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人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种勇气(最好的告别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为大家继续分享:《最好的告别》。

告别人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种勇气(最好的告别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1)

01

前面的文章,我们聊了,人在面对衰老、死亡的时候,为什么更倾向于会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医生、亲人做决定?在逃避选择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恐惧?接下来,我们分享这本书最后一个重点:

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

阿图·葛文德站在患者家属和医生本人的两种立场,以自己父亲的例子给我们读者提供了很有借鉴意义的告别。

告别人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种勇气(最好的告别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2)

阿图·葛文德的父亲也是个医生,即便如此,当他七十多岁时被检查出来脊髓上长了颗瘤子,患上癌症的时候,也无可避免地产生了恐惧心理。他的恐惧也许并不是来自于死亡的恐惧,而是面对多种治疗方案,如何取舍才是最优解,如何才能让自己不遗憾的恐惧。相信这也是许多病人和病人家属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而作为儿子,也作为一个医生,阿图·葛文德和父亲谈癌症治疗,谈可能出现的风险,其实并不比和陌生患者谈来得容易,因为面对最亲近的人,更没有勇气去谈论死亡和离别。当阿图·葛文德终于鼓起勇气问父亲,他最希望、最不能承受的是什么时。他一下子就明朗了,因为他知道,父亲对于什么东西最看重,当父亲无法选择的时候,他能帮助父亲做出怎样的选择。

02

患者家属常常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即便看到自己的亲人病得如此厉害,忍受如此痛苦,想要放弃治疗时,家人和朋友依然会盲目地鼓励他坚持下去,战胜病魔。大家不敢谈论死亡,不敢表达放弃,生怕自己的一句话会给病人或是其他人造成一个冷血无情的印象。

告别人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种勇气(最好的告别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3)

然而,在阿图·葛文德看来,生命的最后,需要插上呼吸管,在无意识中度过最后阶段,其实是最痛苦的。当病人想要放弃,尤其是医生评估确诊治疗已经无效,所剩时间无几的时候,满足病人最后的愿望,尊重他的意愿,幸福感会高很多。

在书中,阿图·葛文德的父亲在确诊癌症后,犹豫了很长一段时就,最终决定姑息治疗,不立刻做手术,因为他认为自己无法承受手术可能带来的瘫痪风险,于是他照常生活,只用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并定期复查。不立刻手术并没有让立刻衰弱死亡,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能正常工作生活,甚至还用自己的影响力发起了几个医疗项目。这些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他经过了很多年才不得不重新面对癌症,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而这期间,他的生命质量依然得到了保证。

他的事例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对生命的尊重,是对衰老和死亡的重新定义。

03

通常生命终点时人们的最后愿望是什么?

告别人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种勇气(最好的告别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4)

有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选择了家、亲人和亲密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从在意实现、拥有和得到财富与权利,开始转向懂得欣赏日常生活的愉快和亲密关系,在当下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有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医疗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国家处于极度贫困状态,因为人们没有钱做专业治疗,通常都会被迫在家里忍受病痛直到死亡;

第二阶段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医保体系完备,人们生病的时候会更倾向于去医院治疗,当然,这也意味着许多人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在医院中度过;

第三阶段,当物质需求已经远远得到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认知更为客观,希望更有能力关心生命的质量,而非生命的长度,这时候又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在家中接受治疗,在减轻病痛的同时,享受最后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安然辞世。

告别人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种勇气(最好的告别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5)

04

阿图·葛文德在看过那么多病人的死去、亲人的离世后,在接触了临终医疗的医生护士以及所倡导的理念后,突然意识到,作为医生,不应该只意识到帮助病人减轻身体上的病痛,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滋养。如何滋养,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定义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义务和关系。

阿图·葛文德将医患关系分为三种,分别是家长型、咨询型、解释型。“家长型”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医患关系,即医生作为权威存在,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利,他只要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给出病人他认为最好的治疗,就是尽到了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包办型关系,剥夺了病人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利。

第二种医患关系是“咨询型”,这种关系和“家长型”关系正好相反。医生把自己考虑到的所有和病人相关的疾病数据和治疗方案告诉他,让患者自己选择。也许大家都觉得这种有选择的“咨询型”关系是好的,但是,当我们在面临选择时,也会陷入惶惑不安,因为一旦我们选择,就意味着必须承担责任。医生把医疗的责任通过给病人选择题的方式,转嫁到了患者身上,在面临病痛的同时,患者还要面临选择的困扰。

告别人生的最好方式是一种勇气(最好的告别一个人走到生命终点时)(6)

第三种医患关系“解释型”,这是阿图·葛文德所提倡,也是更能够让病人和病人家属接受的医患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医生的角色是帮助病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会问病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最担心的是什么?能够接受的最大程度的风险又是什么?”通过这些底线问题,帮助医生和病人更加理性地选择治疗方案。这种共同决策的方式,让病人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医生也尽到了应尽的义务。

04

好了,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这些,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我们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到了,作者阿图·葛文德医生在近三十年的医疗生涯期间,他通过自己接触的陌生人和亲人的死亡案例,对于死亡的重新认知。他意识到了,大多数人对于衰老和死亡,知道得太少,我们身体如何衰亡,是可以干预还是不可抗拒,我们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就导致在了我们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盲目滥用医疗手段,错误延长肌体寿命的阶段。

其次,我们讲到了,对于死亡,我们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家属,其实又做得太多。因为过度的医疗干预,会让病人在生命的终点时充满了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体现在身体被插管、按压、开刀等等方面,还体现在心理愿望的无法满足,自我需求无法实现等。最终,不仅是病人痛苦,病人的家属也陷入无尽痛苦中。

最后,我们讲到了,在医疗发展的三个阶段中,人们对于死亡方式的选择上是如何变化的,什么样的医患关系才能够不仅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还能够提供心灵的抚慰。最后,作者认为,在生命的尽头,如果死亡无可避免的时候,坦然地接受,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不想发生的是什么,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才是和这个世界最好的告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