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尖底瓶国宝档案(国宝小助手会站立)

岁月失语,惟器能言,

我们曾认为历史是沉寂的。

伴随着叶落花零、星移月隐,

尘封千年的国宝,惊艳了时光。

你看那牛牺尊的精巧器型,温顺敦厚却内藏乾坤;

你读那木板漆画的生动故事,简单朴实却启化人心;

你品那北魏玻璃器的清透蔚蓝,静默不语却耀世千年……

“同博蓝”志愿守其形,护其身,替其言,

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守护人”,

他们讲述一件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小口尖底瓶国宝档案(国宝小助手会站立)(1)

小口尖底瓶国宝档案(国宝小助手会站立)(2)

15

尖底瓶是古代盛贮器,用以取水,其原理是利用重心来调节器物的平衡:空的时候倾斜,汲水时由于重力作用,瓶口会自然向下,待水将满时,瓶身自动直立,口部向上,水装多了就翻倒,它也是黄土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独特产物,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今天要介绍一件出土于马家小村遗址的尖底瓶(复制品),就陈列在大同市博物馆中,它小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腹部有对称的双系,用以穿绳,器表有线纹,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

马家小村遗址位于大同市水泊寺乡马家小村东北御河东岸,是距离大同市城区最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0年由山西省考古所、大同市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的陶器有彩陶和灰陶,属仰韶文化中期,陶器类型中就有尖底瓶。

我国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较多,享负盛名的有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等。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左右,大同盆地的湖水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湖积平原,丰沛的降雨、充盈的泉水,连同周边山区的雨水汇集在一起,聚成大河,自西向东流贯着大同盆地,自此桑干河出现了,成为孕育大同古人类文明的母亲河。继青磁窑人、许家窑人的旧时器时代之后,大同的古人类在桑干河流域的沃土上,开始从事原始的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制陶业和磨制石器的技术也已经发展起来,属于大同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正式开启。

而这种会“站立”起来的器物是近代物理学中重心原理和定倾中心法则的最早运用,虽是一种巧合,但也体现出远古人类所具有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小口尖底瓶国宝档案(国宝小助手会站立)(3)

插画创作:志愿者刘昱

“我”的档案

名称:尖底瓶

年代:新石器时代

材质:陶质

出土地:马家小村遗址

策 划:殷 燕

文 字:志愿者刘昱

审 核:冯汉卿 刘晓东

编 辑:王雅玲

责 编:王利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