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尸为什么出现?古尸为居

“尸”字最初产生表示的是活人,而非“死尸”,因从字形看并不像许慎所说为卧形,而是屈膝蹲踞之形。

“尸”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一个轨迹:最初为人屈膝蹲踞之形,既然是蹲踞在一个地方,就意味着有静止不动之意,进而引申为屈膝坐在祭祀灵台前代表被祭者,这种“尸”只能坐着或者站着(夏朝通常是站着的)。

后来,“尸”又分化,大约至汉代产生了“屍”,表示“死尸”之意,汉以前“尸”除了表示活人也用来表示“死尸”。

古尸为什么出现?古尸为居(1)

很显然,居、尼、泥、届、踞、屈等字是由表示活人的“尸”有关,皆因当时古人造字之时充分运用了“尸”字的本义“屈膝”或“蹲坐”,所以由“尸”所构成的会意字比较多。有人认为是“尸祭”这种传统的祭祀方式持续的时间较长,由此给造字带来了影响。其实这是看到表面而未看到本质,关键还是“尸”字的意义本身决定的。

含有“尸”的汉字,不仅包括以上字,其实还有更多与“尸”有关的汉字,比如尾、屠、妮、昵、倔、履、屐、崛、掘等等。这里就不一一拿出进行分析了,后面我们会做一个系列跟大家一起讨论研究。今天我们先讨论“居”字。

居:坐在替受祭者之位,“尸”义仍为蹲踞

居字金文篆书字形如下:

古尸为什么出现?古尸为居(2)

《说文》曰:“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踞,俗居从足。”段玉裁注:“但古人有坐有跪有蹲有箕踞。跪与坐皆膝着于席,而跪耸其体,坐下其臀。若蹲则足底着地,而下其臀耸其膝曰蹲。若箕踞则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是曰箕踞。”

从以上可知,古人对“跪”“蹲”“箕踞”分得非常清楚,这些细致的区分也表现在造字里。但是,“居”字并非如《说文》所说“古者居从古”,其实其初始意义是代替被祭祀者的人坐在先人的位子上,以此引申出“居”的其他意义。

“居”与女人生子之形有关,没有说服力

“居”字,有的学者认为,上部为蹲着的人,而下部为头朝下的孩子,整体字形会意当为妇女生育子女之,然后生育子女之后在家生息,后引申为住处。

仔细想来该说法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原因如下:

首先,蹲式生子虽是存在,但比较让人难接受;其次,“尸”下之字形虽见于甲骨人名,但作新生“子”还不敢断定;再次,卜辞中“女”与“人”字形和使用都是有别的。最后,且同是金文的“居”与表示女人生育的“毓”二者虽有相似之形,但二字在金文下面的构形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居”下确实为“古”,而“毓”下“古”字下一般还有三点,或表示产子之时的流出的血水。“居”与“毓”的字形对比如下:

古尸为什么出现?古尸为居(3)

“居”下为“古”,意顺形合

我们再看“居”字字形发展:

古尸为什么出现?古尸为居(4)

“居”字形发展

从字形看,看似是“尸”和“古”之组合,有学者也照此解说曰:“居”为像古人那样的一种坐法。这种解释倒是省心,但是这样解释是否考虑到远古时代的人们是以怎样的勇气说出“古人”的?而且蹲坐方法竟然那么容易失传?到了一个时代就突然没有了?细细细想来,只能说我们误会古人了。

其实,从“居”字字形的分析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但是要把握好每个部件的意义,该字由“尸”和“古”组成。我们仔细对比“居”下之形和西周春秋时期“古”字形相像。“古”字字形发展轨迹如下:

古尸为什么出现?古尸为居(5)

(参1)

“尸”为屈膝而坐之形,“古”该做如何解释呢?有学者把“古”做了拆分,分为“十”和“口”,“十”意为交叉,而“口”表示特殊位置,整个“居”的意思便是代替祖先接受祭祀的人已经在受祭的位置。此种解释从语义上看似说得通,但总感觉有些迂回,如果作此解释,可能去掉“十”字更显通顺。因此,我们对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

“古”原由盾牌和口组成,有讲述之前的战事之意,后引申为以前、先前之意

这里偏向于把“居”看作“尸”和“古”的结合构字。“尸”意依然为屈膝而坐,“古”字最初由表示“盾牌”的“十”(商代之时还比较象形,后来就演变成了“十”)和“口”组成。

整个“古”字最初的意义便是讲述以前的战争故事,又引申为“以前”“古老”之意。“居”字合而释之为“屈膝坐在了前人应该坐的位置”,其义当从“尸祭”之时代替受祭者的行为动作扩展而来,并由此产生了处于、担当、停留之意。如居高临下、身居高位、居于闹市等。

“居”字从停留、处在之意引申为居住,此义常用而本义便渐失,后来便又造了“踞”表示本义。

结语

“居”字的意义与“尸”之本义有着密切关系,表示人蹲坐在一个位置。另外,还有一个与“居”互为异体字的“凥”,也为会意字。

《说文》:“凥,处也,从尸得几而止。《孝经》曰:仲尼凥。凥谓闲居如此。”桂馥义证:“通作居。”

“凥”依字形判断当为依几而坐,凥即为居,凭几而坐谓之凥。(《字源》周宝宏)其实,“居”与“凥”在字形上的差别也可以通露出二者最初意义当是有别的。“凥”凭靠的是实体的“几”,本义当是坐在几或者凳子上;而“居”则偏向于指称比较虚的位子,也就是坐的位子当是先人、前人的位置,“尸”只是代替先人处于这个位置。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的最大鼓励!期待与您交流国学,非常感谢!


***建议我国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之外单独开设汉字文化课程,汉字融合了绘画、历史、文化、社会、逻辑等多门学问。

参考文献: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