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与湫(厥湫与久湫)

豚与湫(厥湫与久湫)(1)

余临《诅楚文·厥湫》数行,旁加释文,贴于墙壁之上。友人来访,端视良久,若有所思,曰:“此碑出土一千多年来,一直称《久湫》,而你为何写成《厥湫》?”余告之曰:“本该如此。称《久湫》者,主观臆造也,不识大篆也,不知汉字源流也”。

友人愕然,惊问其故。余告之曰:“古文字中,厥与久通用。如西周青铜器《散氏盘》铭文,亦有此字,就读作厥。今文字中,此二字分化,不再通用。在《厥湫》中,其字出现6次,只有1处译作久,其余皆译作厥。——译久者,‘冒改久心’之句,意为一反常态也。而厥者,大也,此乃尊称,如同大人之意也。”

豚与湫(厥湫与久湫)(2)

友人茫然,余复告之曰:“《礼记》言:祭河必先源而后尾。如黄河很大而朝那湫很小,而它在朝那湫面前,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因为秦汉时代黄河所祀之地在临晋,也就是现在陕西之大荔,这是在中途祭祀,并非在源头祭祀。这是源与流的关系,所谓‘一岁之天子压到百岁之臣’,即是也”。友人似有所悟,曰:“秦汉时代,朝那湫与黄河、长江、汉水齐名,被列为华山以西‘四大名川’之一,原因也许在此吧!”

余告之曰:“秦汉时代,其所以对朝那湫之祭祀如此重视,无非是出于正统地位之考虑,因为这里是伏羲、女娲之诞生地也。”友人曰:“因魏徵梦斩泾河龙,所以从唐代以后就不再祭祀?”余曰:“泾河龙与朝那湫无关。明人赵时春言‘湫头实泾汭之源’,起初余宗此说,导致了一些谬误。后来再读《山海经》才发现,赵时春言桃木山为汭河之源所在地是对的。而说桃木山为泾河之源所在地有误,因为泾河之源所在地在高山(今称米缸山)。”友人曰:“那汭河之龙并没有被魏徵所斩?”余曰:“是也。时逢盛世,百废待兴。可以预言,汭河之龙将会腾飞,朝那湫之历史地位将会复兴。”友人举杯痛饮,大笑而去。


作者简介张双锁(1958——),男,汉族,庄浪人,大学文化,庄浪商务局退休干部。研究方向:地方文史。作品散见于《书法报》《甘肃文史》《科学·经济·社会》等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