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

这篇文章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岁月:没穷过的人,不知道穷人有多辛酸落魄

舍不得吃肉的严监生家破人亡,云片糕敲诈的严贡生却占尽便宜

马二先生的行走美食单:人间烟火滋味,最抚我等凡人心

儒林外史中的吃喝4:乡下少年的悲喜人生,从一杯清茶开始

《儒林外史》中的吃喝:不同阶层的三场婚宴,一幅明清世俗风景图

的续篇,我继续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岁月,今天写的是一个文人的混吃骗喝的故事。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1)

一部《儒林外史》,写的是读书人的生活和命运,见证的是他们的忧伤与苦乐。这里有几十年执着于科举,半生悲喜交加的故事,比如我们熟悉的范进和周进;有人科举无望,便致力于当“名士”,过清谈悠游或者的生活,比如蘧公孙、牛浦郎等人;还有人以选编科举文章为生,比如马二先生、匡超人等;当然还有各种富商儒者官二代,别管是真斯文假斯文,真情高假清高,他们到底还是读书读诗的,他们的故事亦都是读书人的故事。

但这位书生,既不考科举,也不当名士,在小说中基本就是一路吃喝。问题是,他自己还没钱,也没能力去挣钱——都是骗吃骗喝。在他的故事里,差不多全都是活色生香的点心美食,都是处心积虑地“吃饱喝好”……

这位,名叫季恬逸。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2)

1、饥饿的书生,竟然遇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

季恬逸在小说28回登场,他是南京戏班班主鲍廷玺前妻的侄女婿季苇萧的朋友(身份还挺绕)。二人都是安庆人,相约到南京谋生。不想季苇萧在扬州又入赘当了人家的女婿,便让鲍廷玺带个信给他,说自己不去南京了,让他也赶紧回家吧,南京是个可以饿死人的地方。

等到鲍廷玺见到季恬逸,季恬逸在南京已经快身无分文了。没办法,他只能

“每日里拿着八个钱买四个‘吊桶底’做两顿吃,晚上在刻字店的一个案板上睡觉。”

他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再呆下去了,但季苇萧除了一封书信,没带给他一个钱,他哪里有路费回安庆?只好“终日吃了饼,坐在刻字店里出神。”

终于有一天,他连饼也没的吃了,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没想到天上竟然掉馅饼了。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3)

这一天早晨,有个“带着方巾、身穿元色直裰”的人走进刻字店,他自称名叫诸葛天申,手中有二三百两银子,想找个会选八股文章的名士。他出钱,对方出力,二人联名选书。

季恬逸一看这是个财主啊,虽然他不会选书,但却一口答应下来。心中想的是

“我如今只望着水西门一路大街走,遇着那个就捉了来,且混他些东西吃吃再处。”

选不选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混顿饱饭要紧。他一路走来,看到同乡萧金铉押着一担行李进城而来,他连忙抓住他,将他带到刻字店来,将之介绍给诸葛天申。诸葛天申和萧金铉初次见面,正各自谦虚客气着,季恬逸在一旁却急了,说你俩别忙着谦虚了,还是让诸葛先生先做个东,咱们一边吃一边慢慢谈吧。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4)

于是三人来到一个酒楼上,作为陪客的季恬逸一点不客气,越过主人和客人,狠狠点了一堆:

“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先把鱼和板鸭拿来吃酒,留着肘子,再做三分银子汤,带饭上来。堂倌送上酒来,斟了吃酒。”“当下吃完了几壶酒,堂倌拿上肘子,汤和饭来。季恬逸尽力吃了一饱。”

季恬逸已经很饿了好多天,终于是开荤了。鸡鸭鱼肉,汤水米饭,全都笑纳,而最后这句,“尽力吃了一饱”更是无比生动传神。隔着书页,我们仿佛看到他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的模样。

2、追求文化的乡下土财主,不识香肠和海蜇

随后,季恬逸又提议找个僻静地方编书,三人找到一个僧官处,僧官很客气,拿出了民间很精致的点心:

“便煨出新鲜茶来,摆上九个茶盘——上好的蜜橙糕,核桃酥”。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5)

听说他们想租房子,僧官一口答应下来,并不讲价,三人于是再此住下。当天晚上,诸葛天申拿出几两银子,请季恬逸出去买酒菜。季恬逸特别爱干这事儿,他出去了一会儿,便

“带着一个走堂的,捧着四壶酒,是个碟子来:一碟香肠,一碟盐水鸡,一碟水鸡腿,一碟海蜇。”

看来季恬逸真是馋狠了,竟然没要一个素菜,依旧是海鲜肉类,当然他不心疼钱,反正也不是自己的。

没想到,这诸葛天申虽然有点钱,虽然向往文化事业,但却是个土财主,没见过什么世面,竟是不认得香肠和海蜇。他看着香肠无比好奇,忍不住问:

“这是什么东西?好像猪鸟。”

萧金铉很不耐烦,说你就吃好了,问什么啊!诸葛天申吃过之后,又说,“这就是腊肉。”萧金铉告诉他,这才不是腊肉,是猪肚子内的小肠(原来这香肠也不是我们现在吃的香肠)……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6)

吃到海蜇,诸葛天申又说道:

“这迸脆的是什么东西?倒是好吃!再买些迸脆的来吃吃!”

这一次,季恬逸和萧金铉都没有回答他告诉他,也许他们心中在笑话他,也许那季恬逸正在埋头大吃,哪有空跟他解释?这二人,吃着人家的,喝着人家的,却对人家一点耐心没有,连好好解释一下都不肯,真是有点过分了。

3、见多识广的富二代,吃不过混吃骗喝的书生

此后,季恬逸这三人开始选书,并与聚升楼酒店谈好,每日在那里“赊米买菜和酒吃,一日要吃四五钱银子”看来这又季恬逸办的,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不过他们如此高消费,加上请人刻字印刷的钱,四五个月后,诸葛天申的二百多两银子差不多快花没了。但三人照旧吃喝,已经开始欠账了。

季恬逸和萧金铉背后商量,没钱了怎么办呢?萧金铉却不以为然,说这是他自己愿意的,没钱了,就让他再回家要去呗,关我们什么事?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7)

不久,诸葛天申遇到了有过一面之缘的富家公子杜慎卿,彼此有了来往。杜慎卿请几个人来家做客。一番款待,十分精致,都是大家的气派;

“买的是永宁坊上好的橘酒,斟上酒来。杜慎卿极大的酒量,不甚吃菜;当下举箸让众人吃菜,他只拣了几片笋和几个樱桃下酒。”

到了午后,杜慎卿摆上点心:

“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麦,鹅油酥,软香糕。每样一盘拿上来,众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杜慎卿自己只吃了一片软香糕和一碗茶。”

这猪油饺饵、鸭肉烧麦、鹅油酥、软香糕,实在是太精致了,让人看着都垂涎欲滴,这三位穷书生,一定是大快朵颐了。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8)

在那个时代,对方请客,自己必然要回请一次的,否则就是不礼貌。三人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到聚升楼酒馆。上次在杜家吃饭,季恬逸已经知道杜慎卿的饮食习惯,知道他不怎么吃荤菜,便故意全点的荤菜。

“点了一卖板鸭,一卖鱼,一卖猪肚,一卖杂脍,拿上酒来。”

然后又百般相让,杜慎卿却不过情面,勉强吃了一块板鸭,随即全都吐了出来,让他们很不好意思。结果,杜慎卿最后只用茶水泡了一碗饭吃,那么多的,鸡鸭鱼肉都进了主人的嘴里。

此后,小说的聚焦转移到别人的身上,季恬逸这三个人,只是偶尔被提起,成为众人聚会的背景。他们继续混在南京,辗转勾连,竟然也与名士杜少卿、蘧公孙、马二先生等人交往起来,还参加了泰伯祠祭礼,当然了,他也没什么故事,不过是跟着吃了一场又一场。

儒林外史其中三个人的故事(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9)

这三人编的书怎么样了,作者没有交代,应该不会太好卖。他们最后出场是在泰伯祠祭礼之后,“萧金铉三人欠了店帐和酒饭钱”,没办法,他们还是去找了好说话的杜少卿,替他们赔了几两银子,“三人各回家去了”……

季恬逸的故事,其实没什么故事,差不多就是一个骗吃骗喝的流水账。但却另有意义。因为在这部描写读书人的小说中,文人的故事其实大同小异,但这位书生却是万里挑一。不是吗?尽管自己没有一分钱,全是骗吃骗喝,但人家季恬逸毫无愧色,心安理得,过得十分逍遥自在,甚至还有心情去戏弄贵公子杜慎卿。这样表里如一、丝毫不被文化和身份束缚的书生,实在是难得一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