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

最近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已经完美结局了,但是它的余味还犹在,迄今大秦帝国的影响力、热度和评价都非常的高,从《裂变》开始,其次是《纵横》,再到《崛起》依然火热,可以说它曾让史学界和历史学家都为之震惊,在历史正剧如此稀少下,国内电视剧粗糙泛滥、渣特效满天飞,演员台词功底不好的时期,大秦帝国这部精良的历史正剧从中脱颖而出,甚至在国外,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都有着崇高的知名度和热度。好了,开始正题了,在网络版40集中,西公带秦昭襄王嬴稷入周王畿,要周天子禅位,但没想到周天子逝世了,不过历史上可不是这样的。

周王朝的建立分为“西周王朝”和“东周王朝”春秋战国时期为东周王朝,而东周王朝从周平王姬宜臼开始。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自此东周王朝又分为了“西周国”和“东周国”,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于是东周王朝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姬延时(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徙都西周。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的大将赵掺攻下韩国的阳城、负黍后,斩首了4万人。又攻打赵国,攻占了二十几个县,斩杀及俘虏了九万人。直扑东周王城洛邑,俘姬延于秦,不久归,并迁九鼎于咸阳。不久,秦攻西周国,西周文公姬咎降,至此周朝和西周国灭亡。同年,周赧王去世。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子楚所灭)那周王朝为何到了势力就已经渐渐衰弱了的。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55年―前1021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三位君主,在位21年。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管叔、蔡叔等群弟怀疑周公欲篡夺王位,于约公元前1045年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起兵作乱,史称三监之乱,后亲自率领大军彻底平定武庚的叛乱,解决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 周公随后率兵东征殷国,三年后平乱,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夺 商、 卫、 邶、 鄘四国封地。周公摄政七年后交政权于周成王,七年期间周成王在周公的教育下明白了许多为君之道,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周成王亲政后,周成王在周公的教育下明白许多为君之道,为以后治理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营造新都洛邑,有利于加强对民众的统治。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驾崩,享年35岁。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1)

周成王

周康王姬钊

姬钊,即周康王,生卒年不详。姬钊继位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召公、毕公还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又作了一篇文章,告诫姬钊要节俭寡欲,勤理国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姬钊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间所实行的国策,再接再厉,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国库丰裕,经济、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国力强盛,到处呈现一派升平盛世的景象。生活好了,犯罪案件也少了,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姬钊死后的庙号为康王。由于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同时军队也经过一番行之有效的治理整顿,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不断攻伐鬼方(今陕西省西北部)和东南各地,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经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杀鬼方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周军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周西北边境暂安。下安宁,旧史家夸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作战,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强的周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歼灭敌人四千八百多人,俘获一万三千多人,并缴获大量车马和牛羊等战利品,使边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安定。这样,周朝在周康王的统治下,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成为周朝的盛世。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去世,其子周昭王姬瑕即位,周王室开始走向衰微。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为“成康之治”。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2)

周康王

周昭王姬瑕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姬瑕在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作卲王。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周昭王十六年开始(前980),昭王率军对东夷各国(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进行军事威慑。东夷是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西周初年,这些方国部落对周王朝时服时叛。经周公、周成王东征,周势力达到今山东境地,淮夷、徐夷仍倔强不服。是年,以楚为首的方国部落进犯周朝疆土,周昭王集结大军,南征楚荆,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为稳定后方,先向东夷进兵。各夷国见众寡悬殊,纷纷归顺。至周昭王伐楚时,东夷南夷有二十六邦国前来臣服朝见。东夷之战加强了周王朝对东夷诸国的控制,孤立了荆楚。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3)

楚荆之战

之后周昭王三次伐楚(此楚为居于楚地的“楚蛮”并非芈姓楚国)于周昭王十六年(前985)第一次伐楚蛮,西周《史墙盘铭文》记载: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指犀牛)”,指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遇犀牛。第二次,《古本竹书纪年辑证》记载:周昭王十九年(前982),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周军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之后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据鲁纪年推算,此时为周昭王二十四年,此次伐楚声势浩大,在“史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但结果全军复没。第三次伐楚对西周的军事力量打击很大,周昭王薨于汉水,全军覆没。周昭王十六年,昭王南巡亲征,征伐楚荆。为了保证进军的顺利,任南宫为统帅,中为先锋。中领军联络汉阳姬姓诸侯,为军开路。经方(城)、邓、鄂师(今鄂豫交界处),至汉中洲,命令白贾父把守江北渡口,至夔(湖北秭归)长王行宫,并令归生归报于昭王。中的前锋部队到达长江,后军随后赶到,王师攻占了鄂部驻地,大军沿汉水东岸南下,到达长江边后,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扬越的鄂部将主力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中,昭王占领了铜绿山。然后昭王渡江北上,在唐国(今湖北随州西北)大会汉阳诸侯,论功行赏,给先锋中很多马匹和铜材,元帅南宫也得到了很多赏赐。后来,中用昭王赏赐的铜材铸造了一批青铜礼器,并在上面刻上了文字,记载此次战争和他所得到的赏赐,昭王给贵族们分发一些铜材,然后将大量铜材运回。这些铜材多被用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4)

周昭王

周昭王占领铜绿山后,留下了少数王师镇守铜绿山,率领大部队返回。然而,鄂部一听周军主力已经撤走,又夺取了铜绿山,昭王决定再次亲征。周昭王十九年,昭王率大臣祭公等,以戍卫镐京的西六师再攻楚荆。开始时形势很好,周军从唐国(今湖北随州北面)出发,经过厉国、曾国向南顺利推进。为了壮大声势,昭王还派出使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争取支持。昭王本人则率师沿江而上,直抵夔国边境(今湖北秭归)。然而回师汉水时,周军却遭到了楚荆部队的强烈抵抗,又遭遇了异常天气,全军覆没。姬瑕二十七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卒于昭王十九年(前977),终年四十六岁,尊号周昭王。古书上说“仪容恭美曰昭”,故谥号昭王。

周穆王姬满

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 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则是《穆天子传》。周穆王不仅实现周王朝对天下诸侯蛮夷的大一统,还颁行《甫刑》,作五刑而“依法治国”,实现制度上的大一统。穆天子曾经西征,抵达青鸟栖息的所在,彼时西王母出来,止之。意思是当年,穆天子以擅长制造的造父为车夫,以诸侯进献的八骏神马(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为御驾,西征而去。一路征讨,抵达昆仑之丘。西王母出来阻止他,请他观黄帝之宫,迎他上瑶池,设宴款待,两人诗歌相和。史记则说穆天子“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西王母回访,穆王在昭宫款待西王母。而据现代学者称,周穆王西游之地应是里海、黑海之间的旷原,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流的最早史料记载。穆天子西征之后,转战东南。东方诸侯之徐国,率领东夷侵扰,穆天子一举平定乱事,继而东进,抵达九江。尔后,南征。《太平御览》卷七四引《抱朴子》说:“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传说“穆王西征,还里天下,亿有九万里。”“穆王东征天下,二亿二千五百里,西征亿有九万里,南征亿有七百三里,北征二亿七里”。范围之广,恐怕不仅前无古人,甚至还是后无来者。通过他的征伐,周王朝顺利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统治者积累的强国之本基础上,得以展现的大邦周威信的强势证明。然而,常年征讨,天子不在朝堂,导致朝政松弛,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正如汉武帝之后的西汉也逐步由盛而衰一样。最后,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三代失德寡信,终于使得周王室势微而诸侯方伯强盛,公元前951年(周穆王五十五年),姬繄扈的父亲周穆王姬满去世。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5)

周穆王

周恭王姬繄扈(yihu)

周恭王姬繄扈(公元前1019-公元前936年),姬姓,名繄扈,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第六位君主,谥号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称)。周恭王继位时,国家因周穆王远游,耗费了巨量财富,使得国家财政十分空虚,经济上渐渐难以支持,为了表示赏罚分明,周共王不得不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使自己直接支配的地域越来越小,收入越来越少。周王朝的国势开始衰落。周恭王继位后,对治国的策略进行了调整,军事上对军队进行裁减,明法息民,让更多的百姓安于生产,创造财富,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和平稳定的外交政策,对边境争端主要采用和平谈判的办法解决,尽量避免武装冲突。在政治上,他废除原来的“土地国有,分封臣下”的旧制度,施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按规定向土地所有者收缴税金。这是西周王朝首次把土地私有合法化。周恭王这些举措对国家十分有利。因为在此之前国家只按原有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收税,贵族们私自开垦的耕地是不交税的。如今国家允许私田存在,私田拥有者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便视为非法私田,一经查出一律充公。这就迫使贵族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私田如实上报,而一旦上报,就必须得按规定交税,从而增加了国库的收入。公元前936年(周恭王十五年)春天,周恭王出游到泾水边上,当时密国国君密康公跟随周共王出游。恰逢有三位女子来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隗氏说:“你一定要把她们献给君王。野兽够三只就叫‘群’,人够三个就叫‘众’,美女够三人就叫‘粲’。君王田猎时,不敢猎取成群的兽;诸侯出行时,对众人也要谦恭有礼,君王娶嫔妃不娶同胞三姐妹。那三个女子都很美丽。那么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么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况你这样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拥有美物,最终准会灭亡。”密康公不听母亲的劝告,没有献出那三位女子。公元前919年(周共王四年),周共王派兵灭亡密国。[5-8] 公元前919年(周共王四年),周共王派兵灭亡密国。于公元前936年逝世。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6)

周恭王

周懿王姬囏

周懿王姬囏(约前937~前892年),姬姓,名囏(jiān),周共王姬繄扈(yī hù)之子,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周懿王十三年,北方翟人侵略岐周。周懿王虽加大国防建设的投资,征招国中青壮年参军入伍,任命虢公为主管军队的最高领导,扩大军队编制,加强军事训练国,但周懿王六年(前894)秋,虢公率师北伐大败于犬戎。国内官僚骄横淫奢,不顾先王制定的律令乱行暴虐,残害小民,结果引起小民反抗,危及己身,都是咎由自取。严令益公牧要按先王政令办事,明察确断,以律量刑 。在政治混乱的局面发展严重来看,周懿王并未能扭转颓势。周王的礼仪是册命制度,是西周时期的一种任命、赏赐官员的制度,也是周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更是是彰显王权非常重要的表现仪式。但册命的过程中,引起了元老大臣们的不满,加剧了周王室与诸侯大臣之间的矛盾。不再呼史官宣读册命,此时周懿王时王权不振。周懿王九年九月,懿王命益公征眉国。益公获胜,归京向懿王报捷,并报告眉国酋长敖即将前来朝拜周王。同一年,周懿王委命吕服余接替备仲,统辖周六师,赐六师将服;命申承其祖大祝之职,管辖丰人兼九戏祝。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着周王朝的政权。周懿王二年(前898),北方的狄人严狁入侵西周,边关守军出击,反而被严狁军队击败,敌军乘胜追杀周军,一直攻至岐山。岐山离王都镐京距离不足二百千米,岐山的安危直接影响着镐京。岐山守军一面坚守关隘,一面接连向朝廷告急。周懿王姬囏急忙挑选国中精兵,同时征调各诸侯国军队联合出兵,北征严狁,保卫岐山。周懿王命虢公统帅六师讨伐严狁,大军进至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一带,与严狁军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经过数日交战,严狁军被击败,逃归本国。周军在后追杀,迫使严狁人一直逃往太行山。周懿王七年(前893)冬,西周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暴雨和冰雹袭击王都槐里,周懿王十分迷信,因为“天再旦”感觉不祥,将国都从镐京迁往新都槐里,没想到的是在新都依然诸事不顺,西戎侵略周境,一度兵临宗周镐京,出兵远征犬戎被打得狼狈而归,民生怨恨。紧接着降临罕见的天灾,王都附近一片狼籍。周懿王之时周王朝国力衰落,导致宗周镐京备受戎狄威胁,被迫迁都。《竹书纪年》载:“懿王七年西戎侵镐,十三年翟人侵岐,十五年,王自宗周迁于槐里 ”。王朝的衰落必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周懿王不思进取,而是采取退避的消极态度,简单的以迁都作为挽救国运的手段,进一步打击了周王朝统治阶级,使其相关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感到十分恐惧,认为是上天在惩罚他,终日担心天神会来索取性命,疑神疑鬼,寝食俱废。周懿王八年(前892)春,周懿王去世,终年约四十六岁,谥号懿王,葬于毕原,谥号周懿王。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7)

周懿王

周孝王姬辟方

周孝王姬辟方(前960年—前896年),姬姓,名辟方,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周懿王死后,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懦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周孝王元年(前910年),孝王不忘周朝遭受犬戎入侵之辱,命令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但申侯不愿率兵出征,申侯向周孝王建议说,我把女儿嫁给中橘(战国时秦国和赵国的祖先)的后人大骆,生下嫡子成。如果大王能保证让我的外孙来继承大骆的嗣位,申、扈两族就能保证让西戎人顺服,使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表面上是在为朝廷出主意,骨子里是为了自己的外孙。之后申侯便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果然接受申侯的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申侯化解。孝王命非子为王室养马。西周王朝时,马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祭祀、农耕、还是战争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但周朝养马业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靠买进,于是孝王开辟专门的牧场,保证周王朝马匹供应,对于最终解除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周孝王虽违反了周朝宗法制,但他励精图治,打击了西戎对于周王朝的威胁,一定程度上使西周王朝的国力得到恢复。周孝王六年(前896年),壮志未酬的周孝王薨,谥号孝王,葬于毕陌。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8)

周孝王

周夷王姬燮

周夷王姬燮,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立子姬胡为太子。翌年姬病死。葬处不明。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姬燮,原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继位,但他懦弱无能,被懿王叔孝王夺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诸侯又依据父子子继的定例,扶立他为帝。这种制度不仅影响着整个周王朝,也影响着后世王朝的继承制度。正是由于西周完善的继位制度,使得周王朝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了王位的争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内部的稳定。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后来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又尖锐化,据《竹书纪年》记载:夷王三年“烹齐哀公于鼎”。姬燮烹杀齐哀公。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根据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周夷王曾命虢季子白率军大败严狁。 周夷王死后由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9)

姬燮烹杀齐哀公

周厉王姬胡

周厉王姬胡(?―前828年),姬姓,名胡,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约公元前878年即位,在位37年。夷王逝世后,儿子厉王胡继位。厉王登位三十年,贪财好利,亲近荣夷公。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指工商业者)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他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只要有人谈论厉王的过失,他就杀之,之后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议论不敢言,只能以眉目示意,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逃到彘(zhì),之后召公、周公二辅相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前841)。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10)

周厉王画像

公元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厉王死在彘地。厉王重视农业改革。《诗·大雅·桑柔》:“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惟宝,代食维好”,大意是:你厉王只知道抓农业,以“稼穑”为国宝。正是厉王发展农业的有力佐证。在军事上,厉王力图改变周边少数族屡次入侵的状况,解决积弱之弊。他派虢公长父在南方作战:“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公长父伐之不克”淮夷已进逼到洛邑,已为周王朝的大患,但由于国力不强,故虢公长父不能取胜。但到周厉王改革后,周王朝强大震摄四方。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在法律上,厉王采取加强法制的措施。这在先秦以来的儒家观念中就是行“暴政”了。周厉王在宗法观念极强的时候,为了保证经济、政治上的改革,不惜使用了高压手段,早在穆王时已制订“五刑之属”据说有三千种之多,厉王行法,不必草创:刑罚三千,量一“诽谤”之罪必有所本。厉王用法制来维护“革典”的进行,为确保“革典”的进行,采用简单、幼稚粗暴手段的,被反对派(不妨说是保守派)用来指责其行“暴政”,上下唾骂几千年了。周厉王是一个面对“积重难返局面”的改革家,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他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旧贵族,加之他没有经验(因为是第一人,因此他不可能向前朝借鉴什么),改革的牵涉到了过多人的利益,以至于贵族不满,连“国人”也反对。他进行了一场失败的改革,但他的经验教训对后代的改革者是大有益处的。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11)

周厉王

周宣王姬静(靖)

周宣王(?-前782年),姬静(靖),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 。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5人伐西戎,得胜 。五年 ,宣王与尹吉甫一起伐猃狁(即西戎)于彭衙。尹吉甫在征狁战争中率师直攻至太原,迫使狁向西北退走。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 ,向周朝见 。十八年 ,南仲派驹父 、高父前往淮夷,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其时,宣王还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为了巩固对南土的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宣王二十二年,继续西周早年的分封,封其弟友于郑。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宣王命周军于西北、东南进攻戎狄和蛮夷的战争。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 ,都归失败。3 年后,伐申戎,虽取得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丧失了调遣的南国之师。宣王死后子幽王继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西周的覆亡。但周宣王晚年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加之独断专行、固执己见、不进忠言、滥杀大臣杜伯,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废长立幼 自坏章法引起诸侯不睦 。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他那些诸侯国们也逐渐地按照自己的好恶来立继承人,不再遵从周天子的命令了,周天子的威信也就逐渐地衰减下来了。诸侯就开始背叛起周天子来了。也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其死因不详。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12)

周宣王

周幽王姬宫湦(shēng)

周幽王(前795年―前771年),姬宫湦(shēng),周宣王之子,西周第十二代君王,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共在位11年,谥号幽王。周幽王在位时期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引起国人强烈不满。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姬宜臼,立褒姒为后及其子姬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宗周。在政治上,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为政贪婪腐败,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起国人怨愤。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勾结犬戎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统治了257年的西周王朝至此而亡。

大秦帝国的真正奠基者(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他)(13)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王朝的灭亡的一方面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天子的王权衰落,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矛盾加剧,以及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传至周幽王又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周朝的宗法制遭到破坏,各诸侯纷纷发展自己势力。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权力架空,加之周平王东迁后更加沦为傀儡。

以上资料来自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