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1)

司马德宗画像

司马德宗,字安德,为东晋王朝第十任皇帝,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其母为淑媛陈归女。

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壬午,382年),司马德宗出生。然其却是一个天生弱智,据《晋书·帝纪》记载,就连冬夏都区别不出。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丁亥,387年)八月,身为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的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丙申,396年)九月,晋孝武帝司马曜被其后宫弑杀,时年15岁的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朝政则由其叔司马道子(司马曜胞弟)把持。

同年六月,后凉三河王吕光自称天王,定国号‘大凉’,大赦境内,改元‘龙飞’。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2)

拓跋珪塑像

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后燕惠愍帝永康二年、后秦文桓帝皇初四年、西秦秦王太初十年、北魏道武帝皇始二年、后凉懿武帝龙飞二年、南凉武威王太初元年、北凉文王神玺元年(丁酉,397年)正月,晋安帝司马德宗加元服,册封太子妃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为皇后,并以左仆射王珣为尚书令,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然而,王国宝与建威将军王绪依附司马道子,穷凶贪污,导致兖、徐二州刺史王恭以及豫州刺史庾楷的不满,领兵讨之。司马道子恐惧,遂杀王国宝、王绪,以此平息叛乱。

当月,北魏王拓跋珪进攻信都(今河北冀州),后燕守将宜都王慕容凤被迫弃城出走。时值,鲜卑部落酋长秃发乌孤自称‘西平王’,史称‘南凉’(十九国之十三),是为南凉武威王,并且出兵后凉,攻克金城,于街亭打败后凉将军窦荀。

同年二月,匈奴部落酋长沮渠男成叛后凉,陷建康(今甘肃肃南),立建康太守段业为‘建康公’,史称‘北凉’(十九国之十四),是为北凉文王。

三月,后燕主慕容宝求和,并且送还已扣留后燕长达7年的拓跋觚(拓跋珪之弟),割让常山以西之地,得到拓跋珪的准允。然而,慕容宝反悔,拓跋珪进围中山(今河北定县),慕容宝只得弃中山逃往蓟城(北京),再奔龙城(今辽宁朝阳)。时值,拓跋珪打算当晚入城,王建则以士兵将会乘夜盗取城中财宝为由劝阻,拓跋珪从其提议,待得日出再入城。但是,后燕开封郡公慕容详未及撤离,得到中山城中军民拥护,自立为帝,年号‘建始’,设置百官,居然将拓跋觚杀死。拓跋珪试图强攻,几日皆不能克;试图劝降,城中军民表示担心会有昔日参合陂被杀后燕降卒一样下场,坚守反抗到底。于是,拓跋珪亦想起当日劝杀俘虏的也是王建,今日导致难取中山还是他,遂向王建吐口水。

七月,慕容详因为嗜酒如命,奢侈荒淫,刑戮无度,导致军民离心;加之城中发生饥荒,去不许人们出城采集野草、野生粮食,饿死者尸横遍地。于是,全城上下皆希望将慕容垂的庶子慕容麟迎回。时值,慕容详遣辅国将军张骧率5000余人前往常山督促那里的民众缴纳粮租,慕容麟遂从丁零部落暗潜张骧军中,偷袭中山,将慕容详及其党羽300余人全部斩杀,自立为帝,允许人们四下出城找寻吃食。人们解决温饱后,遂请求与北魏决战,然慕容麟不许,部队不久又恢复到穷饿状态,慕容麟只得自率两万燕军,出城据守。

九月,拓跋珪主动进攻,慕容麟退至泒水阻击,双方战于义台,后燕军被斩9000余级,慕容麟仅率数十骑逃入西山,投奔邺城所在的慕容德,拓跋珪于是入驻中山。慕容麟逃至邺城,去帝号,仍称赵王,并对慕容德说:“北魏已经占领中山,将会乘胜攻打邺城。邺城虽有积蓄,但是城池太大,不好固守,加之人心惊恐,邺城不能驻守,不如南下滑台,隔河阻击,以待时机,河北之地,方可光复。”恰逢镇守滑台的慕容和遣人来迎,慕容德决定南下。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3)

慕容宝画像

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后燕昭武帝建平元年、后秦文桓帝皇初五年、西秦秦王太初十一年、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后凉懿武帝龙飞三年、南凉武威王太初二年、北凉文王神玺二年、南燕献武帝元年(戊戌,398年)二月,东晋兖、徐二州刺史王恭、庾楷,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再次起兵声讨谯王司马休之,一直攻至(南京)建康附近,王恭部将刘牢之内叛,擒王恭送往建康,斩之。与此同时,浙江、江苏一带,孙恩叛军众多。

同年三月,后燕范阳王慕容德(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幼子,后燕武成帝慕容垂之弟)弃邺城(今河北临漳),南奔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史称‘南燕’(十九国之十五),是为南燕献武帝。

四月,后燕惠愍帝慕容宝自龙城大举南下,攻打北魏,欲复旧疆,因其士卒不堪役征发生哗变,只得返回龙城;军又内叛,打算投奔慕容德,闻其称王,惧而北返。尚书兰汗遣使来迎,慕容宝再入龙城,却为兰汗所杀,其子长乐王慕容盛前往吊丧,因其妻兰氏为兰汗之女,因而得免,于是乘隙斩杀兰汗,得以即位,是为后燕昭武帝。

六月,北魏王拓跋珪正式裁定国号为‘魏’,是为北魏道武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营建宫殿、宗庙、社稷。

十二月初二,改元‘天兴’,拓跋珪即皇帝位。

这一年,南凉秃发乌孤称‘武威王’。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4)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后燕昭武帝长乐元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元年、西秦秦王太初十二年、北魏道武帝天兴二年、后凉灵王咸宁元年、南凉武威王太初三年、北凉文王天玺元年、南燕献武帝二年(己亥,399年)正月,南凉武威王秃发乌孤从西平(今青海西宁)迁都乐都(今属青海),任其弟秃发利鹿孤为骠骑大将军、西平公,镇守安夷,秃发傉檀为车骑大将军、广武公,镇守西平。

同年二月,北凉西平王段业称凉王,改年号‘天玺’,任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梁中庸为尚书右丞。

三月,东晋安帝司马德宗追尊生母陈归女为‘德皇太后’。

八月,南凉武威王秃发乌孤因为醉酒,走马伤胁而卒,其弟秃发利鹿孤嗣位,是为‘南凉康王’,迁都西平(今青海西宁)。时值,南燕献武帝慕容德攻陷广固(今山东青州),遂定都于此。

九月,后秦文桓帝姚兴以异屡见,改称天王,改元‘弘始’。

十月,东晋琅邪人孙恩起兵,旬日之中,众数十万。镇北将军刘牢之迎击,大破之,孙恩泛海遁。

十二月,时年63岁的后凉懿武帝吕光薨,其子吕绍嗣位,是为后凉隐王。当月,吕光的庶长子、太原公吕纂杀后凉隐王吕绍继位,并于当年改元‘咸宁’,是为后凉灵王。

这一年,中国高僧法显至印度求佛经。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5)

东晋安帝隆安四年、后燕昭武帝长乐二年、后秦文桓帝弘始二年、西秦秦王太初十三年、北魏道武帝天兴三年、后凉灵王咸宁二年、南凉康王建和元年、北凉文王天玺二年、南燕献武帝建平元年、西凉武昭王庚子元年(庚子,400年)正月,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大赦境内,自贬号为‘庶人天王’。时值,西秦南景门崩塌,秦王乞伏乾归憎恶,于是迁都苑川(今甘肃兰州东)。

同年五月,孙恩从浃口(今浙江镇海东南)登陆,攻破余姚、上虞,进攻邢浦(今浙江绍兴北),结果失利。不久,再战邢浦,径直攻取会稽。会稽太守谢琰战败,与二子皆为部下所杀,东晋朝廷大震,派遣高雅之等将领抵御,又为孙恩所败,死者十分之七八。于是,朝廷急召刘牢之为都督,孙恩再次退回海岛。

同年七月,西秦王乞伏乾归攻打后秦,结果大败,其众皆降,乞伏乾归逃奔南凉;又以南凉势弱不可恃,再奔长安,投降后秦。至此,立国16年的西秦灭亡。

当月,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祖母太皇太后李陵容薨。

十一月,北凉(甘肃)敦煌太守李暠叛北凉,据敦煌,称‘凉公’,年号‘庚子’,史称‘西凉’(十九国之十六),是为西凉武昭王。

这一年,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于南郊正式称帝,大赦境内,改年号‘建平’。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6)

孙恩之乱

东晋安帝隆安五年、后燕昭文帝光始元年、后秦文桓帝弘始三年、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后凉末主神鼎元年、南凉康王建和二年、北凉武宣王永安元年、南燕献武帝建平二年、西凉武昭王庚子二年(辛丑,401年)正月,南凉境内出现祥瑞,大臣皆劝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称帝,遂称‘河西王’。

同年二月,孙恩出浃口,攻句章(今浙江宁波南)、海盐,皆被东晋北府将领刘裕击败。

当月,后凉天王吕纂为番禾(今甘肃永昌)太守吕超所杀,其族弟中领军吕隆嗣位,是为后凉末主。

五月,孙恩改变路线,由海道北上,攻扈渎(今上海青浦),在吴国杀死内史袁山崧,死者4000人。

当月,北凉文王段业诬辅国将军沮渠男成谋反,杀之,其弟沮渠蒙逊反叛,杀死段业之后即位,自称‘张掖公’,是为北凉武宣王。关于北凉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历来有两种分歧:一般认为是段业于397年所建,但也有人认为是匈奴支系卢水胡族首领沮渠蒙逊建立。

六月,孙恩浮海进至丹徒,有众10余万,楼船千余艘,建康震骇。刘牢之急调刘裕等部北上,兵不满千人,与孙恩战于京口西面的蒜山。孙恩战败,从悬崖投水而死者很多。于是,孙恩召集余众,直趋建康,因为楼船高大,加之逆风逆流,速度极慢,数日方才到达白石,见建康城内早有准备,遂渡海至郁洲(今连云港,当时为海岛),以偏师攻陷广陵,杀死3000人。

八月,后燕天王慕容盛严刑峻法,自矜聪明,为叛将袭杀,其叔河间公慕容熙嗣位,是为后燕昭文帝,并于当年改元‘光始’。

十一月,刘裕追至郁洲,多次击败孙恩,斩获万余;加之饥困病疾,孙恩之众,死者过半,力量衰弱,只得南退浃口入海。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7)

吕纂画像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8)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后燕昭文帝光始二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四年、北魏道武帝天兴五年、后凉末主神鼎二年、南凉景王弘昌元年、北凉武宣王永安二年、南燕献武帝建平三年、西凉武昭王庚子二年(壬寅,402年)正月,东晋会稽世子尚书令司马元显擅权,忌惮右将军七州都督桓玄,授权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发兵讨之。桓玄自(湖北)江陵东下,刘牢之迎降,桓玄进至新亭(今江苏南京西),擒斩司马元显,并且毒杀其父会稽王司马道子,虢夺刘牢之兵权。

同年二月,后凉大饥,人相食,饿死十余万,姑臧(今甘肃武威)城门昼闭,民请出城为胡人奴婢者,日有数百,后凉末主吕隆恶其动摇众心,尽杀之,积尸盈路。

三月,刘牢之欲再叛,然而将士不从,自缢而亡。于是,桓玄自封为丞相、太尉,掌控东晋政权,寻又自号楚王、大将军。时值,孙恩进攻临海,再次失败,所部只剩千余人,孙恩因惧被俘,于是投海自尽,余众遂推其妹夫卢循为首领。桓玄为了稳定三吴地区,授卢循为永嘉太守。然而,卢循一面接受任命,一面继续进攻东阳郡,却是屡战屡败,只得泛海南下。

当月,后秦王姚兴以大将姚平、狄伯支为前锋,领兵4万进攻北魏并州(今山西地区),亲率47000兵士为后继,拿下并州要塞柴壁(今山西襄汾南)。

当月,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薨,其弟秃发傉檀嗣位,是为南凉景王,并于当年改元‘弘昌’,迁都(青海)乐都。

五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倾兵来救,反将姚平围困于汾水东岸的柴壁。姚平身陷重围,逐渐矢尽粮绝。

十月一日深夜,姚平准备突围,与列兵汾西的姚兴会合,然而二人皆将希望寄于对方,仅是呐喊而无接近敌人的行动。突围不成,姚平投水自尽,两万大军敛手就擒。对岸后秦军坐视这场败亡,却力不能救,哀号恸哭,声震山谷。于是,姚兴向拓跋珪求和,遭到拒绝。柴壁一战,后秦再也无力东进,实际上已经失去夺取中原的希望。

东晋安帝元兴二年、后燕昭文帝光始三年、后秦文桓帝弘始五年、北魏道武帝天兴六年、后凉末主神鼎三年、南凉景王弘昌元年、北凉武宣王永安三年、南燕献武帝建平四年、西凉武昭王庚子三年(癸卯,403年)四月,出现日食。

同年九月,东晋安帝司马德宗让位于大将军桓玄。篡位后的桓玄定国号为‘楚’,史称‘桓楚’,降贬司马德宗为平固王。

这一年,南凉、北凉更迭出军,攻击后凉。后凉末主吕隆不能自存,举国投降后秦姚兴。至此,立国18年的后凉灭亡。

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后燕昭文帝光始四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六年、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南凉景王二年、北凉武宣王永安四年、南燕献武帝建平五年、西凉武昭王庚子四年(甲辰,404年)正月,平固王司马德宗被迁至浔阳。

同年二月,东晋中兵参军刘裕举兵讨伐桓玄。桓玄连败,挟持司马德宗奔还江陵。当月,南凉景王秃发傉檀畏后秦之强,自去年号,遣参军关尚赴后秦朝觐。

五月,桓玄为益州都护冯迁所杀,司马德宗落入桓玄的将军桓振手中。

十月,卢循寇南海,攻打番禺(今广州)百余日,擒获广州刺史吴隐之,于是自称平南将军,并遣姐夫徐道覆率众攻下始兴(今广东韶关)。时值,刘裕刚刚推翻桓玄的统治,正在清除残余势力,无暇南顾。此时的东晋朝廷,刘裕成为举足轻重人物,为南朝刘宋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后燕昭文帝光始五年、后秦文桓帝弘始七年、北魏道武帝天赐二年、南凉景王三年、北凉武宣王永安五年、南燕末主太上元年、西凉武昭王建初元年、西蜀蜀王元年(乙巳,405年)正月,东晋(山东)青州刺史刘毅攻陷江陵,斩杀桓玄余党,迎晋安帝司马德宗还建康复位,改元‘义熙’。

当月,西凉武昭王李暠迁都(甘肃)酒泉,以逼北凉,并且改元‘建初’。

当月,后秦文桓帝姚兴尊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为国师,译佛经300余卷,郡县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

同年二月,东晋益州(今四川成都)参军谯纵起兵反叛,杀益州刺史毛璩,据成都,称‘成都王’,史称‘西蜀’(十九国之十七)。

四月,朝廷正式任命卢循为广州刺史、徐道覆为始兴相。

九月,南燕献武帝慕容德薨,其侄慕容超嗣位,是为南燕末主。

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后燕昭文帝光始六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八年、北魏道武帝天赐三年、南凉景王四年、北凉武宣王永安六年、南燕末主太上二年、西凉武昭王建初二年、西蜀蜀王二年(丙午,406年)十一月,南凉迁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9)

慕容云画像

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后秦文桓帝弘始九年、北魏道武帝天赐四年、南凉景王五年、北凉武宣王永安七年、南燕末主太上三年、西凉武昭王建初三年、西蜀蜀王三年、胡夏武烈帝龙升元年、北燕惠懿帝正始元年(丁未,407年)四月,后燕昭文帝慕容熙葬的皇后苻训英病卒,慕容熙悲哀号哭,捶胸顿足,以致昏死过去,如同死了父母一样,穿着斩縗丧服。发丧之时,慕容熙披头散发,光脚步行20里跟随苻训英轜车后面。因为轜车过于高大,无法出城,于是拆毁北门而出。一些长者私下议论:“慕容氏自毁大门,其日子不会长久了!”

同年五月,后秦与北魏通和。后秦安北将军刘勃勃时镇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岸),因其父刘卫辰为北魏所杀,闻听此讯,惧怒之下起兵反叛,自称‘大夏天王’,史称‘胡夏’(十九国之十八),定元‘升龙’,是为胡夏武烈帝。

七月,后燕中卫将军冯跋于龙城(今辽宁朝阳)起兵,立夕阳公慕容云为帝,是为后燕惠懿帝,擒捉23岁的慕容熙斩之。至此,立国24年的后燕灭亡。时值,慕容云仍称‘燕’,史称‘北燕’(十九国之十九)。慕容云自认为没有功德却登上王位,心中总有危险恐惧之感,于是选拔、供养精壮武士,作为心腹爪牙,并遣宠臣离班、桃仁掌管宫廷侍卫,对此二人赏赐不计其数,就连衣食住行都让他们与自己一样。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10)

冯跋画像

东晋安帝义熙四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年、北魏道武帝天赐五年、南凉景王嘉平元年、北凉武宣王永安八年、南燕末主太上四年、西凉武昭王建初四年、西蜀蜀王四年、胡夏武烈帝龙升二年、北燕惠懿帝正始二年(戊申,408年)七月,东晋冠军将军刘敬宣攻西蜀,至黄虎(今四川三台),西蜀辅国将军谯道福拒之,相持60余日,东晋军食尽引还。

同年十一月,南凉景王秃发傉檀见后秦渐衰,复建年号‘嘉平’,设置百官。

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一年、西秦武元王更始元年、北魏明元帝永兴元年、南凉景王嘉平二年、北凉武宣王永安九年、南燕末主太上五年、西凉武昭王建初五年、西蜀蜀王五年、胡夏武烈帝龙升三年、北燕文成帝太平元年(己酉,409年)正月,南燕末主慕容超朝会群臣之时,感叹宫廷音乐不备,遣军攻陷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大掠居民,挑选男女2500人,付太乐教之。

当月,后秦封西蜀成都王谯纵为蜀王,西蜀遂用后秦年号。

同年四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开始北伐,大举攻南燕,围广固(今山东青州)。

七月,西秦(于400年投降后秦,灭亡)乞伏乾归见后秦势衰,自长安逃回复国,仍称‘西秦秦王’。

十月十三日,北燕惠懿帝慕容云为其宠臣离班刺杀,征北大将军冯跋诛离班,嗣位,是为北燕文成帝。当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因为长期服用寒食散,以致刚愎自用,惨苛无恩,其子清河王拓跋绍曾犯过错,倒悬井中,垂死方才牵出;又因拓跋绍的生母贺夫人犯有过失,将之幽禁宫中,准备杀之,贺氏秘向儿子求救。于是,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将时年39岁的拓跋珪杀死。拓跋珪的长子齐王拓跋嗣起兵,斩杀拓跋绍、贺夫人,嗣位,是为北魏明元帝。

东晋安帝义熙六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二年、西秦武元王更始二年、北魏明元帝永兴二年、南凉景王嘉平三年、北凉武宣王永安十年、南燕末主太上六年、西凉武昭王建初六年、西蜀蜀王六年、胡夏武烈帝龙升四年、北燕文成帝太平二年(庚戌,410年)正月初一,东晋军陷广固,擒获27岁的南燕末主慕容超,执送(南京)建康斩之。自此,立国13年的南燕灭亡。时值,刘裕愤广固久围不下,准备尽屠其民,以妻女犒赏军士,经谏而止,仍杀南燕王公以下3000人。

同年二月,东晋广州刺史卢循乘刘裕攻打南燕,起兵北上,欲攻都城建康。镇南将军何无忌于豫章(今江西南昌)拒之,结果兵败被杀。卢循长驱直入,中外震骇。

十二月,刘裕急返建康,派遣建威将军孙处由海道击广州,自己率兵迎击,战于大雷(今安徽望江),卢循兵溃,收集残众,退还广州。

这一年,南凉景王迁都(青海)乐都。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三年、西秦武元王更始三年、北魏明元帝永兴三年、南凉景王嘉平四年、北凉武宣王永安十一年、西凉武昭王建初七年、西蜀蜀王七年、胡夏武烈帝龙升五年、北燕文成帝太平三年(辛亥,411年)正月,刘裕还建康。

同年二月,北凉(沮渠蒙逊)攻南凉(秃发傉檀),陷姑臧(今甘肃武威)。

三月,卢循至广州,广州已为东晋建威将军孙处所取,乃奔交州(今越南北宁),却于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刺史杜慧度击败,卢循投水自尽。

这一年,西秦武元王乞伏乾归再次向后秦称臣,封为‘河南王’。

东晋安帝义熙八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四年、西秦文昭王永康元年、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南凉景王嘉平五年、北凉武宣王玄始元年、西凉武昭王建初八年、西蜀蜀王八年、胡夏武烈帝龙升六年、北燕文成帝太平四年(壬子,412年)二月,西秦迁都谭郊(今甘肃临夏西北)。

同年六月,西秦王乞伏乾归为其侄振威将军乞伏公府所杀,其子乞伏炽磐嗣位,葬父乞伏乾归于袍罕陵,擒获乞伏公府,车裂以殉,再迁都至枹罕(今甘肃临夏)。

十月,北凉沮渠蒙逊称河西王,迁都姑臧(今甘肃武威),改元‘玄始’。

这一年,东晋太尉刘裕独掌朝中大权,开始排挤迫害与己不和之臣,矫诏以令外地刺史,并且攻打荆州,杀死刺史刘毅。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11)

东晋安帝义熙九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五年、西秦文昭王永康二年、北魏明元帝永兴五年、南凉景王嘉平六年、北凉武宣王玄始二年、西凉武昭王建初九年、西蜀蜀王九年、胡夏武烈帝凤翔元年、北燕文成帝太平五年(癸丑,413年)二月,胡夏武烈帝刘勃勃大赦境内,改年号‘凤翔’,任叱干阿利兼领将作大匠,征发岭北古万胡、汉民众,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蒸土为墙,锥入一寸,则斩筑者。城池修成,定都于此,声称:“朕的祖先,从北迁至幽朔,改姓姒氏,因为语言与中原不同,随母姓刘。儿子跟随母姓,不合乎礼。古人氏族没有常规,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以祖父称号作氏,现在根据义理改姓。帝王是上天之子,就是说美好显赫如同上天。”于是改姓‘赫连’。

同年六月,东晋太尉刘裕遣益州刺史朱龄石攻西蜀,以老弱佯攻黄虎(今四川三台),主力悉从外水(岷江)取成都。西蜀辅国大将军谯道福果然守备黄虎,朱龄石得以深入。

七月初五,西蜀王谯纵弃成都出奔,尚书令马耽将府库封存,以待东晋军队。当月初九,朱龄石进入成都,诛杀谯纵同祖父的亲属,其余之人安居如常。时值,西蜀畏国大将军谯道福听说平模失守,从涪城率兵赶来救援,正遇前来投奔的蜀王谯纵,谯道福大怒道:“大丈夫有这样的伟业,却将它丢弃,你要回到哪里去!一个人谁能不死,怎么怕成这个样子!”遂将佩剑掷向谯纵,只砍中其马鞍。谯纵只好离去,上吊自尽。巴西人王志将之脑袋砍下,送给朱龄石。至此,立国9年的西蜀灭亡。

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六年、西秦文昭王永康三年、北魏明元帝神瑞元年、南凉景王嘉平七年、北凉武宣王玄始三年、西凉武昭王建初十年、胡夏武烈帝凤翔二年、北燕文成帝太平六年(甲寅,414年)春,北魏明元帝设置八大人官,大人下设三属官,总理万机,世人称其之‘八公’,改元‘神瑞’。

同年五月,南凉乙弗部落反叛,南凉景王秃发傉檀击之。然而,西秦王乞伏炽磐乘虚袭击(青海)乐都,一夕攻陷。南凉士卒听闻根本已失,惊恐大溃。进退失据的秃发傉檀,于是投降西秦,寻被毒杀,乞伏炽磐自称‘秦王’。至此,立国18年的南凉灭亡。

九月,出现日食。

东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后秦文桓帝弘始十七年、西秦文昭王永康四年、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北凉武宣王玄始四年、西凉武昭王建初十一年、胡夏武烈帝凤翔三年、北燕文成帝太平七年(乙卯,415年)二月,东晋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以讨伐刘裕为名而举兵。结果,司马休之兵败,逃奔后秦。

同年七月,出现日食。

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后秦末帝永和元年、西秦文昭王永康五年、北魏明元帝泰常元年、北凉武宣王玄始五年、西凉武昭王建初十二年、胡夏武烈帝凤翔四年、北燕文成帝太平八年(丙辰,416年)二月,时年51岁的后秦文桓帝姚兴薨,其子姚泓嗣位,是为后秦末帝。

同年,东晋太尉刘裕乘丧大举攻后秦,连陷许昌、荥阳、洛阳。时值,胡夏复侵后秦北边诸城,内战日烈,无暇对外。

安帝司马德宗大结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12)

李暠画像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后秦末帝永和二年、西秦文昭王永康六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北凉武宣王玄始六年、西凉后主嘉兴元年、胡夏武烈帝凤翔五年、北燕文成帝太平九年(丁巳,417年)正月,出现日食。

同年二月,67岁的西凉武昭王李暠薨,葬于建世陵,其子李歆嗣位,是为西凉后主。

同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再次北伐,攻陷后秦潼关,进至灞上(今西安东)。后秦末帝姚泓迎战,结果大败,于是投降,执赴(南京)建康斩于市集。至此,立国34年的后秦灭亡。时值,刘裕威名既就,急欲篡位,乃任次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太尉谘议参军王修为安西长史、征虏将军王镇恶为安西司马、龙骧将军沈田子为中兵参兵,留镇长安,自己则还建康。

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西秦文昭王永康七年、北魏明元帝泰常三年、北凉武宣王玄始七年、西凉后主嘉兴二年、胡夏武烈帝昌武元年、北燕文成帝太平十年(戊午,418年)六月,东晋权臣刘裕始受相国、宋公、九锡之命。时值,东晋留镇长安诸将互相残杀:龙骧将军沈田子诬征虏将军王镇恶谋反,斩之;太尉谘议参军王修责沈田子专戮,亦斩之。于是,年仅12岁的安西将军刘义真,悉召各地驻军,进入长安。

同年十一月,胡夏武烈帝赫连昌于潼关的曹公故垒攻陷咸阳,并于灞上筑坛称帝,大赦境内,改年号‘昌武’。东晋安西将军刘义真恐惧,遂弃长安,士卒大掠而还,满载所掠宝货妇女,方轨徐行,一日不过百里。胡夏军尾随,至青泥(今陕西蓝田)追及,纵兵猛攻,东晋军溃,全军覆没,刘义真独逃,伏草中得免。于是,关中后秦故地,悉入胡夏。刘裕闻青泥之败,未知其子存亡,下令刻日北伐,会知儿子生还,乃止。此时,民间有谶语:“昌明(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后,尚有二帝。”刘裕指使中书侍郎王韶之与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左右侍从密谋,欲将皇帝毒死,立其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然而,司马德文一直陪侍兄长左右,食寝共处,以致王韶之等无从下手。不久,司马德文患疾,搬至宫外居住。

十二月,王韶之于东堂用散衣将在位23年、时年37岁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勒死,其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

东晋恭帝元熙元年(己未,419年)正月,葬晋安帝司马德宗于休平陵,陵址位于今江苏江宁县的蒋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