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改编真实案例(经典改编的是与非)

部分取材于路遥小说《人生》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日前正式收官。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名著的改编剧,《人生之路》在豆瓣收官打分6.9分,还算让人满意,但该剧自开播之日起就引发的文学经典影视改编话题却没有终结。文学经典影视化该如何改编,依然值得探讨。

电视剧改编真实案例(经典改编的是与非)(1)

观众争议:人物剧情大删大改脱离原著气质

《人生之路》是一次“续写和改编”。参加高考后入学名额被冒名顶替,“真假高加林”从此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尽管剧集注明“部分取材”,但路遥原著影响甚巨,两部作品难免被拿来比对,争议也由此而发。《人生之路》曾取名《人生·路遥》,在开播前临时更名,其实是在降低与原著捆绑关联的程度。剧集开播以后,不少观众都发现该剧对路遥原著进行了不小的改动,比如增加高加林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情节等。

在续写的故事里,高加林凭借文学才华成为了作家,巧珍则因为勤劳朴实做起了保姆,最后还继承了上海老太太的别墅房产,而高加林和黄亚萍在农村戛然而止的感情线也得以延续。相较原著,剧版可以说进行了不低于一半以上程度的续写,这种大刀阔斧的改写引起了不少原著读者的非议。有观众认为,路遥的《人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形象高加林,他的故事有既定的年代背景,对原著人物作贸然的变更,其实也就改写了原著核心的精神气质。

原著里作者没有交代众人的最终人生走向,这种结尾本身就是一种留白,而在剧版中,高加林在历经多次磨难后最终来到了上海,巧珍、黄亚萍和马栓等人也都通过努力奋斗得到了相对圆满的结局。在原著读者看来,路遥当年开放式的写法提供了一种遗憾美学,而剧版高加林的人生走向则显得过于乐观积极,甚至有些脱离现实。

观众争议最多的是剧版增写的情节趋向于通俗化,让原著读者感到一些不适。剧中,高加林没有了小说中的颓唐气质,巧珍则由一个内敛含蓄的标准农村女性变成了热情大胆、敢于追求自我的新时代女性。

电视剧改编真实案例(经典改编的是与非)(2)

主创团队:合理构建人物关系符合时代审美

在《人生之路》总制片人魏巍看来,《人生之路》是对《人生》的“全写”,是在路遥的“并非结局”之后书写一群年轻人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如何奋斗成长。他表示:“我们要告诉今天的读者,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赋予年轻人新的人生机会,给了这些年轻人更多的发展自由与选择……我们在这部剧中着力展现高加林、刘巧珍、高双星等一代农村青年在陕北黄土地上经历命运起伏、逐渐完成青年心性向脚踏实地的转变,又在改革开放时代洪流的激励下,从西北黄土地奔赴东南沿海城市,寻求改变命运、创造新生活的奋斗历程,力求给今天的年轻观众以不断直面困难的精神力量。”

“《人生》的原著只有14万字,是一部中篇小说,要想改编成长度接近40集的电视剧,必然要做扩写。”魏巍认为,剧版在小说的基础上将人物的走向加以扩写,并结合当时年代的特色增加新的人物和命运线,符合影视化改编的规律,也是综合新时代观众特点和需求进行的调整。据介绍,剧中高加林通过文学写作离开农村、走入城市的人生走向,结合了路遥的自身经历,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专家观点:能不能改、怎么改不能一概而论

近年来,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改编是要忠实原著、尊重原著,还是要更贴合当代社会的内在要求?

电视剧改编真实案例(经典改编的是与非)(3)

知名剧评人李星文非常认可剧版改写的合理性。在他看来,电视剧《人生之路》参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文学为显学的氛围和路遥本人的发展路径,续写了高加林离开土地之后的故事,是一种合理的构建。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则认为,这个问题放在国产影视剧的发展路径里常问常新,不能一概而论。戴清指出,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改编方式,大致可以将影视改编划分为三个方向,“忠实论”“创造论”和“适宜论”。以小说《人生》为例,“路遥的文学经典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是有广泛的读者基础的,观众基于当初的阅读体验对原著是有一定的审美要求的,不能贸然做主题性的大删大改。”不过,戴清也认可囿于篇幅展开的硬性要求,剧版必然要做情节的续写。

文学经典改编难,关键要把握好尺度。李星文提出,一些经典改编剧为了增加可看性而去做功能化的改造,呈现出通俗化的改编倾向,这很容易招致原著读者的批评,但同时也要看到,文学经典的影视化有助于让文学传统更加贴近大众。戴清也认为:“改编需要保留和尊重原著的精神主旨,在遵循合理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去做尝试。”

文学经典改编还要挖掘命运施加于人的矛盾和复杂。文学经典的魅力在于常看常新,人物和故事的闪光处往往在于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周志强说,小说《人生》在当时看来,它的主题是“反思”,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到来了,人应该作出怎样的抉择?它不仅写出了年轻人的拼搏和奋斗,也隐含了命运施加于人的矛盾和复杂——这是路遥作品真正感染人的部分。路遥小说的成功之处,是凸显了一代年轻人真正的困境。能不能把当下年轻人的苦恼和焦虑表现出来,成为他们生活内在困境的呈现,可能是《人生之路》在改编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他认为,《人生》的改编要先挖掘原著人物本来面临的社会矛盾、人生处境,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共同经验的构建来完成改编过程。


来源:《阅读时代》2023年第05期(本刊综合)

作者:李夏至

责编:王晓静

编辑:邓汝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