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担和主动思考(勇于承担理所应当)

编者按

当前,随着军队“脖子以下”改革的深入推进,部队建设进入“新体制时间”。面对新岗位、新情况、新任务和新挑战,急需广大官兵适应新角色、树立新观念、培养新素质、打开新局面。

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担当,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对领导干部而言,担当是优良政德;对普通官兵来说,担当是职责要求。只要人人思实干、勇担当,前进道路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强军事业就能在攻坚克难中向前推进。这一期“修养视点”的三篇文章,围绕“强军路上,我们为什么要担当”的主题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给读者带来启示和思考。

担当是一种政治责任

■李志峰

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把讲政治贯穿党性锤炼全过程,努力把政治能力提升到与担当的领导责任相匹配的水平。讲政治不仅要坚定政治态度,更要强化担当的政治责任。某种程度上说,能否担当,是检验和衡量党员干部政治操守、政治品格以及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特别是作为部队建设中坚力量和“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肩负着带领部队不断推进强军事业的神圣职责,必须始终牢记关于担当的重要指示要求,自觉在抓建部队和练兵备战中锲而不舍,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勇于负责。

要有如钢似铁的政治定力。多次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政治定力。对党员干部而言,政治定力就是在政治上对党忠贞不渝,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事实证明,党员干部心有定力,方能戒除贪欲;心存敬畏,方能保持本色。强化政治定力就要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坚决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做到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管住日常小节、生活细节,不越雷池一步、不碰“红线”一下,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

要有守土有责的职业操守。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干部强化担当的政治责任,就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为党、为人民、为部队担当。要有“凡事尽其在我,不可轻言退却”的心态,“夙夜在公,宵衣旰食”的激情,“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怀,始终聚焦主课主业,心无旁骛抓建设、打基础、谋发展,以主动靠前的作风、创新突破的勇气、舍我其谁的气魄,破解部队建设发展中的难题,以诚恳踏实的态度深入基层一线,体察官兵疾苦,解决矛盾问题,努力推动部队建设向上向好发展。

要有不辱使命的决心意志。能打仗、打胜仗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更是军队的职能所在、使命所系,是强化政治担当的核心。尤其是当前,在军队“脖子以下”改革进程中,党员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以大公无私的操守、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釜沉舟的胆魄、中流击水的豪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坚决打赢改革攻坚战,带领部队扎实落实改革的各项举措,力保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以优异成绩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政治环境。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总队十六支队)

担当是一种文化传统

■黄建明 薄泽宇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担当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沃土,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成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早在先秦时期,担当思想就有较为充分的表达,特别是儒家经典中有诸多记载。《易传》引用孔子的话说,“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论语》中也有诸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样表达担当思想的语句。《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离骚》中的“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等,都反映出为国为民担当是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一种君子人格。

纵览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那些心怀天下、具有家国情怀,并且敢于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者,都流芳百世、为世代所推崇传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就是对这种担当精神和行为的生动概括,也凝注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风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不断赋予担当以新的内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党员干部敢想、敢做、敢当,成为时代的“劲草”和“真金”。当年因为缺粮,兰考县浮肿病蔓延,焦裕禄悄悄从外地买粮食,专案组对此事调查,他挺身而出:“让百姓吃上饭,这政治错误又能错到哪里去!”当祖国需要的时候,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归国,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廖俊波没日没夜地为群众利益奔波,“用他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正是有了党的一代代优秀儿女始终将敢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必备素质,在实践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担当的精神疆域,党的事业才蓬勃发展,继往开来。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担当精神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征程中,依然是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当前,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正有序推进,对于军队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发扬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敢于担当的优良传统,按照好干部标准专注做事,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人人都努力做脊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就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部)

担当是一种境界胸怀

■郭元国

投身强军实践,担当是一种可贵品质。明确指出,“敢于担当”是好干部标准中的重要一条,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有“铁一般的担当”,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时时处处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担当体现高远的境界、无私的胸怀。担当就要任事,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平常时候兢兢业业,关键时刻豁得出去。要知道,组织把你放到一个岗位上,给的是一副担子,而不是一把椅子。能不能扛起责任、担当重任,很大程度取决于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如果私心重了,党性就会变弱;杂念多了,作风就会变软;“小算盘”打得精了,公心就会变淡。

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党员干部革命意志衰退,事业心责任感弱化,遇事缺乏担当的勇气、能力和品格。具体表现为:“庸”,说一套、做一套,抓工作少思路、没规划,守摊子、混日子,面对棘手问题拿不出管用招法;“躲”,习惯于当“鸵鸟”干部,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风险缩着头,出了问题躲后头,一味讲客观、讲困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怕”,怕得罪人,怕“关键时刻”拉不到选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勇于担当是为官从政的必备素质,不管官大官小,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意味着肩挑担子,背负责任。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职责使命在肩,如果只想谋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那就没有资格做党的干部,更没有资格担任领导职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改革强军是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使命。战争没有彩排,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任务如何调整,我们都必须把能打仗作为第一职责,把打胜仗作为第一要务。古人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战争年代,粟裕走到哪里都带着作战地图;和平年代,杨业功临终前还喊着“齐步走,一二一”。他们自始至终保持着军人敬业担当的精神风骨,不仅传承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更昭示着人民军队的未来。

既然选择了军装,就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有四海为家的决心,有建功军营的壮志。当前,军队建设正处在改革重塑的攻坚期、战略转型的推进期,很多事情都具有创新性、创造性,没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创新思维、过硬素质和足够底气是难以胜任的,也是担不起所“当”的。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筑牢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坚持从大局出发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以箭在弦上的紧迫、时不我待的忧患、抓铁有痕的韧劲、横刀立马的本领、舍我其谁的担当,在改革大势中坚定信心、站稳立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的决策部署,以立足战位、奋发有为的姿态、决心和行动支持改革,推动改革举措有效落实,为强军兴军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西部战区陆军参谋部)

勇于承担和主动思考(勇于承担理所应当)(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