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

有了包贝尔的指路,《纸船家庭》算是小火了一把。

不少网友,都是顺着包贝尔短片《漫长的别离》抄袭疑云而来,找上了《纸船家庭》,然后发现了这部宝藏短片的。

这部只有34分钟的故事片,在冷色调的压抑镜头下,展现的一幕幕,都带着渗在骨子里的几个字:脆弱、贫穷、艰难。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1)

  • 脆弱

在这个只有父亲,两个女儿的家庭组合里,脆弱的,不止是生命,还有亲子关系。

生命,是脆弱的,病来如山倒的架势,从来都让人猝不及防。

正在上大学的妹妹,终日陪着老父亲化疗,治病,可最终,仍旧是迎来“错过手术机会,只能保守治疗,靶向药尚未纳入医保范围”的结果。

为这个家劳心劳力的姐姐,一边面对着催债人上门的苦涩,一边承受着“长女”的无奈,不得不扛起所有无法言说的责任和压力。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2)

妹妹没法理解姐姐的忙碌,姐姐找不到人诉说自己的苦闷。

在放弃治疗和倾家荡产救一个必死的人之间,不论选哪一个,都需要巨大的勇气,但不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结果也都一样。

网络上总流行着一句话: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生命是在哪一天终止,即便是医生,也给不出一个准话,只有“自杀当事人”清楚,该哪一天终止。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3)

半夜里,姐姐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只好坐起来,眼睁睁的感受着时间滴滴答答地逝去,承受着父亲去山洞里的恐惧。

“爸,我以为你去山洞了。”

“你哪天要是决定好了,记得提前告诉我。”

那个山洞,是两父女的秘密,姐姐如履薄冰地等着父亲做决定。

这种漫长的等待,太苦了,而妹妹对姐姐选择放弃的控诉和猜忌,太痛了,以至于姐姐除了说一句“我是个女儿,不是妈”以外,好像说什么都不对。

她们的家,正如那短片名字一样。

纸船,经不过任何风浪,也耐不住任何的雨雪,一湿就沉的脆弱,即便小心翼翼,也容易翻车。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4)

  • 贫穷

这是显而易见的。

姐姐纤弱的肩膀上,扛着的是一个已经做过多次化疗的老父亲却病情复发和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妹妹。

眼见着一贫如洗的家,催债上门比惨,下最后的催债通牒。

她们家怎么就债台高筑了?

不难猜,老父亲化疗耗费的钱财,不是一朝一夕能赚出来的。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5)

犹记得,前些年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卖假药的张院士曾经对程勇说:“我卖药这些年,发现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啊,你也治不过来。”

比起治不了的病,更沉重的,是贫穷,要么是天生的穷,要么是家人重病后带来的穷,这二者,没多大区别。

前者本来就治不起,后者倾家荡产,也没能救回一条命。

《我不是药神》中,那位老婆婆对着警察说:“我想活着;4万块钱的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6)

如果可以,谁不想好好地活着?

这部电影的原型陆勇是在2002年查出慢粒白血病,不是晚期,还能治,但骨髓配型不成功,他只能选择用天价药。

从2002年确诊到2004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光这药,花掉了近60万。

试想想,千禧年间,60万,那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担的巨额压力。

备受争议的包贝尔的短片里,也有类似的一幕,片中的那位弟弟,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消息:深圳有一种针,打一支病就能好,要40万。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7)

他们的母亲是癌症晚期,医生都已经拿不出治疗方案的那种,弟弟所听到的“救命针”,成了最后的一点希望。

即便,结果是一场倾家荡产的豪赌,是舍弃嫂子跟侄女唯一的居住保障,他都想去试试。

他们的母亲选择出院,《纸船家庭》里的父亲,同样放弃了治疗。

这种选择,并不罕见,发生在大多数底层穷困,无能为力的家庭里。

所以老父亲提前找好了一个山洞,提前开始去买安眠药,药店不敢大量地卖给他,他可以自己攒着,攒够了量,痛够了,时间到了,他想在山洞里,静悄悄地去。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8)

  • 艰难

《纸船家庭》里,妹妹去拿了父亲的检查报告。

原本以为治好了的病没有好,反而复发加重了,两姐妹又回了一趟医院去了解清楚病情,之后妹妹颓然地提了一嘴:“这事要晚几年发生就好了。”

……

“晚几年,我还不结婚么?”“我是说,晚几年我也可以工作赚钱给爸治病了。”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9)

姐姐的年龄到了,晚几年又能如何?

如今她未婚,妹妹未毕业,尚且艰难地扛起父亲治病,妹妹上学的困窘。

可几年后,她结了婚,有了另外的小家庭,要考虑,就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丈夫孩子,婆家亲戚人情。

到时候,她们的难处,会变得跟包贝尔的短片《漫长的别离》中更类似。

自己再难,怎么都行,可要拖累自己的丈夫孩子一起难,要牺牲他们的生活保障,她又怎么舍得,怎么肯?

包贝尔什么专业(纸船家庭因包贝尔而火)(10)

老实说,《纸船家庭》里讲的故事,虽是创作者亲身经历,但这经历,其实很普遍,在大多数的重病普通家庭里,都有类似经历。

独创性不够强,有雷同的地方,并不奇怪,包贝尔是不是抄袭且不说,但这部短片,是真的拍的好。

台词,故事都打磨的很到位,就连语言表达都下了功夫,面对家里人,讲的是方言,在医院这些正式一些的场合,讲国语。

每个镜头里透出来的,因为家人重病而无能为力的那种酸楚,苦涩,都快溢出屏幕了,不少情节,光看着都能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