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及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特征(少年患双相情感障碍性情大变)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BPD)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又叫做躁郁症,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其常见症状又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需要注意的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时间通常在15-30岁之间,有情绪障碍或精神疾病家族史的青少年更容易患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儿童及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特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特征(少年患双相情感障碍性情大变)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特征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双相情感障碍 (bipolar disorder,BPD)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又叫做躁郁症,可伴有焦虑、冲动、物质滥用,自杀率约15%,其常见症状又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需要注意的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时间通常在15-30岁之间,有情绪障碍或精神疾病家族史的青少年更容易患病。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但如果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躁狂和抑郁之间的循环频率会越来越高,发展到最后,病人的情绪时刻在两极之间波动,忽而极度躁狂,忽而极度抑郁,以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没有办法继续完成学业和工作。据双相障碍患者反应,在抑郁发作时带来的短期影响有胸闷、心口痛、大口喘气,严重更会导致全身发抖、手脚冰凉、泪流不停、反胃及其他反应,明显降低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下降。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带其就诊,一旦确诊及时接受恰当的治疗。

患者:黄某,男性,19岁

主诉:情绪低落、孤僻6年余,情绪高涨、暴力4年余

病史:患者于2015年读书期间被老师发现异常,表现为:在学校不合群、孤僻,喜欢独来独往,有时无故哭泣,性格急躁、上课坐不住,发脾气,摔作业本、摔文具,重复摸一件东西,当时诊断为“情绪障碍”,给予口服舍曲林、丁螺环酮等药物治疗,规律服药下病情有所缓解。2017年患者病情复发,晚上睡眠质量出现问题,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去上学,容易激惹、发脾气,与父母敌对、摔东西,被诊断为“抑郁症伴焦虑”,先后住院治疗4次,服用过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奥氮平等药物,症状控制欠稳定,遂到我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可能。

据家属描述,近一年来患者的症状加重,可总结为:(1)睡眠差、情绪低落,觉得活着难受没有意义,有过自杀的想法;(2)敏感多疑,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3)性格偏执,容易激惹、发脾气,与家人敌对,打骂家人、摔东西,多次说要用刀捅父母,肢解、泼硫酸等威胁内容;(4)长期自己打自己,用头撞墙来发泄心中不满的情绪;(5)行为异常,反复关灯,反复来回走,反复说一句话,反复想一件事,经常虐待自己养的狗,看恐怖、灵异、风水、搏击的视频,不愿与人接触及交流,否认自己有病,无自知力,社会功能明显受损,门诊拟“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收入院。

术后1周查房,患者表现:(1)夜间睡眠质量改善,白天精神状态佳,一日三餐进食正常;(2)术前的敏感多疑、暴力冲动、自残自伤、怪异行为等症状得到控制;(3)脾气温和,情绪稳定,不再攻击他人,也不再伤害自己;(4)强迫行为改善,不再反复做同一件事、说同一句话;(5)亲情感回归,与父母关系转好;(6)承认自己患病,愿意配合后续服药巩固治疗,服从家属管理。

双相情感障碍手术治疗的意义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无论是采用什么办法,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患者回归到正常生活。对于药物治疗疗效尚可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持续采取药物维持治疗观察,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采用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治疗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过多靶点神经调控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或消除复杂的精神症状(如无故伤人毁物、胡言乱语、情绪两极化变化、妄想等),提高患者药物敏感度,减少患者的用药量(仅为术前的1/3),也可在一定程序上规避大剂量服用药物的副作用,从而使患者逐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致广大读者:

你们好,我是吴景文医生,在此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咨询,可以通过平台“私信”方式联系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

相关阅读

被双相情感障碍吞噬的大学生 术后积极生活重建人生目标

家属应当正视双相情感障碍的手术治疗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