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

明代皇帝的龙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在之前的大多数古装剧中,明代皇帝的龙袍,可谓是五花八门。当年的《女医明妃传》算是带了一个好头,把明朝古装剧的服饰审美还原到了还算比较高的水准。

这两天刚刚播出的《大明风华》,在服饰上也可圈可点,但是错误之处还是非常多。比如,剧中出现的龙袍其实是有点不合时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正好借助这部剧,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明代的龙袍演变。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

《大明风华》中的龙袍和历史中的龙袍对比

明代早期的龙袍,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华丽

明朝的龙袍,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是衮龙服,实际上经历了两个特别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所定制的龙袍形制。

当时由于是刚刚建国,一切制度都是初定,所以服饰上也比较简洁实用。比如,老朱的龙袍就有两大特点——第一,从正面看,两肩和胸前各绣一团团龙,很简洁;第二,当时的龙袍袖口还比较小,远比明代后期龙袍的袖口小。请看朱元璋画像: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2)

朱元璋的龙袍有两大特点。这种龙袍在中后期皇帝也穿,但袖口大一些

除此之外,龙袍上的其他装饰品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其他特点。

你可能问,为什么衣服上有团龙呢?这实际上是受到唐朝龙袍的影响。我们现在根据唐宋时期的绘画可以发现,唐朝的龙袍实际上就是有团龙的。宋代龙袍比较简洁,但是在徽宗朝,以及南宋末期,皇族宗室生活逐渐奢靡,服饰上也出现了团龙。

比如,南宋时期的绘画《望贤迎驾图》中所画的唐玄宗和唐肃宗,都穿了一件带有团龙花纹的龙袍。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3)

《望圣迎驾图》中的唐玄宗和唐肃宗都穿了团龙服,明代也称之为衮龙服

你可能还要问——那为什么明初龙袍的袖子会那么窄呢?

一方面,这肯定是受到蒙古服饰的影响的。在唐朝早期,服饰上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袖口也比较小。唐初的绘画中,人们穿着圆领服饰,袖口都是窄袖口。

举个例子。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出现的圆领服饰袖口就很小。这幅画是唐太宗时期绘制的,画中右侧人物就是唐太宗。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4)

《步辇图》中人物的袖子口都还很窄

而到了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人们同样穿的是圆领长袍,但是袖口已经明显变得很大很大了。

比如南唐时期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是宽袖: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5)

《韩熙载夜宴图》中出现的基本上都是宽袖,到了宋代士大夫和皇室的袖子更加宽大

明朝服饰由于受到蒙古服饰的影响比较严重,所以早期也是如此。

其次,加上建国初期,皇帝和功勋们都是马背上夺天下,穿宽袖肯定是打不了仗的。等到战后再让这批人穿宽袖,他们肯定也是不习惯的。

因此,如果要拍明代早期的电视剧,在龙袍上一定要注意这两大特点——第一,龙袍很简洁,只有团龙;第二,袖子很很窄——我最近看到很多人说文官的袖子太窄了,袖口不够宽。这是明初,不是明末,窄袖是可以理解的。

但至于龙袍,这剧里面所呈现的就是“错”的了。比如朱棣,穿的这件红色龙袍“装饰”就太多了。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6)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

朱瞻基的这件龙袍也是如此: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7)

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

而现存的朱瞻基画像如下图。他所穿的龙袍,和朱元璋、朱棣等人的画像中所穿的龙袍毫无区别。

而且他们都是明早早期的帝王,这也恰恰印证了我刚才所总结的明初龙袍的两大特点。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8)

历史上朱瞻基的画像

明英宗时期在龙袍上加上了十二章纹,所以英宗之后的皇帝才会穿有十二章纹的龙袍

我刚才说《大明风华》中的这种龙袍错了,肯定很多人说,嗳,没错啊,我看明朝很多皇帝都穿这种龙袍的呀!

确实,明朝很多皇帝都穿剧中的这种龙袍——但是,我刚才说了,明代早期的龙袍简洁、袖口小,所以“错”了。“错”字我是打了引号的——这说明它是穿得不合时宜,并不是设计上有太大的问题。

而是在明英宗时期,龙袍上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加上了十二章纹。于是,这种龙袍才开始出现在后来的皇帝画像之中。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9)

明英宗,这幅画像里穿的就是十二章纹衮龙服

而在《大明风华》中,张艺兴所演的明英宗朱祁镇,他如果后期身穿这种十二章纹衮龙袍,那就比较合情合理了。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0)

张艺兴饰演的朱祁镇

但这里我们仍然需要注意,朱祁镇的袖子口还是太大了。这时候明朝尚且处于前中期,对比上面的画像我们就可以发现,袖口仍然很小。

等到嘉靖皇帝这样的中后期之后,皇帝们龙袍的袖口就更大了。目前根据画像判断,可能是明孝宗时期开始流行起了宽袖。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1)

注意这里的袖子,袖口已经很大了

还有一点也要顺便提一下——早期皇帝龙袍里面穿的中单,或者你可以说叫单衣,又或者你可以称之为古代版的“衬衫”——一般是红色的,上面也没有花纹。花纹在英宗之后才有的。

英宗之前也有十二章纹,但是主要绣在衮冕服上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搞懂什么是十二章纹。实际上,十二章纹指的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等十二种纹饰,一般用在皇帝的衣服上。

各个朝代的部分章纹稍有区别,明代的十二章纹大体上是这样的: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2)

十二章纹

日和月和龙、群山等等都比较好理解,一般绣在肩膀两侧,星辰也绣在这附近。

但是,什么是华虫呢?其实华虫就是锦鸡,绣在袖子的两侧。宗彝一般是一只猴子外加一只老虎;黼就是斧头,黻就是上一张图片中左下角青黑相间的这种花纹。这些纹饰,分别被绣在龙袍的不同位置。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3)

注意龙袍上的纹饰位置

但是,并不是说十二章纹是英宗朱祁镇时期发明的,早在秦汉的商周以前就有十二章纹的说法了。

后来历朝历代的龙袍,也都基本会绣上十二章纹。比如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里的皇帝们,衮冕服上一般都有十二章纹。比如刘备的这幅画像,肩膀上的日和月就特别明显: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4)

刘备画像

明代早期老朱在设计衮冕服时,也保留了十二章纹。

但是由于衮冕服只有大型祭祀等活动时才会穿,所以明代时期用得不多。遇到懒一点的皇帝,甚至连这种大型活动也懒得穿这种笨重的衣服。所以这就让我们感觉明朝皇帝好像不穿这种衣服似的。

但其实万历皇帝就有一幅绣有十二章纹的衮冕服画像存世: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5)

万历皇帝衮冕服画像

注意,他的衣服上就是绣了十二章纹的。

所以明英宗实际上就是把衮冕服上的十二章纹,也绣到龙袍上。于是后来我们才看到了几乎每一个皇帝都穿这样的龙袍。

另一部还未上映的《江山纪》中就有这种衮冕服出现: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6)

《江山纪》剧照

国产古装剧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想精益求精,还需要一段路

提及《江山纪》,我们就不得不提江山纪中的龙袍。实际上,江山纪中的龙袍,才更加符合明代早期龙袍的设计。

比如陈宝国的这件龙袍,就很符合明初的风格: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7)

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

他的另一张身穿黄色龙袍的剧照,实际上也比较符合明初龙袍的样式。他头上戴的这顶帽子,也基本上是明初的样式。

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他们头上戴的帽子还是有问题。比如这种帽子,也是中后期才有的: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8)

龙袍和中单都不错,但是帽子也是不合时宜的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专门提到过这个问题,感兴趣请看这里:冯绍峰《江山纪》里戴的翼善冠还原历史?基本还原,但样式弄错了

《大明风华》里面的皇帝们头上戴的也是这种帽子。

所以这里我想说的是,尽管现在的古装剧服化道越来越好了,越来越追求符合历史,但是还是有很多小细节需要注意。想精益求精,还需要很长的路走。也希望中国的导演们,能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通。

大明风华朱亚文穿龙袍镜头(朱亚文大明风华中的龙袍还原历史)(19)

《大明风华》中出现了网巾,这一点倒是值得表扬

也有很多人看了我的文章会说我吹毛求疵,电视剧剧情好就行——确实,你说得没错。但是,追求更好、追求进步永远不是错。

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一样:你可以选择平凡,但你也可以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可以没有品位,但是你也不应该不让别人追求品位。

如果想让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审美在未来变得更好,就必须先懂这些小知识,学会去欣赏它,再去影响更多的人理解它——而电视剧和电影,恰好是影响国人文化审美的最直接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