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每一位的代表名句(唐宋八大家之间的恩怨情仇)

唐宋八大家每一位的代表名句(唐宋八大家之间的恩怨情仇)(1)

明代文选家茅坤曾编辑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钞》,里面收录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共八人的文章,“唐宋八大家”也因此得名。

这八位文人,其实彼此间有着深厚或者复杂的关系,像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在文学创作和散文这方面,有共同理念,虽然经常分隔两地,却一直有书信来往,维系了一辈子的友谊。

而宋代的六大家,关系就比较复杂了。三苏是父子关系,苏轼、曾巩与欧阳修是师徒关系,但其实欧阳修除了赏识苏轼外,对苏洵也是赞誉有加的。苏洵年轻的时候不用功,一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嘉祐元年时,他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上京,先去拜谒欧阳修,同时把自己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一看惊为天人,激赏不已。再后来苏轼、苏辙同时考上进士,所以苏氏父子与欧阳修的关系,在当时名噪一时。而大器晚成的父亲能培养出年少有成的孩子,也说明了这三人的天资是相当聪颖的。

唐宋八大家每一位的代表名句(唐宋八大家之间的恩怨情仇)(2)

不过,另一个文人王安石,和他们的关系就没那么好了,王安石推行新法,激起朝廷中反对的声浪,文武百官分裂成新党、旧党两大派,新党以王安石为首,旧党则以司马光为首。

欧阳修、三苏等人也是亲旧党的,像苏轼就因看出弊端而反对新法中的许多条款,与王安石也常因政治理念不同而唇枪舌战,而苏洵也写过文章暗骂王安石。但政治归政治,文学归文学,有时候还能看到王安石与苏轼互相称赞对方作品。后来两人也和解了。如果没有政治纷扰,只谈文学和学识,或许他们能成为知己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