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低谷反复默读道德经(道德经:自知之明)

大家都知道,“自知之明”就是“知人”和“自知”,就会带来“胜人”和“自胜”。相比之下,知人易,自知难,胜人易,自胜难。为此,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是难人可贵!

人生低谷反复默读道德经(道德经:自知之明)(1)

“自知之明”这一成语句,来自于老子所著《道德经》言论,【原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节(自知之明)

以便更好地了解“自知之明”的深层内涵。那就先来对这一原文中的这句言论作以下解释:

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既是认知过程,又是认知结果。“知人”既是认知自己,也是认知别人。也就是先要认知自己,才能够认知别人。

二,苏东坡有一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道破了应要正确认知自己的重要性。不要只凭自己的爱好,情绪和价值观来认知自己,否则,很容易片面的,错误地认知自己。

三,“知人”的基础就是自知,如果不很好地了解自我。那么去认知别人,观察别人往往是不准确的。

为此,通过《道德经》中的言论,对“自知之明”的解读便知:一个人能够了解认识他人,那一定很有智慧之人。

可以说,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比那个能够认识他人的人,更加高胜一酬,不仅是智慧,而且非常高明。所以说有“自知之明”之人,是难能可贵的。

人生低谷反复默读道德经(道德经:自知之明)(2)

以上就是《道德经》中对“自知之明”解释。正确认知“自知之明”对当今社会现实中的每个人,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甚至了解世界。促进自我发展,战胜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很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01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些人认为自己有了一点所成,就得意起来。

开始目空一切,没有了自知之明,总是老子“天下第一”居上,对别人的认知有着错误判断。其实,别人就在认知学习中前进,而自己无知而停滞不前。

如:有的企业老板,在同一行业中认为自己是佼佼者,谁也比上自已。几年后,结果自己企业做不下去。而别人的企业照样继续在生产。

这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去了解他人,了解市场,了解社会,甚至了解世界经济,而造成的恶果。没有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地更新换代开发新的产品。

而别人就有自知之明,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换代新的产品,所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02

人贵有“自知之明”,也会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产生一种很自觉行为,就会用自知去理解他人。

比如:一个无知人,发现别人有些事做得不合乎自己的利益,就开始猜疑人家在整自己,而耿耿于怀,到最后扯破脸皮伤和气,搞得很不团结。

其实,他人根本不存在去整人,而是按正常规定操作办事而己,这就是不明理,不“知人”而造成的,对他人不信任而产生的意见。

人生低谷反复默读道德经(道德经:自知之明)(3)

03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明明是自欺欺人,还动辄腾云驾雾地飘飘然然起来。

比如:有的人谈论起来头头是道,可做起事来,束手无策,力不从心,真可谓有句俗话,“死了体身,没死嘴”。

还有的人,心怀鸿鹄之志,可真给他施展才华机会,却又不太如意。总找客观原因为由,而做不出业绩,真令人遗憾。

更有的人,妄自尊大,目中无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可是又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做出来的样子就好像俗话之说“老虎吃人,相难看”的为恶行为。

为此,这些现象之人,真不知自己深浅几何,不知能吃几碗饭,真是缺乏做人应有的“自知之明”。

04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以使人不自卑,头脑更加清醒,接受教训,从失败走向成功。

比如:一个自主创业者,应正确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也包括自己的经济实力。应要与客户交往,所以也要准确估计对方的实力。是非常重要的。

过高估计自己,低估计别人,或低估自己,高估计别人,都会给自己带来求发展的不利因素。

为此“自知之明”,就是一把公平称,应该时时称称自己几斤几两,就不会无知而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人生低谷反复默读道德经(道德经:自知之明)(4)

综上所述

就是理解《道德经》中的“自知之明”,而带来的现实社会中“自知之明”的意义和对人们在社会各项生产活动中的促进作用。

以上事实告诉人们:自作聪明有时比愚蠢更愚蠢。愚蠢的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谨慎从事。

骄傲的人,如有“自知之明”去认知自已,就会骄傲不起来。就会看到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在竞争中,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从而走向不断成功之路。

人生低谷反复默读道德经(道德经:自知之明)(5)

总而言之,人贵有“自知之明”,也是一个人的人生值价所在,也是一个人的自我道德修养的体现,是至高无上的德性智慧。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是难能可贵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