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

法显、玄奘和义净三位和尚都是鲁迅笔下所称赞的敢于舍身求法的人,都是有追求有理想的社会精英,都是有智有勇有谋、敢作敢当敢为的中国人的脊梁。法显是沿着陆路西出,由海路返航;玄奘来回走的都是陆路,只有义净则是沿着海路出去,沿着海路返回,他们都是真正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先行者。 法显、玄奘和义净三位和尚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在各个方面的深厚内涵。下面就简介一下三位和尚的英雄事迹。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1)

法显画像

第一位和尚的名字叫法显(334年-420年),东晋高僧,出身于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在公元399年,法显虽然已经是65岁的高龄老人,但是他不惧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毅然而然地踏上了万里求法之路,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2)

法显大师

法显在他生前不多的时间里,不顾身体虚弱,一直坚持不懈地996和887地进行着翻译经典的工作,共译出了经典六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叫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来的中国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法显时代,达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过去的基本上是“送进来”的阶段向着“拿进来”的阶段转变。高僧法显胸怀大志,一心向佛,以普度天下苍生为己任,西行印度求取真经戒律,将所历国家山川地貌、风土人情撰成《佛国记》,为中外文化交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法显以年过花甲的高龄,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惊人壮举,他留下的杰作《佛国记》,不仅在佛教界受到称誉,而且也得到了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写信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3)

法显剧照

现代人为了弘扬了法显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专门把法显取经的故事编辑成了秧歌剧,秧歌剧《法显》真实再现了 62岁的法显历经14年,长途跋涉,走遍三十余国,最终取回真经戒律的感人故事。

中国政府为了纪念法显和尚,特别把 南沙群岛的一处岛礁命名为:法显暗沙。

第二位和尚是玄奘(602-664),唐代高僧,就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 》当中的唐僧原型,是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4)

玄奘雕像

玄奘原来姓陈,名祎、洛阳人(今河南偃师缑氏镇)。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玄奘取经的原因一是为了解决佛经中的疑惑,再一个是我东土大唐的经文太少,他想要学习更多的经文知识。于是他决定去西天取经,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去西方佛国印度,亲身体验一下佛教的发源地的情况,孜孜以求地追求真理。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5)

玄奘

贞观三年(629)唐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姑臧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俱舍论》《大毗婆沙论》《顺正理论》《因明论》《声明论》等论典 。不久,声名大起。五年后,游历印度东部、南部、西部、北部数十国。回到那烂陀寺后,印度佛教大师戒贤让他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受到戒贤的赞赏。并且奉戒贤之命独自同小乘论的大师们进行辩论赛,最终大获全胜。

戒日王在曲女城专门为玄奘设立佛法大讲堂,玄奘成功地宣讲大乘教义,获得巨大的声誉。最后在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大慈恩寺。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6)

玄奘塑像

玄奘的主要功绩是: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第三位和尚是:义净法师(635—713),义净法师,俗姓张,字文明,齐州山茌县山庄人(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是我国唐代高僧、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7)

义净大师

义净法师 在印度游历了25年,比玄奘法师在印度的l7年,还多了8年。

义净法师 在公元695年和他的两个弟子:贞固、道宏,一起回国弘法。此时,他已经是6l岁的老人。当时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对义净法师的归来十分重视,不仅派出使者前往迎接,而且武则天本人也亲自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义净法师带回梵本经仅四百部,合五十万颂,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二百粒,全部送给武则天。

玄奘对佛教的贡献(三位英雄人物法显)(8)

唐中宗即位后,恢复大唐国号时,为纪念义净法师的译经功德,义净法师也被称为“海上求法唐三藏”,与玄奘法师并列。

义净大师在探险、求法、翻译、著述等方面,是继法显、玄奘大师之后为中国佛教文化贡献最为卓著的高僧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