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2)

淮河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古代“四渎”之一,介于大江、大河之间,自然上处于南北过渡带,文化上也处于南北过渡区域,因而拥有古老而多元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淮河也是一条受了800年委屈的河流,在黄河的侵夺下,失去了入海故道。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3)

淮河落日

淮河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处的桐柏山西北麓山谷,干流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水系发达、河网稠密,加上肥沃宜耕的土地,很早以前就有人繁衍生息、发展生产,创造了多元的文化,也正因为水网复杂,能减缓行军速度,淮河流域成为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区域之一。

公元1128年,为了抵御南下的金兵,南宋一方认为掘开黄河南堤,河水经泗水进入淮河;公元1194年,黄河南决,从此夺淮入海;一直到2003年,在无数治淮人的努力下,淮河入海水道初步成型,下面一起来看淮河是如何流到黄海的。

古老的淮河

早在“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之前,淮河两岸就有人类定居,石山孜文化先民选择在地势较高或人工堆积的阶地上,以渔猎为生;但在公元前4100年左右,由于海平面突然上升,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石山孜文化断代了,大约1000年后,淮河流域才有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遗迹。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4)

淮河是鸟翔兽集的地方,是水鸟的乐土,淮河流域先民多以鸟为图腾,淮河也因鸟而得名,甲骨文中的“淮”由“水鸟”与“河川”构成,金文中的“淮”以“水”代替“河川”,“水鸟”则不变,隶书中的“淮”与今天无异,古人认为“山”加于“隹”之上为山至顶,那么“水”加于“隹”旁是不是水至清呢?不得而知。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5)

京杭运河

西汉后,黄河偶有染指淮河流域之事,但未对淮河水系造成影响,至少在12世纪之前,淮河水系相安无事,早期的灌溉、运河等水利成效卓著,吴王夫差调集民工,“举锸如云”凿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隋炀帝发河南诸郡男女,开通济渠,沟通淮河与黄河,淮河处于南北水运通道的关键位置,农业、商业有很好的发展,文化也表现为开放多元。

入海变入江

淮河从桐柏山而来,接纳了北岸的清水河、洪河、颍河、芡河、涡河、濉河等河流和南岸的沣河、淠河、东淝河、白塔河等河流,在盱眙转向东北,到淮阴后向东至云梯关入黄海,这样的景象持续到12世纪之前。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6)

淮河水系

黄河向南改道之前就冲积着华北平原“游荡”,还在渤海西岸“填海造陆”,1128年,南宋对黄河人为决堤,埋下了黄河南决的隐患;金人占有黄河后由于缺乏有效治理,黄河终于在1194年于今河南原阳决口。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7)

涛涛黄河水直奔淮河流域,主流到淮阴夺下淮河的入海河道,河水带来的泥沙很快淤高了淮河入海河道,河流排水不畅,把诸多中小湖泊填满形成了洪泽湖,不久后,失去入海河道的淮河,冲破洪泽湖南堤,经三河入宝应湖,再借道高邮湖、邵伯湖委屈地投奔长江,在三江营汇入长江,成为其支流。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8)

1841年至1843年,黄河连续3次决口;1851年,黄河还在丰县北岸溃决;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向北改道,黄河从此告别淮河流域,却留下了“烂摊子”,黄河夹带的泥沙在数百年中已把淮河入海河道淤高,无法恢复如初,淮北平原仍然还是有雨涝灾、无雨旱灾的地方。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9)

淮河入海水道入海闸门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淮河成为重要的水利大事,从苏北灌溉总渠到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治淮水利人花费数十年时间规划淮河入海水道,在21世纪的曙光中,淮河入海水道初步形成。

开辟新水道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决心治理淮河,治淮工程于1951年10月拉开序幕,超过50万人在没有机械工具的条件下,在六个月内被移走1.83亿立方米的土方,相当于一个人每个月运走150吨泥土,苏北灌溉总渠诞生了,它是淮河洪泽湖排涝的入海通道之一,此外还有航运、发电、泄洪功能。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0)

苏北灌溉总渠

苏北灌溉总渠的筑成,只是治淮工程的开始,治淮工程历时半个世纪,1998年10月,淮安市城东乡举行了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典礼,先期试挖11.5公里河道,一年后,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开工建设,西起洪泽湖,东至扁担港,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1)

淮河入海水道规划了数十年,淮河下游两岸的人们也期盼了数十年,2003年6月,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的主体工程完工,通水仪式在盐城市滨海枢纽,意味着黄河夺淮800年以来,淮河缺失的入海通道初步恢复。

淮河终入海

160多公里的淮河入海水道,是无数治淮水利人的心血和智慧,淮河入海水道并非只是挖河道那般简单,而是注入了现代治水理念,“泓滩结合”的方式不旦减少移民搬迁,还节约了土地,淮河入海水道由南北两条偏泓组成,二河、淮安、滨海、河口枢纽与淮阜控制工程屹立其间。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2)

河道立交枢纽独具匠心,淮安枢纽的淮河入海水道下穿京杭运河,成了靓丽风景,滨海枢纽的淮河入海水道与通榆河、204国道立体交叉,俨然水利公园,这些河道立交枢纽避免了各水系间的相互干扰。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3)

淮安枢纽

洪泽湖东缘的二河枢纽,是淮河入海水道第一道门,注入洪泽湖后的淮河水从这里开始,在入海水道的引导下,缓缓流向黄海,从洪泽湖畔到黄海之滨,淮河入海水道不仅是洪水通道,也是绿色的生态通道,南北偏泓滩面、堤防生机勃勃,2006年,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获得了“鲁班奖”。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4)

今天,淮河在洪泽湖中形成了“一河入江、四河入海”的排洪格局,65%的水往长江,剩下的水分淮沭新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入黄海,虽然淮河没有完全实现独流入海,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更多实现行洪功能,但是至少也实现了还入海水道于淮河的愿想。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5)

淮河两岸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治理中,淮河下游水患逐步减少,淮北平原恢复生机,淮河人总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即使淮河失去了入海故道,淮河人都是对淮河怀有深深眷恋,治淮水利人与淮河人一直在“抚慰”和消解淮河的委屈,一直在期盼淮河能再次发出闪闪的光芒,他们也将等到这样的光芒。



参考资料:

  • 《淮河流域古文化与中华文明》,作者:杨育彬、孙广清
  • 《建国以来淮河流域水患灾害及其治理》,作者:于文善、胡亚魁
  • 《淮河入海水道:现代水利工程理念的结晶》,作者:戴元峰


洪泽湖下游淮河故道(注入洪泽湖之后)(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