所谓,其实我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25岁的刘雪到英国留学后,选择回到重庆从事自己喜爱的教育行业。在她看来,“随性”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指那些有追求、心态好的年轻一代,他们对生活有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而不是依据别人的目光或老一辈的经验来做事。

不少中国年轻人认为,虽然“随性”曾在中国社交媒体舆论场中发展为丧、迷茫等含义,但也可以发现“90后”身上的“随性”标签不单纯是负面的,也可以是对兴趣的坚守,是漫步人生路时的从容淡定。(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