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

导语

众所周知,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和申公豹被设定为一对师兄弟。他们都在玉虚宫修炼,师从阐教大佬元始天尊,是为阐教二代弟子。南极仙翁、燃灯道人,云中子,以及十二金仙之下,就数这哥俩名气大了。

缘何?为一张封神榜,姜子牙和申公豹玩起了火,玩得邪乎,从一对师兄弟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从封神之战的粗线条上说,他们似乎盖过了其他人的风头。两人因此一战成名,扬名四海。只不过一个是名垂青史,另一个则是遗臭万年。

没办法,功利这种东西的诱惑太大了,古往今天为之而倾倒、摧眉折腰者数不胜数,前赴后继,飞蛾扑火,撞倒南墙不回头,至死方休。

师兄弟相争,亲者痛仇者快,他们的老师元始天尊却高高在上,玩了一套欲擒故纵的把戏,任凭申公豹逍遥于玉虚宫之外。由此申公豹得以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为非作歹,站到截教和殷商一方,誓要把姜子牙拉下马,夺取他的封神榜,叫他的封神大计成为画饼,功亏一篑。

两兄弟势同水火,有你无我。试问,这两位还像是一对师兄弟吗?一个是师命难违,死不相让,一个非要抢了师兄的风头,夺了封神榜。

长公子扶小苏认为,这哥俩的关系远不止师兄弟这么简单。从神话角度讲,姜子牙和申公豹是一对师兄弟,从小说作者的艺术加工手法着眼,你就会发现,他们甚至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1)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姜子牙和申公豹其实都是有人物原型的。他们原本都是活生生的人,经过许仲琳的描述,才成了虚无缥缈的神仙。姜子牙有历史人物原型,申公豹也是如此,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申侯,周平王东迁的鼎力支持者,他和姜尚一样都出自姜姓。原来这哥俩还真是一家子。

这哥俩为何会被许仲琳设定为一对师兄弟,源流一家而又反目成仇,姜子牙是正派形象,申公豹却成了反面教材了呢?小说作者究竟在表达一个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儒家角度下的封神之战与兄弟阋墙。

同出一源

悠悠千年谁著史,全是将相与王侯。由来众生如草芥,黄沙一抔掩所有。

姜子牙如此,申公豹也是如此,概莫例外。甭管是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他们都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贵出身。

上古八大姓

上古有传说中的八大姓,即是姬、姜、姒、嬴、妘、妫、姞、姚,或姬、姜、姒、姚、嬴、妘、妫、妊。现在的《百家姓》名录上的姓氏基本都可以追溯都上古八大姓。某人说他是前清皇族后裔,蓄发留辫子,穿个黄马褂,招摇过市,显摆;于是就有人戏言:我祖上是秦始皇,再往上数,我是炎黄子孙,我老祖宗是轩辕黄帝,我说什么了吗?

封神中,周文王姬昌姓姬,黄帝姓姬,老周家的女人姓姒、姓妫,帝舜姓姚,出身久远,非常人所能比。姜子牙就出生在姜姓一族,跻身上古八大家族之列。

四岳之一

上古推崇的是一套禅让制,有德者居之。部族联盟首领被尊称为“皇”、“帝”与“后”。所以封神中就有了火云洞三圣皇之说,然后是五帝,颛顼帝,帝尧、帝舜,夏后氏大禹,等等。

人王之下,就是负责辅佐的四大员,号称“四岳”。四岳即是某四个人,四个德高望重的大部落首领,又是一种常设机构,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2)

在尧舜禹时期,姜姓的族长作为四岳之一,被封在一个叫作“吕”的地方。古代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以“氏”为尊。因为“氏”是被王者赐封的,代表着他的硬实力,巨大贡献。所以姜姓以“吕氏”为贵,姜子牙又称作“吕尚”,这才是正确叫法。

申公豹人物原型申侯

上古秉承的是一套“不绝其祀”的原则,除非你自己太弱小,被野人部族给消灭了,否则,即便是改朝换代,换了人王,你依然可以保留封地,子孙绵延,福泽万代千秋。封神之战后,周武王姬发分封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诸侯国,其中有上古尧舜禹的后裔,也有宋国这样的商汤子孙。

作为上古四岳之一的姜姓一族也是如此,任凭风吹浪打,城头变幻大王旗,姜姓一族顺利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依然具有一定的硬实力。

到了西周时期,也就是武王伐纣成功,君临天下之后,姜姓和姬姓达成了某种默契,成为抵御西戎的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世代联姻,相互扶持。分封制背靠的就是姻亲和血亲这两个裙带,二者缺一不可。春秋战国乱悠悠,乱成了一锅粥,相互功法,实际都是亲戚打架,外甥灭舅舅,叔叔打侄子。

司马迁《史记》中说,申侯不但和西周王室结亲,而且还联姻嬴秦,依靠老秦人的力量戍边,抵御西戎或犬戎这样的游牧民族的无休止的侵犯。嬴秦氏为之付出了血与火的代价,历代族长几乎都战死在沙场与弯月刀之下。

申侯被封在一个“申”的 地方,申氏,姓姜。这就是申公豹的人物原型。

所以申公豹在封神中就有了这样的表现,首鼠两端。申侯既是西周王室姻亲,又跟西戎有着一定的密切关系。申公豹是阐教二代弟子,却跟截教站到了一起。

姜子牙

姜子牙又称作姜尚,吕尚,东海尚人。叫他姜尚,说的是他姓姜,说他叫吕尚,指的是他的氏。东海尚人说明他来自东海边上,而且他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号称“尚人”,比较高大上,说白了就是人上人的意思。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3)

对于姜子牙的出处,史学界有两个观点,一个是他出自东海,山东半岛,另一个则直接认为他出生于朝歌附近。

无论如何,他的人生轨迹都有一个交合点,就是朝歌城。封神中说,姜子牙42岁上昆仑山修仙,从32岁到42岁,他在朝歌城呆了整整10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学了一身本事,经国治世之道,想在纣王跟前谋个高就,找一碗饭吃。显然失败了。北漂租了10年20平米的小房子,最后连水电费也交不起。

同样都姓姜,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申侯贵为一方霸主,皇亲国戚,姜子牙递个简历都没人看。这就说明,申侯是姜姓吕氏的大宗,是正宗的嫡出,而姜子牙则是庶出的旁枝,家道中落,已经攀不上这层关系了。刘皇叔说:我是中山靖王之后,我是皇族后裔;袁绍笑断了气:我老袁家四世三公,也没记得刘姓皇族中还有你这号人物呀!一边凉快去。要不是曹孟德出手,刘皇叔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更遑论跻身十八路联军之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说作者许仲琳笔下就有了这样一个设定:姜子牙做了申公豹的师兄,拿到了封神榜,申公豹成了小师弟。他不服气,叫板姜尚。

原来这哥俩还真是一家子,都是同一个姜姓部族中出来的血亲。

申公豹为什么被描述得那么不堪,那么坏呢?这就涉及到许仲琳的心思,他的正统儒家观念了。

难以释怀的成周代宗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封神之战告终,纣王鹿台自焚,周武王姬发分封诸侯,姜子牙封神。凤鸣岐山,一个崭新的西周横空出世,耀眼夺目,灿烂一时。传说中的青铜器的巅峰时代来临了。

盛极必衰,这是一条铁律,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警醒。西周也有没落的时候,继而是周平王东迁,东周的延续。这个事件标志着周王朝的由盛转衰。

故事的主角周幽王,还有这个神奇的申侯。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姬宫湦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一个比郭德纲还搞笑的笑话大王。

周幽王的正室妻子,王后是申侯的女儿。姬姜这个女子不得了,她给周幽王生了个聪明可爱的小宝宝,名字姬宜臼,就是后来的周平王。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4)

周平王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比口含灵通宝玉的贾宝玉金贵多了。他是周幽王的嫡亲的儿子,是嫡长子。周幽王龙御归天之后,他将名正言顺地登上王者宝座。

不成想,一个女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按照古代婚姻嫁娶制度,周幽王可以有好几位夫人,除了正室妻子,他还可以有妾。褒国产美女,褒国给西周进贡了一个绝色女子,她就是以红颜祸水著称的奇女子褒姒。

周幽王移情别恋了,他更喜欢褒姒,被褒姒迷得神魂颠倒,把申侯的女儿给晾晒到一边去了,跟打进冷宫也差不了多少。

褒姒也给周幽王生了个大胖小子,名字姬伯服。

周幽王为博取褒姒的欢心,不但搞了个烽火戏诸侯,还执意要废黜太子周平王,改立褒姒的儿子姬伯服为储君。

嫡长子继位已经深入人心,废长立幼被视作是取祸之源。大家都有意见,一肚子牢骚没处诉说。有个人站出来了,他就是王后的老爸,太子周平王的外祖父申侯。你欺负我女儿也就罢了,忍忍就过去了;你废黜太子,欺负我外孙子,这不是要我的老命吗?那我老姜家还有什么盼头?他果断出手了。

祸水东引

申侯是怎么做的呢?西周虽然不如立国之初那么强悍,但也不可小觑,至少不是申侯这一个地方诸侯国可以与之抗衡的。引进外援,申侯联合了些许个小诸侯国,然后把希望寄托在陇西高原上的犬戎身上。

无利不起早,犬戎王跟申侯谈条件,讲价钱。申侯给出了郑重承诺:只要拿下周幽王,干掉褒姒和她的儿子姬伯服,扶周平王上位,王城可以任凭他们洗劫三天,金银珠宝与美女宫娥,随便拿,满载而归。

申侯联合犬戎,暗中操作,搞了个偷袭。周幽王对此一无所知,毫无察觉。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周幽王才从大梦中惊醒。故伎重演,他再次点燃了烽火,希望得到诸侯们的支援。人家不来勤王了,被骗过一次,不再相信他了,以为他又是为了博美人一笑。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5)

然后你就看到了,周幽王姬宫湦被重进王宫的犬戎给杀了,姬伯服也难逃一死,褒姒则被掳掠走。

周原地处渭水河畔,沃野千里,草木茂盛。犬戎赖着不走了,他们要在这里养马放牧,把这里当作他们自己的王城。

请神容易送神难。申侯千算万算没想到,犬戎竟然来了这么一手,言而无信。他们竟然要直接取代宗周,自立为王。申侯感觉脸上金光四射,被人家给啪啪打脸了。

平王东迁

木已成舟,覆水难收。申侯的肠子都悔青了。夺嫡是为内战,自己的内部问题,犬戎霸占王城,想取代宗周,替周家天子当家做主,这个问题就大了。如果说之前的申侯还有点道理可言,理直气壮的话,这下可就哑炮了,无话可说,罪莫大焉。

剧情反转,万般无奈的申侯再次把眼光放到了内部,寻求诸侯的援助,驱离西戎。

这次出马相助的主要有两支力量,一个是周幽王的叔伯兄弟郑武公,另一个就是不请自来、长途出击的驻扎在西犬丘的老秦人。西戎想取代姬姓周家,郑武公当然不爽;嬴秦氏和西戎是数百年的宿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同一块土地,有你没我,势不两立。

由此,申侯、郑武公和秦襄公联手作战,同仇敌忾,经过一番努力,把犬戎赶出了宗周。在申侯的主持下,在郑武公和秦襄公的强力加持之下,姬宜臼登基称王,成为周朝的新任国君,号称周平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这首诗道尽了周平王此时的心情。西周王城已经被犬戎破坏殆尽,臣民流离失所,四散逃奔,而且随时可能会遭到西戎的掳掠,袭击,没有屏障,失去了天险,已然成为鸡肋。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6)

于是就有了周平王东迁洛阳的故事。宗周变成了成周,周家800年的气运就此挂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

价值重估

申侯这一反一复两手操作,杀死了周幽王,召来了犬戎;赶走了犬戎,扶周平王上位。

这个事件如何评估呢?申侯是功还是过?

我们回到小说作者许仲琳的角度,从作者的角度再次审视这个故事。

上古时代的王朝往往都是上千年,500年以上,期间极少发生颠覆性的事件,某个人敢叛上作乱,把人王给赶下台的。即便有,后来的儒家也有会一番说辞,用圆润的故事圆场。正与邪,黑与白,说得很清楚。

那么,显然,申侯的做法是值得怀疑的,是需要重新评估的。

周幽王千般不好,他有再大的错误,作为臣子的只有提示、提醒、警示、警醒的份,申侯作为一方诸侯,周幽王的姻亲,他去搞掉周幽王,显然有谋逆的成分,是非常不恰当的。而且他还联络了犬戎,勾结了外部势力。

宗周一帮文武臣工对整个事件是个什么态度呢?作壁上观。

他们认为,申侯此举欠妥,大逆不道。臣子攻打君王,这像什么话,不成体统,有辱斯文。即便周幽王挂了,周平王上位,似乎其中道理也说得不太通透。于是就有了个奇怪的现象。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7)

周幽王被犬戎打杀,随即有一部分人拉起了另一个旗杆,他们扶周幽王的弟弟上位,周携王。周朝实际出现了二王并存的局面。有意思的是,周平王没有主动出击,去攻打周携王,其他诸侯也没有这个意思。周携王善终。这才结束了二王的局面。

后来者居上,后来的儒家上位,掌握了话语权。从儒家的角度讲,申侯的做法就显得有点匪夷所思了,不是正常的举动,是有悖基本的纲常伦理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要搞清楚,不要乱来。申侯就成了一个不太好的示范。

这就是申公豹的人物原型,许仲琳拿他说事的奥妙所在。

命运与归宿

争夺目标

申侯干的是俩皇子争太子的事,争夺的是宗周的王位大权,姬周江山社稷的掌控权。

申公豹和姜子牙争的是封神榜,封神大战与扶周灭商的主导权,属于神仙面子之争。

两点何其相似!

争夺的手段

姜子牙自然不必说,从始至终,守一而终,他始终站在玉虚宫、元始天尊、阐教和西岐一方,死磕对手截教和商纣王。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8)

申公豹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是元始天尊门下的阐教二代弟子,他却跑去了截教一方,屡次三番地死搞姜子牙,引出了一大堆截教和殷商的精英,步步设卡,阻挠封神计划。他在借助截教和纣王的手,来跟姜子牙较劲,一争高下。

申公豹这一点又跟申侯的做法何其相似!

命运归途

姜子牙成为了齐国诸侯,齐国的开山鼻祖。位列三公,辅佐成周,名垂青史。就连我们的孔圣人都给了个大大的赞,竖起了大拇指。

申公豹被封神,被元始天尊填在北海眼里,用来镇压从北海冒出来的妖邪。

申侯是个什么结果呢?虽然扶周平王上位有功,他依然被安排到了遥远的边缘地区,大概就是现在的南阳附近。这里跟徐淮夷毗连,跟荆楚相连,是块硬骨头。封神中反叛纣王的平灵王,他的指向就是徐淮夷部族。该部族甚至一度出现了徐偃王这样的人物,他敢公然叫板姬周,自立为王。

周昭王南下跟荆楚作战,竟然痛失三军,仓皇北顾。在回家的路上掉在一条水沟里给淹死了。窥豹一斑,可见荆楚的强大。后面楚国屡屡自立为王,还说:我蛮夷也。你们不是说我们是蛮夷吗?你们的道理在我这里讲不通啊!你可以称王,我也可以做王。

申侯的作用是什么?他就是周平王拿来挡枪使的,来挡东南边强劲的对手的。这无疑是申公豹填北海的另一个翻版。

原来,申公豹的人物原型就是申侯。申公豹这个名字不是随意起的。

申公豹,申是他的氏,他姓姜,他出自上古四岳中的姜姓吕氏,借用的是申侯的身份。他为什么带个“公”字呢?这可不是说他是一头公豹子,而是指他的身份,他的人物原型申侯堪比三公,位高权重。

申公豹学成下山与姜子牙对战:申公豹屡次刁难姜子牙(9)

如此,姜子牙和申公豹其实都是姜姓,吕氏后裔。许仲琳的意思原来在这里,在小说中,申公豹和姜子牙是一对师兄弟,从艺术创作的人物原型上说,这哥俩可是妥妥的一家亲,往上数500年,都是一个老祖宗。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叔伯兄弟,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

姜子牙为什么做了师兄,申公豹是师弟呢?申公豹不是已经成仙,修炼了1000年了吗?怎么他反倒要称修炼了区区40年的姜子牙为师兄呢?姜子牙比这位申侯要早,齐国盖过了古老的申国,成为了事实上的姜姓一族的大宗。所以姜子牙担得起申公豹的师兄的名讳。

申公豹:哥哥请留步。

姜子牙:留什么步,好走不送。北海眼里请你去吹吹风。

瞧这哥俩,都是封神榜给闹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