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wan怎么组网(SD-WAN方兴未艾谁执牛耳)

sd-wan怎么组网(SD-WAN方兴未艾谁执牛耳)(1)

让网络变得更敏捷、更快地响应业务需求以及更好地集成安全性,这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共同的期望。混合广域网、SD-WAN、NFV等新型技术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而企业对于SD-WAN的青睐有目共睹。SD-WAN是SDN技术近年来最引人关注的应用,它旨在帮助用户降低广域网(WAN)的开支并提高网络连接的灵活性。

sd-wan怎么组网(SD-WAN方兴未艾谁执牛耳)(2)

2015年至今,SD-WAN一直是企业级广域网布局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但此前SD-WAN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直到今年3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TC610WG4工作组正式发布了国内首部《SD-WAN全球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对SD-WAN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定义。广义的SD-WAN(Software define WAN)直译为“软件定义广域网”,定义了一种“以业务与应用为导向,融合多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SDN、NFV、网络编排与探测等)的新型广域网架构。”

那么SD-WAN是否已经进入“红海”市场的阶段?

国内企业对SD-WAN接受程度如何?

SD-WAN产业链还面临哪些挑战?

SD-WAN方兴未艾

推动云网融合

当前,SD-WAN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IDC预测,2020—2024年全球SD-WAN托管服务市场收入约为105亿美元。《SD-WAN全球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全球65%的网络提供商已经提供SD-WAN,在未来5~10年内95%的网络提供商都将提供该服务。

SD-WAN广阔的市场前景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企业广域网布局里,分支机构和总部之间需要凭借互联网或者专线建立连接,从而实现共享数据、E-mail和Web应用等服务。在这种方式下,如果数据交互全部通过公开的互联网分发,则会大大影响传输效率,造成响应延迟。如果采用互联网和专线结合的方式,则很容易出现业务分发的不均衡。如果全部采用专线,又会造成架设成本的指数级上升,这是一般企业所无法承受的。而SD-WAN可以将软件可编程和商业化硬件结合起来,提供自动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广域网布局服务,因此大有取代传统广域网布局技术的趋势。

“SD-WAN不是纯粹底层网络协议的调节,也不是对专线和MPLS的简单替代,而是一种强业务绑定型解决方案。”凌锐蓝信CEO顾玮澄清了业界的一个误区,并提出了形象的“公路理论”:如果把网络比作公路,那么MPLS、二层光纤、Internet、4G、5G是并行的不同道路,上面行驶的车就是应用。而在SD-WAN机制下,所有车道成为一个带宽池,假如某辆车赶时间,那么可以设置较高优先级,在资源池中随意调度线路资源,使其快速到达终点。

与传统方案相比,SD-WAN为企业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广域网服务,在成本、性能、可用性等方面具备优势,其投资回报率十分明确。目前,SD-WAN的发展势头强劲。企业上云、运营商的云网融合以及多云的协同,都离不开SD-WAN技术。

与此同时,SD-WAN基于软件定义的技术弹性构建网络连接,拉通云网、融合固移,是5G和云网融合在广域网落地实施的一个重要利器。SD-WAN已经成为云网融合领域的新兴力量,包括思科、华为、青云科技、深信服等在内的厂商都推出了SD-WAN解决方案。基础运营商及阿里云、腾讯云等云服务提供商,则引入SD-WAN组网技术优化自己的专网。

青云科技SD-WAN研发负责人宋园园表示,SD-WAN市场需求足够大,技术工具链已成熟且具备产品化条件和时机,SD-WAN是云网融合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目前还有安全、移动办公灵活性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需要不断地演进和完善。在强大竞合关系加持下的SD-WAN,未来也将进一步融合云服务、安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使之越来越成熟且智能。

企业纷纷入局

谁执牛耳?

SD-WAN已经成为产业数字化、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网络基石。目前国内外已有数百家SD-WAN公司提供设备、软件和解决方案,零售、制造业、金融服务、医疗保健等具有分布式分支站点的垂直行业率先使用SD-WAN,这些行业可以利用SD-WAN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连接,从而降低专线接入成本,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运营商而言,SD-WAN并不只是简单的网络连接服务,运营商可以提供SD-WAN平台上自身网络的维护,包括网络安全需求和内容等一体化的增值类打包服务。随着国内MSTP专线退网,以及客户对SD-WAN的诉求,电信运营商和MSP托管服务提供商将SD-WAN作为专线之一。运营商陆续开始上线SD-WAN的专线服务,协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移动专家表示,SD-WAN是承载“5G 边 云”的纽带,SD-WAN将与企业内部的私有云结合,对企业相关的业务进行隔离。在中国移动5G尊享(私有)、专享(UPF)、优享(切片)三种场景下,SD-WAN分别发挥着多业务隔离和管控、业务分流及云边协同、端到端质量保障的作用。

此外,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基于SRv6的《弹性SD-WAN技术白皮书》,展示了中国移动和华为在SD-WAN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

中国电信则聚焦全球能力底座建设,以合作共赢的心态拥抱SD-WAN产业各方合作伙伴。中国电信SD-WAN主要的场景有三类:一是企业站点的互联,二是分支机构的上云,三是车联网的融合性接入。针对这些场景,中国电信在全球部署了基于自身CN2底层的线路资源,构建了一个新的业务平台,在全球部署安全服务中心,将综合性服务能力在安全节点上进行部署,相当于提供云上安全、云上交付、边界安全的统一融合性管理。

中国联通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及网络系统升级,在2020年正式发布SD-WAN智选专线产品,中国联通SD-WAN智选专线是运营商级的高可靠、智能随选的开放型创新专线产品,通过运营商专网、互联网、移动网络(4G/5G)等多种承载网络,为政企客户提供多站点、多应用之间的企业组网服务。

除三大运营商外,诸多产业链厂商也纷纷进入SD-WAN市场,提供SD-WAN产品及服务,但其发展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中兴通讯、新华三、网宿科技、烽火通信、华为、天翼云等都加入了SD-WAN生态圈,从自有业务出发提供SD-WAN服务。与此同时,以SD-WAN为核心的创业公司正在乘势而上,SD-WAN产业链正在迅速壮大。

尽管SD-WAN市场的参与者众多,但目前业界并未形成SD-WAN服务的巨头或寡头垄断的局面。因此,SD-WAN厂商需要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从SD-WAN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安全

成为SD-WAN服务增值点

随着SD-WAN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对SD-WAN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不仅是解决最初的连接问题,更包括安全性问题。Gartner发布的《2020年度广域网基础设施魔力象限报告》显示,SD-WAN市场变化极快,增加更多功能、将关键功能做得更深、提升产品差异化至关重要,简化和统一网络安全的集成能力成为驱动用户选择SD-WAN的关键因素。

“安全已经成为SD-WAN服务的首要共识,有87%的企业表示希望能够在2021年SD-WAN服务中提升安全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近年来SAS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发展迅速的一个原因,通过与SD-WAN的天然结合,安全到边缘、零信任安全等理念和服务,将使得企业网络甚至ICT服务更加完善。”中国电信智能网络与终端研究院CTNet2025所副所长、MEF(城域以太网论坛)中国工作组主席史凡如是说。

的确,在火爆的SD-WAN市场,集成和管理不同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复杂性使非早期采用者难以迁移。SASE可以将网络和安全性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云进行交付,从而简化了SD-WAN架构并使其迅速扩展。宋园园也表示,在5G规模商用的当下,SD-WAN技术的演进将向SD-WAN内生安全、零信任、云原生、SASE、ZTE零信任边缘计算、5G、IoT、AI、大数据方向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SD-WAN在关键技术研究、控制器接口和标准规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相信未来融合云计算、物联网、5G和AI等技术,SD-WAN将越来越成熟且智能,成为未来企业上云的明智之选。

引申阅读

中国电信专家谈SD-WAN:服务持续升级,带来云网络新业态

中国移动杨锋:SD-WAN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大有可为未来企业网络基础设施——中国联通SD-WAN智选专线

sd-wan怎么组网(SD-WAN方兴未艾谁执牛耳)(3)

作者:梅雅鑫

责编/版式:范范

校对:舒文琼

审核:申晴

监制:刘启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