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重视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敞开大门却)

高校要重视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敞开大门却)(1)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理工阅览室

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6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设书香社会、厚植文化沃土已成全民共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当街头的一座座书报亭陆续消失,当闹市区的实体书店持续萎缩,数字时代的喧嚣之下,图书馆里的深度阅读变得不可或缺。正如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所言:“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书香氤氲,翰墨润泽,每一座图书馆都可能成为播撒书香的种子,传递文明,孵化梦想……

今年5月,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高校图书馆进一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6月初,江西68所高校公布了119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服务信息。这标志着,我省高校图书馆正式向社会敞开大门。

然而,连日来,记者走访省内各大高校发现,开放的图书馆却遭“冷遇”,鲜有社会读者问津。书香浸润的高校图书馆如何以“文气”聚“人气”,以“墨香”添“芳香”?

养在深闺人未识,高校图书馆敞开大门却“遇冷”

6月26日,记者走进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图书馆。刚入大厅,就被其精致华丽的布置所吸引。崭新而便捷的门禁闸机、温馨而艺术的壁画、简约舒适的现代沙发、随处可见的自助借还机、高大上的智能机器人……让这座图书馆散发着青春和新意。

“早在通知下发之前,学校的图书馆已向社会开放。”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芝萍告诉记者,“开放的消息发布后,来看书的社会读者仍然很少。”对此,周芝萍并不意外:“我们在制定开放方案时已有预期。”她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偏向于专业型、研究型,除非有特定科研需求,否则一般读者会选择就近借阅。

当天,记者还走访了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内,安静有序,座无虚席;图书琳琅满目,偶有绿植点缀,一派书香氛围。

据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彭齐东介绍,近一个月以来,没有社会人士前来办理借阅证,过来看书的也很少。他坦言:“学校馆藏图书以农、林、生物学居多,大众读物较少,加之‘养在深闺人未识’,社会人士借阅率低不足为奇。”“如今网络发达,电子资源丰富,即便是专业书籍资料,也可以通过文献传递方式获取,不用来回跑。”彭齐东告诉记者。

6月27日,记者来到南昌大学图书馆,情况与前二者如出一辙。“我校图书馆资源相对丰富,覆盖面较广,馆内现有图书文献328万余册。”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钟贞山称,除个别查阅资料的,尚未接待过前来借阅图书的社会读者。

前路漫漫,高校图书馆变身“公共图书馆”道阻且长

高校图书馆虽敞开大门,但或多或少设置了一些门槛,如借书需办理借阅证,仅对合作单位职工开放借书服务等,真正入馆的社会读者寥寥无几。这是连日来记者了解到的现状。

6月28日中午,烈日炙烤,南昌市图书馆门口,人们头顶骄阳,脚踏热浪,三三两两地进入馆内。记者注意到,前来借阅图书的多为家长和学生。移步馆内休闲阅览区,木桌厚重,吊灯精致,纸墨流香,于这方小天地中,不期然沾得满襟书香。

记者从南昌市图书馆了解到,每年七八月份是图书借阅的高峰期。文学、艺术类图书为借阅热门。

在入馆处,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读者,他们普遍反映,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消息不甚了解。南昌市民黄女士表示,虽听闻高校图书馆已向社会开放,但由于距离远,交通成本高,不会前往看书。市民赵先生则称:“我主要借阅儿童读物,一般高校图书馆没有这类书籍,开放对我意义不大。”

南昌市图书馆一名负责人认为,高校图书馆能有效弥补公共图书馆场馆数量和经费不足等问题,充分利用其图书的专业性优势,可以与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事实上,自2015年起,北京已有高校图书馆向中小学生开放。而其他省份也曾出台相关政策,但多因种种问题而搁浅。有报道称,北京开放的高校图书馆数量,从2016年累计56所缩减至次年的48所。可见,高校图书馆敞开大门并非易事。如今,我省各高校图书馆开放之路似乎也走得不顺畅。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向社会开放,让更多人享受文化资源,这是高校应尽之责。”周芝萍认为,当前问题在于,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与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太吻合。其次,空间及图书资源不足,可能出现的书籍丢失、借书不还的情况以及如何追责等问题,皆是社会化开放过程面临的“课题”。

彭齐东认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向社会开放,已成为业界共识。但是,与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首要职能在于服务师生、服务教学和科研。在他看来,高校图书馆的座位资源有限,考试季更是“一座难求”,面向社会开放的同时,需要平衡校内师生的需求。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知识本应共享,”钟贞山担忧的是:“高校图书馆是人员密集、重点防火单位,全面对外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难度,加之校园监控尚未实现全覆盖,可能增加校园安全及图书安全的双重隐患。”

接地气担使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开放方能行稳致远

在浙江省宁波市南部高教园区,一座图书馆独倚湖水。沐浴着湖光,掬一缕书香。醉身于此,充实而又惬意。

不同于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集宁波市第二图书馆、宁波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等六馆于一身。通过建立“园区图书馆阅读联盟”,实践“走出图书馆办图书馆”的理念,有效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延伸了公共阅读的领域。凭借这些理念和做法,该馆一度成为业界标杆。

周芝萍告诉记者,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要实现“叫好又叫座”,关键在于服务优化升级,与社会读者需求接轨。她认为,可以借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运作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打通,实现“馆际互借”,让高校图书馆更接地气,肩负更大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

彭齐东建议,通过媒体、高校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此外,在高校考试季,可适当进行调整,实现错峰开放,以保障资源合理共享。

钟贞山则认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在资金投入、管理模式、服务优化等方面多下功夫,开放的效果才会更显著。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国外,高校图书馆资源惠及公众并非新鲜事。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市民可以自由进入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而进入美国公立大学图书馆无需任何证件,持任一公立图书馆的借书证便可借书;在日本,大学图书馆向校外开放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就有约97%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如今,公共图书馆正日渐成为城市“第三空间”。它们丈量着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检测着城市精神的厚度。和公共图书馆一样,高校图书馆应改变老面孔,发挥辐射作用,让书尽其用、书畅其流,如此,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为“书香社会”建设注入不竭动力。(上图由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记者 钟珊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