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

国人非常重视孝道,这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按照一般的说法,孝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老人的老的上半部,下半部是儿子的子,意思就是儿子搀扶着老子往前走。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1)

这就带来今天的话题,为什么说不孝有三,这三种不孝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无后为大?这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孝道的事。

集大成者孟子首创

说到孝道,就不能不提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子,这位生活在战国时期,是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更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与孟子相比较,孔子更像是学派的代言人。这位穷其一生到处讲学论道,给人们灌输心灵鸡汤,以至于没有时间坐下来整理总结自己的核心思想。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2)

至于,后来他的弟子们整理出来的《论语》,也只不过是孔老先生的即席演讲整理稿。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工作越来越繁重起来。

应该说作为一个学派,没有自己的整体思想的表述,这不能不算是一件憾事。所幸的是,后来居上的孟子填补了这项空白。

孟子之所以被尊为亚圣,就是这位把儒家学说整理成型并闪亮问世,这也是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3)

孔孟的核心思想体系其实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仁义礼智信孝,这里的孝虽然被排在最后的位置,却是贯穿六字方针的一个灵魂,抑或说是仁义礼智信的一个起源。

因为没有孝道,前面的五个字就是无源之水,甚至可以说是无本之木。仁义这个概念的前提和实质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人与人相处莫过于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想象,如果与自己的父母都合不来的话,你还能指望与别的人能够和谐相处,这样一来,所谓的仁也就无从谈起。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4)

其实孝与之前的仁义礼智信关系很是紧密,甚至可以说是前者的理论发源地。

再来说说这个义字,与宜相通,有点因地制宜的意境。后来延展为刚毅之气,比如义薄云天,意气用事等,具有正能量的节奏。

应该说,孝与义关联甚密,没有孝道之心就很难做到忠义之事。不过想想也是,一个人的仁义之心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初衷。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5)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行孝道,又怎么能与他人行忠义之道,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孝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所在。

礼在古话里有着履行的意思,可以作动词来使用。人只有尊礼才能近义,只能守信才能实现义,由此可见,仁义礼智信相互关联,而孝才是贯穿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灵魂所在。

在此基础上,后来孟子又把仁义礼智信扩展到更高的境界,这就是温良恭俭让,再有就是忠孝廉耻勇,也就是在这个环节,孝这把开启儒家学说的钥匙才从幕后走到前台。

无后为大各有所解

不孝有三这句话源自孟子的一个专辑,他的原话大概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说,人的不孝有三个层面,这其中无后是最为不孝的。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6)

然而这个无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至今一直有着争论,至今还没有定论。

第一种解释比较直接,就是没有给先辈留下子嗣就是最大的不孝。而这个解释最容易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赞同,也算是主流意识。

第二种解释就是无视长辈,这才是最大的不孝。这种解释说大家都认为舜是孝子,因为这位的后妈不见得自己,而舜却能够尚待自己的后娘和弟弟,这一点也深得后人的崇尚。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7)

然而孟子在解释孝道的时候,却是把舜当做反面教材,因为舜后来在成亲的时候,却没有告知自己的父母。

在舜看来,因为后妈的不见得,所以自己成亲也就没有必要告诉父母。这件事原本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也不想叫父亲为难。

但是这个节奏在孟子看来是非常不合适的,不管父母对自己如何,在大婚的时候不通知父母就是不孝,这里的不孝就是漠视父母的存在,这才是最大的不孝。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8)

就国人的传统意识来说,一个家族开化蘖枝是对这个家族的最大贡献,因而也是最大的孝道,这也符合国人对于孝道的最完美的诠释。

我们且不管这最大的不孝是不是没有留下子嗣,按照十三经的注释可以知道,不孝的行径可不仅仅是没有给家族留下子嗣。

十三经注释说,按照顺序来说,对父母的盲目顺从也是一种不孝,这就是孟子说的陷父母于不义,就是说明明知道父母有过错而盲目顺从,这也是一种不孝。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9)

在这方面孔子也有同感,他认为父子之道是一种天性不能勉强。其实孔子原本就不赞同盲从,也就是愚忠愚孝。知道自己父亲有不对的,应该指出来并帮助他纠正,否则这就是不孝。

第二个不孝就是不出去当官养家,或者是不出去挣钱养家,也是一种不孝,因为这样就是现在的躺平,是一种不负责任,比如所谓的啃老族,其实就是不孝。

前两个不孝估计人们的歧义不大,问题就出在这第三个不孝,按照孟子的原话,很直接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无后这个词汇发生歧义。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10)

就华夏美德来说,孝是乐观向上的基石,只有对自己的父母立行孝道,才能推恩及人,把这份爱心分享到全社会的所有人,这就是爱人递进,是建立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孔子也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孝始发与亲人之间的关爱,再往前拓展就是忠人之事,也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

结语

今天我们讨论不孝的种种表象,不仅仅是关切情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对无后为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孝有三请问哪三不孝(常说不孝有三)(11)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淡化后嗣的有无,这种现象不见得是件好事,毕竟繁衍后代是民族的生机所在,我们不能把这些统统归咎为封建迷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