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

来到风景秀丽的巴山蜀水,穿行于其中的竹海林洋,进入这个谷翠山青、水湍潭静、风景秀丽的地方。忽然,在一片碧绿之中,一抹鲜明醒目的黑白色调撞入了我们的视线里。

看,圆乎乎的脸上一双锃亮的小眼睛,周围各有一个醒目的“黑眼圈”,像是戴了副墨镜。一双耳朵又圆又大,好像是头上开出的两朵黑牡丹。那胖胖的身体,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实在招人喜爱。这不就是我们一路翘首期盼见到的大熊猫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熊猫,来看看大熊猫的世界吧。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1)

与剑齿虎同期的悠久"熊猫族"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我国的珍稀国宝,但是人们却对熊猫的历史知之甚少。少有人知道熊猫其实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属于一种极为古老的哺乳动物。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是和剑齿虎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古老动物,它们的体型比现生熊猫小一些,是极为凶猛的肉食动物。

在距今1000多万年至300多万年的上新世和更新世地层中,科学家们发现了剑齿虎、三趾马和大熊猫等动物的化石。其中剑齿虎早已灭绝,三趾马后来进化成只有"一趾"的马,而唯独大熊猫生存了下来。并且其骨骼和300万年前的相比,几乎没有差别。

就一般动物来说,经过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演化,早已是面目全非了,而大熊猫却"面目依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数万年前的"老"样子。它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动物的特征,比如说一个较小的脑容量以及构造极为简单的消化器官等等。我们西北地区的丛林和峡谷为熊猫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就像澳大利亚成为了有袋类动物的天堂一样。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2)

从“猫熊”到“熊猫”,一次美丽的错误

其实我们如今所称呼的“熊猫”,在曾经是叫作“猫熊”的。提到这个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对自然科学有杰出贡献的法国人——爱蒙・大卫。

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生物界学者举办了一次标本展,其中稀有动物猫熊的标本最吸引观众的注意,其标牌以国际标准的写法,当时中文已经写明"猫熊"。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至左读,国人都异口同声地将其读成了"熊猫",再加上通讯社的记者们也以"熊猫"在报纸、广播上对国内外大事宣传。显然这种动物命名为"猫熊"更科学,因为它们更像是"熊"而不是猫科动物。但科学工作者有口难辩,无法抵挡错误名称的流行。就这样,"熊猫"的称谓可以说是“以错为正”,成为了准法定名称,并流行了半个多世纪。而当年的那具标本,如今珍藏在法国的博物馆内,似乎在纪念着那一次"美丽的错误"。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3)

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国宝"

很多人会说找不到一本写熊猫的古籍,或一首赞颂熊猫的古诗。认为熊猫虽贵为“国宝”,但似乎没有走近过中国历史文化?如果你真的这样理解,那就错了,这未免有一些小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了,其实熊猫这位憨态可掬的小家伙早就一步一步走入中国文化的大门,并在里"偷偷"生根发芽。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就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追述,远在4000多年前,古代有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曾下令驯养虎、豹能和貔貅等猛兽助阵,与另一个部落的首领炎帝大战于阪泉。又说在洪荒时期,我国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大禹,带领老百姓疏通河道,治理了洪水。当时的四川龙安县一带的人民,为了感谢他治水的卓越功绩,特地向他敬献了珍贵的礼品猫,被称为当地所产的"貔貅"。后经考证,这里的貔貅就是大熊猫。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4)

而西周初期《尚书》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认为貔貅很凶猛。古时候,有些部落的士兵甚至用貔貅作为战旗上的图案,以此来象征威武,预兆战无不胜。《诗经》中还有"献其貔皮"的诗句,是说把貔貅的皮作为礼品进贡。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山海经》对貔貅也有记载。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5)

不仅如此,在古代史书上,大熊猫还被当成"义兽"。可见,那时的人们都把大熊猫当做和平的象征。哪怕两军对垒时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只要有一方竖起"义兽"的大旗,表明愿意和平解决,大家就化敌为友,战斗也就立即平息了。西汉文帝之母薄太后于公元前170年去世,葬在西安附近的琅陵陵墓中,就以大熊猫的头骨陪葬。所以说,在历史上,华夏儿女早已把大熊猫视为珍贵的异兽了。

中国和平的使者

大熊猫早已不再是躲在丛林里害羞的小家伙,熊猫文化早就走出了国门。可爱的大熊猫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动物园里的稀世之宝。

大熊猫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最早是在1938年。当时中国的华西大学向纽约大学提供一只大熊猫,而美方则向该校提供了电影胶片、技术刊物幻灯片、新发行的科技书籍和科学仪器等科教材料。

1957年,我国把雌性大熊猫"平平"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政府。从那以后,大熊猫作为和平使者、将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传播到世界各地去,只要看到这憨态可掬的"黑白熊",似乎世界人们就看到了和平与友谊。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6)

古老与灭亡

熊猫本就是一种极为古老的动物,它们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残留种",按照"自然选择学说",它们确实应该灭亡了。它们生殖器官构造特殊,早就造成了它们交配不易,而且相比其他动物它们空孕率高,出生率低,幼崽又发育不完全,因此大熊猫种群衰退似乎是一个必然。但是为什么我们不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呢?

在秦岭一代,我们乱砍滥伐开荒种地,把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变成了我们发达的城市。我们就像残忍的虎狼一样,把这些可怜的生灵包围以来,它们现在正在岷山、耶崃山等几个"孤岛"上残忍的哭泣着。如果没有人类,这里本来就是一片"世外桃源",这种本该灭绝的动物也许还能在这一乐土生存繁衍。

其实"本该灭绝"这个说法只是人类自然科学的一种推测定义,熊猫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物种大灭绝,分明这些小家伙已经得到了"上帝的眷顾",而我们今天却把被上帝眷顾的生灵推向了毁灭的深渊。细细思考,它们并不是"老掉牙"到跟不上时代的动物,而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一种牺牲品罢了。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7)

古老真的就应该代表灭亡吗?就像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就像我们的传统习俗一样,这些事物真的要离我们远去吗?这绝对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失去这些"古老"的东西,更不能失去我们珍贵的国宝熊猫。

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想要国宝熊猫(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的)(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