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发生在诸葛亮“三气周瑜”期间,主要人物为诸葛亮和周瑜。原文如下: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1)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瑜大怒,咬牙切齿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2)

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3)

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4)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周瑜派鲁肃前往荆州,向刘备提出打算出兵进攻益州,欲以假途灭虢之计偷袭荆州。此计被诸葛亮一眼看穿,并做了针对性部署。等到周瑜大军来到荆州城下,诸葛亮埋伏的伏兵杀出,将周瑜团团包围。随后,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给周瑜,奉劝周瑜放弃进攻益州的念头。周瑜看罢,长叹一声,病重而亡。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5)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周瑜发现自己的计策被诸葛亮识破后的表现,叫做“怒气填胸”,意为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首创的一句成语。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6)

上面介绍的这段小说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叫做“三气周瑜”。周瑜的计策屡屡被诸葛亮识破,最终气绝身亡。临死前还说出了一句后人耳熟能详之语:“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历史上周瑜的结局并非如小说所言是被诸葛亮气死,这一点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有着明确的记载:“瑜乃诣京见权……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7)

周瑜辞行的目的何在呢?目的是为了说服孙权让自己与东吴的奋威将军一起率部攻占刘璋所占据的益州。孙权也答应了周瑜的请求,周瑜随即返回江陵准备出征,但在途径巴丘时因病去世。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8)

周瑜之所以会提出夺取益州的计划,除了尽快壮大东吴的力量之外,还有另一个更为深层的考虑,那就是限制刘备集团的迅速扩张。自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迅速占领了荆州所属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四郡,实力大增。而从当时的局势来看,争夺益州必定是刘备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卧旗息鼓三国成语故事(三国成语故事怒气填胸)(9)

周瑜认为,刘备一旦得到益州,将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也会对东吴集团造成严重威胁,这也是他在遗书中指出的“刘备寄寓,有似养虎”的原因。故此,他向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建议,希望能抢先夺取益州。如果周瑜不是因病去世,这个计划一定会付诸实施,届时孙刘联盟将面临瓦解。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